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佳佳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新媒體為書畫文物的鑒定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式與平臺,這也是許多從事書畫鑒定的前輩們多年的希望與期盼。雖然說新媒體技術并不能直觀地鑒定出哪些書畫是產于那一年的,或者說是真的還是假的,但它為更多喜愛和一些專業的鑒定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更大的公共平臺。就比如微信中所特有的“微會審”和“微會診”,它能夠使人們遠程通訊和交流,使不同地方的專家都能夠參與其中,這樣一來就大大提高了對文物真偽和年代辨別的可靠性。
關鍵詞:新媒體;書畫文物鑒定;數字媒介
在以前新媒體技術沒興起或者說還不夠完善時,文物鑒定中對于書畫文物的鑒定,可以說一直是最令專家們頭疼的一個領域。因為書畫文物無法像其他文物,比如瓷器、建筑、絲織品等可以應用碳十四測定或者熱釋光測定的方法來鑒定它的年代和真偽,也不能用生物與化學技術進行材質或者技術方面的鑒定。因為它不像那些銅器、石器、銀器等文物一樣可以通過對文物的材質或者工藝技術方法來確定創造這個文物的人和文物被創造出的年代。
1 開展書畫文物鑒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書畫文物之所以會這么“嬌貴”,并不是說它們的價值或歷史意義一定就比其他文物的高,其原因主要跟古時候人們對書畫文物造假的方法有關。在書畫這類文物的造假中,后人用的依舊是前人留下的舊紙、舊墨等素材,然后在上面描摹,“復制”前人的著作,這就是古代名家書畫的大致制作方法。因此,中國書畫有很多的贗品,這也給書畫文物鑒定專家們的工作加大了難度[1]。由于技術的限制,對于書畫文物的鑒定,專家們也只能通過親自觀察與研究創作者技術的精湛程度,以及書畫整體所表現出來的“精氣神”來判斷書畫文物的產生年代以及真偽,這就要求書畫文物鑒定者必須要有足夠的經驗才行。因此僅僅靠對書畫文物材質的年代鑒定并不能準確鑒定出作品的真偽,這還需要研究專家豐富的閱歷,需要擁有長期的對書畫文物研究的經驗,并要求要對各個名家的性格、習慣以及一生中的每個階段情緒的變化了如指掌。我相信,“經驗”是任何技術與機器都不能比擬與復制的。
同樣,書畫文物鑒定也是涉及很多領域的,比如作者、專業群體、作品、藏家等。由于領域眾多,所以他們所處的地理位置、時代、環境等就必然有著很大的不同,我們又不能每次把這些天南地北的人聚集在一起。古人說過“術業有專攻”,一個人也不可能同時具有這么多本領,并做到在各個領域中都能駕輕就熟。如果只請少數的專家對文物進行鑒定,由于個人知識或經驗的局限性就很容易會出現判斷失誤的現象,這樣就會使真正的文物流失,甚至被破壞。因此,這時我們就需要一個公共平臺,一個為他們提供交流與通訊的平臺。
中國著名書法家、書畫鑒定大師啟功先生在世時就曾指出由于受各種興趣愛好、專業水平、思維方式、生活環境等方面的影響,每個人也不可能什么都懂,所以那些專家們的鑒定結果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確的。啟功先生還表示希望將來的現代科學技術能夠彌補這些不足之處,這正是廣大書畫文物鑒定者的心聲啊!雖然至今為止,僅靠科學技術還不能完全地解決這些問題,但新媒體的出現仍為我們在書畫文物的鑒定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2 書畫文物鑒定中微信等媒體的應用分析
近幾年來,在對文物進行鑒定時都需要事先用媒體設備拍攝下來,大到文物的整體形狀、結構,小到每一處的小細節都不會放過,每個角度都會清清楚楚的記錄下來,以供后緒研究工作的開展。有時,拍攝的照片不夠清楚時,還需要回去重新拍攝,這樣很容易使管理儲存這些文物的工作人員感到不耐煩,但這又是文物鑒定與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在文物鑒定過程中,對文物的準確鑒定并不是短時間內就能確定下來的,它反而是需要無數次反反復復的觀察、無數次仔細琢磨、研讀與推斷的。