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瑪曲宗
摘要:藏民族作為中國優秀而又古老的民族之一,它有著上千年的文化情感和思想內涵。在這些光輝燦爛的文化精髓之后,我們可以領略到先哲們凝聚在西藏歷史中優秀的品質和卓絕的智慧,這些內容帶來了現代文明發展過程中源源不斷的文化指導和精神動力。可以說,它們即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又是這個民族得以繼續穩步向前發展的動力支撐。所以在藏語文課堂中適時、適量進行道德教育的滲透,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關鍵詞:高中藏語文;德育;滲透;教學;關系;情感
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該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可見,高中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是相輔相成的。為此,我們應該在重視教學改革的同時,加強德育創新的研究與實踐,使德育工作與藏語文教學改革同步協調發展。那么,高中藏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法是怎樣的呢?
1、高中藏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的意義
當下,在藏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更有其不可估量的深遠性意義。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是一塊璞玉,這時是可雕塑的。而作為高中生,雖然已經告別了單純懵 懂的年齡,但是其心志還沒有成熟,還是處于孩童時代,這也是他們人生中世界觀及人生觀形成期,這時候他們心里的判定是非曲直的能力還是薄弱的。而我們要抓 住學生的這個時間,抓住教育的機會,對其進行適時的引導,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樁基。與此同時,教學中德育的滲透,也對藏語文學科結構的完善、藏語文學科地位的重塑的重要作用。學校教育肩負著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使命,而藏語文教師則是這一使命的 直接實行者,因此,我們在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時候,還需要廣泛的閱讀,不斷的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做好學生的榜樣,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德育工作的穩步發展。
2、正確把握德育教育與藏語文教學的關系
藏語文教學中,堅持文道結合的原則,讓學生獲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體、形象。藏語文教學內容是言語作品,思想內容決定藏語文形式,藏語文形式表現思想內容,德育因素常寄寓于描述的故事情節、刻畫的人物形象、揭示的客觀事實等具體的藝術性、形象性的文學內容之中,很少直接顯露出來。所以在藏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通過介紹寫作背景,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欣賞,歸納總結等方式,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文學作品中概括提煉中心論點,文章主旨等,既是對文學作品形式的解構,也是德育的直接落實。高中藏語文課文濃縮著藏民族的傳統美德,蘊含著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積淀著人間真摯的情感,都是本民族高中學生很好的德育材料,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把它滲透到教學中。不單掌握一定的學習技能,而且在潛移默化中,逐漸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在語文基本功訓練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我們藏區很多學生,語文基本功還是相對薄弱的,我們應該還是讓他們寫周記、寫短文, 學生可以將 身邊發生的事情,所見、所聞、所感寫下, 把每件事情系統的表述清晰即可。學生的寫的周記我們要及時批改,從中發現學生的心聲,及時解讀學生的思想狀態, 時間久了,不僅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較快,并且在潛移默化中也對他們進行了德育滲透教育,使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審美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3、培養學生真摯情感,確保教學中德育滲透取得更大效果。
3.1、采用適宜于學生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易于也樂于接受德育教育。藏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注意改變教學模式,把握學科知識和德育知識的結合點和切入點,寓德育知識于學科知識中,及時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汲取知識,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更使學生易于也樂于接受德育教育。
3.2、在德育過程中,使受教育者獲得真摯情感,是提高德育滲透效果的保證。在藏語文學科那些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教師可以通過富有情感的教學,巧妙的教學手段,激發培養學生真摯情感,使學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蘊含的真、善、美,激發培養學生愛祖國、愛自然、愛生活的真摯情感,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藏語文知識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4、以課本為基點有針對性的進行德育滲透
我們可以通過介紹課文的愛國事例,揭示他們的偉大人格,來啟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比如《江孜抗英戰爭》中廣大藏民族寧死不屈,為保衛祖國領土作出貢獻。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以教材為藍本,教導學生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及 民族自豪感,引導學生勤儉節約、熱愛勞動、服務社會,發揮出藏語文教學重的德育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應單純的只讓學生掌握常識性的知識,還要讓學生在 對作者情感把握的基礎上,例如,從古至今,無數的愛國志士抒寫了一篇篇動人的篇章。因此要通過這些事例的講授,給學生樹立愛國的楷模,啟發學生的愛國情操。令其領會作者真摯的情感,感受作者的人生體驗,樹立起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我們知道高中藏語文課本中大多數文章是文質兼美的好文章。有的蘊藏著我們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發展、興旺發達的重要精神支柱的愛國主義精神,有的具有反對剝削、反對壓迫,以解放全人類為已任的共產主義思想,有的表達無私忘我獻身人民的高尚情操,有的則為讀者提供認識世界的科學的立場、觀點、方法等,都具有認識作用,教育作用。有的課文還富有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的力量,能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思想感情起到積極深刻的影響。可以說,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特殊的有利條件。藏語文教師如能根據各篇課文的特點,深鉆教材,挖掘課文中的德育因素,使德育在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滲透、交融、同步,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總之,語文課堂需要人文性,需要人文精神。新課改下的高中藏語文教學必須與德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充分挖掘語言文字中豐富的思想內容,在教學中自然滲透德育內涵,可謂“寓德育于藏語文教學之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思想教育”,才能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受到德育的情感熏陶,讓學生在藏語文學習中真正尋找到自身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