王艷森
摘 要:文化規劃作為城市規劃中的一種文化方法和文化途徑,被引入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具有現實的迫切性和必然性,并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發揮重大作用:促進區域經濟復興的有效驅動方式、為區域發展貼上獨特的文化標簽、通過廣泛的公眾參與創造地區認同感、促進區域規劃者人文社會學科素養的回歸與提升。
關鍵詞:文化規劃;區域文化規劃;可持續發展
一、文化規劃的內涵
(一)文化規劃的內涵
“文化規劃”概念最早是作為一種社區建設方法提出,不同國家文化規劃包含的形式和內容也存在差異。英國德蒙福特大學國際文化規劃和文化政策研究室認為“作為一種文化發展的政策過程,文化規劃是城市和社區發展中對文化資源的戰略性及整體性地運用”。不少學者也強調,“文化規劃”并不是“文化的規劃”,而是城市規劃中的一種文化方法和文化途徑,是一種基于文化資源的確認、制定規劃和管理實施策略的過程,強調規劃的視角并不局限于物理方面。此外,還有學者認為文化規劃是社區發展的一種工具,通過使用藝術和文化來解決社區發展中的社會和經濟問題。
文化規劃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內涵:
第一,以文化的思維對區域發展如城市發展的各種功能加以認識考察,發現區域的創新空間和轉型方向。
第二,將文化資源置于區域創新的中心,整合區域資源以達成城區域的和諧發展,同時兼顧保持文化的地方特色。
第三,從文化的角度考慮和制定區域發展公共政策。在文化資源和公共政策之間建立一種相互影響、相互協同的關系,開展區域創新決策。區域公共政策涉及經濟發展、住房、健康、教育、社會服務、旅游、城市規劃、建筑設計、市容設計和文化政策本身。
第四,開放性、跨領域、交叉式的思考能力、企業家精神、組織管理能力是文化規劃的核心能力。從文化入手,仔細研究文化的各個方面,鼓勵與其他學科達成交叉,激發區域創新轉型。
(二)區域文化規劃
文化規劃按照空間層次規劃戰略定位的不同,可以分為社區文化規劃、區域文化規劃、城市文化規劃。其中“區域文化規劃”是指通過文化資源的地域整合與優化,發揮地域文化的特色優勢與區域文化融合優勢,以增加區域文化價值。區域層次文化規劃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文化發展合作與對話機制,減少區域內不同城市間文化資源的惡性競爭,制定國家層次和核心城市層次的文化發展戰略,改進文化政策和投資策略。區域文化規劃之所以區別于區域文化政策,其原因在于以下兩方面:一是文化資源的調査評估方法不同;二是跨部門的戰略計劃的制訂實施過程不同。
區域文化規劃的策略主要體現兩個方面:第一,與區域規劃相結合,對區域文化資源和文化設施進行調查和研究,繪制文化地圖。在文化規劃的編制方法中,文化標繪是十分重要的環節,是確認和繪制當地文化資源的過程,是區域制定文化保護規劃、文化旅游規劃、經濟發展策略、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以及文化設施建設的基礎。第二,與區域的產業規劃密切相連,強調區域文化資源和文化設施與區域產業發展的互動關系。
二、文化規劃引入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的現實迫切性和必然性
一方面,我國區域規劃過度重視空間規劃而缺少對社會文化問題的關注和深入研究,缺乏對社會文化規律的利用和研究,規劃編制中缺乏相關的文化指標和文化要素的相關內容。另一方面,當前區域發展在文化建設中缺乏科學態度和人文意識,導致的后果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導致“圈地運動”和“造城運動”,盲目追求變大、變新、變洋,尤其青睞于標志性建筑,強調功能主題而忽略文化責任;二是在舊城改造和危房改造過程中,過度的商業化運作,大拆大建,積淀著豐富人文信息的歷史街區、傳統民舍和文物保護單位等被無情拆毀,對區域文化記憶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和毀壞;三是區域和城市規劃中,抄襲、模仿、復制現象屢見不鮮,布局雷同、風格相仿的現象日趨嚴重。基于文化的區域復興和區域競爭,促進了文化規劃的興起和發展。
三、文化規劃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發揮重大作用
文化規劃如今在北美、歐洲和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已經被作為一種有效的規劃方法建立起來,美國非盈利組織“適宜居住社區的合作伙伴”將文化規劃的任務歸納為四個方面:人文發展任務,即通過培訓和教育提高城市居民解決問題的能力; 經濟發展任務,即通過加強文化設施建設來推動文化旅游、創造就業; 環境發展任務,即改善城市環境質量; 社會發展任務,即促進城市社區建設,培育多元、交融的城市文化。
(一)文化規劃是促進區域經濟復興的有效驅動方式
文化規劃可以作為區域經濟復興的有效驅動方式,促進在城市中心區工業地段更新中不斷挖掘文化資源,將工業遺留的廢棄資源轉化為可資利用的文化資源;有助于在戰略上、空間上充分將文化作為城區域發展的資源,提高區域社會影響力和綜合競爭力,從而不斷豐富區域的文化內涵、區域文化生活,是提高區域文化品質和文化精神的有效手段。
在英國, 以文化藝術為主導的區域經濟復興的標志性事件有兩個, 即20世紀 年代早期倫敦道克蘭碼頭和利物浦碼頭的再發展計劃。這兩個項目是以歷史文化環境保護和文化設施建設相結合發展的成功案例,具有鮮明的文化特色。文化在區域經濟發展的物質更新與經濟更新作用逐漸顯現出來,而文化規劃和文化政策的共同推動使得區域更新與文化藝術更加緊密結合起來。在眾多文化規劃引導的英國區域城市復興實踐中,伯明翰布林德利地區、利物浦碼頭和謝菲爾德文化產業區被視為運用文化規劃進行城市這一區域復興的先行者和成功案例。
(二)文化規劃為區域發展貼上獨特的文化標簽
城市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載體。在我國,無論是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還是處于城市化進程中的新興城市,或是正面臨轉型的老工業城市,當前都面臨著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個性化、符號化的課題。如何避免區域文化建設過程當中文化記憶消失、城市面貌趨同、區域形象低俗、區域精神衰落和沉淪等問題,對城市和區域發展提出了嚴峻的考驗。而文化是一個城市區別于另一個城市的符號合理的文化規劃是區域獲得持續競爭力的動力源泉,是區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文化規劃重視對區域文軟環境建設的規劃,包括區域的歸屬意識、社會關系網、區域文化傳統、區域文化氛圍和文化體驗、居民的生活方式等。文化規劃能為區域提煉出獨具特色的文化標簽,營造出獨特、不可模仿的城市文化氛圍,從而服務于區域的宜居的文化環境。如在針對晉北城鎮群的發展規劃中,文化規劃專題包括了對城鎮群的文化發展背景和發展現狀評估、文化特色和主題凝練、文化發展定位和目標、文化發展路徑和策略、文化空間結構設計和制度保障等。以問題導向,立足于培育于后工業化時期的文化資源,提煉了晉北城鎮群的區域文化呢汗和特色要素,探尋了基于塞外文化、宗教文化、平城文化等特色地方文化的物化表達文化等,并對文化規劃中的大部分框架內容進行了實證研究,有針對性的推出文化主題培育和形象營銷計劃、文化基礎設施和特色文化場所營造計劃、大型演藝活動和大眾文化藝術計劃等,為提升晉北城市群的城市形象規劃了具體可操作性的空間和路徑,具有現實意義,為晉北城市群規劃的落地提供了參考范式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