當一個研究專家對自己的判斷沒有十分的把握或仍存有疑問時,就需要將這些照片發給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們,一起再對該文物進行仔細地“會審”和“會診”,這樣一來,就使專家們對文物鑒定的準確水準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隨著新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新媒體慢慢滲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出現了許多新媒體平臺為我們提供各種服務,新媒體的加入同樣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與豐富。新媒體也使各種文物的鑒定方法更加豐富和方便,例如研究者之間的溝通、媒體信息的傳遞等。當今,大家公認的最方便好用的就是微信這個平臺。至于為什么這樣認為,其原因有三個:首先,微信可以同時上傳圖片和文字,并且可以無限制地對圖片進行解釋和說明,當只用文字表述不清或沒有時間一個字一個字地輸入時,微信甚至還可以即時發語音和進行多人的視頻聊天,這樣一來,各位專家雖然身處各地,卻能像面對面一樣交流討論;其次,微信朋友圈相信大家都玩過,也都知道朋友圈可以有選擇性的對一些人不開放,還有就是朋友圈對于不在你好友列表里的人也是封閉的,別人看不到你的動態,這樣就避免了一些消息的泄露,也可以保證能看到你發的關于文物的朋友圈都是圈內人士。大家可以一起評論且非好友也看不到你寫的評論,這樣一來就使我們的隱私或者說是對文物的保護就更加完善了[2];最后,在微信上有一些專門供給那些有特定擅長的專業人士討論交流的討論組,身處各地的他們可以利用微信即時聊天,使空間上的障礙得以消除。同時,微信討論組還不浪費時間,它可以利用大家的業余時間來進行作業,并不怎么耽誤大家的工作時間。除了微信,微博也有這樣的平臺,可以為各位鑒定專家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我們可以針對某一文物建立群組或者話題,以吸引更多的鑒定專業人士參與對文物的進一步鑒定,使結果更加準確。所以社會化媒體在書畫鑒定中可以大大提高文物鑒定的效率和準確率。
3 數字媒介在書畫文物鑒定中面臨的挑戰
如今,新媒體已經應用到書畫文物鑒定中了,但還有一項迫在眉睫要做的項目,就是建立起在全國范圍內的“書畫文物數字化”工程。所謂數字媒體就是通過用二進制的形式將圖像、聲音、文字等邏輯媒體記錄下來。數字媒體記錄下來的文物具有清晰度高、保真性高的特點。人們只通過媒體就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各個文物的每一處細節,就像在眼前一樣。現在故宮博物院已經開始應用了這種技術,在這種技術中,我們可以將全國各地博物館內的文物聯系起來,跨越了地域的局限性,甚至還可以向世界各地的人們展示我們的文物。數字媒體就是建立一種虛擬的社區平臺,為前來拜訪的學者提供不同層次的學術資料與數據服務。數字媒體在書畫文物鑒定中的應用為所有用戶提供了一個跨地域,甚至是跨時代的平臺,在這里他們能夠找到各種自己感興趣的文物圖像,甚至是一些相關的詳細信息。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莎士比亞”,每個人對書畫文物的細節都會有不同的見解,學者可以通過在數字媒體提供的畫像上做批注或評論來與后人更深一步地交流討論,以對書畫文物進行鑒定。
但是,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數字媒體雖然能使書畫文物的鑒定更加方便快捷,同時也給了“有心之人”一個有機可乘的機會。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方便了他們,利用新媒體技術仿造出來的贗品不但更加容易還更加逼真[3]。也就是說,如果數字媒體被“有心人”用于制作贗品,那么他所制作的贗品就真稱得上是“高仿”了,這樣一來,研究專家們對書畫文物鑒定的工作就將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4 結束語
新媒體技術就是一把雙刃劍,它在給我們的書畫文物鑒定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文物鑒定專家們帶來了新的挑戰。所以我們的文物鑒定者就需要不斷地學習新技術,更需要反反復復、有耐心地學習與鍛煉,來提高自己的文物鑒定水平,以保護我國珍貴的書畫文物。
參考文獻
[1]劉玉梅.新技術條件下文物鑒定與鑒賞方法探析[J].藝術科技,2017,30(02):134+160.
[2]陳燕青.新媒體在書畫文物鑒定中的應用[J].東南傳播,2015(03):97-98.
[3]薛永年.文物出土與書畫鑒定[J].文物,1998(02):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