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靖鴻 梁東全
【摘要】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環境遭受了較大的破壞,發展綠色金融迫在眉睫。但綠色金融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綠色金融產品的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距離。本文剖析國內外幾類綠色金融產品發展現狀以及產品之間的區別,從而提出推動我國綠色金融產品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綠色金融 綠色金融產品 發展現狀 發展建議
一、綠色金融與綠色金融產品的內涵
關于綠色金融的內涵,理論界雖然說法不同,但是綠色金融的核心都沒有離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理念。而綠色金融產品作為金融機構對企業群眾提供的選擇項,它的種類、規模、適用對象對綠色金融的落實程度有極其重要的影響。
二、國內外綠色金融產品的整體發展現狀
作為目前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環境問題也越來越成為國家、人民日益關注的問題。1995年,我國正式拉開了綠色金融的序幕,20多年來,綠色金融產品作為綠色金融實施過程中最重要的工具,它的種類趨向于多元化,涉及領域越來越寬。國際上,綠色金融起步較早,在1994年,德國建立了生態銀行,這家銀行接受的項目主要是一些與環境保護相關的項目。目前,發達國家的綠色金融產品種類已經十分豐富。
三、國內外金融產品發展現狀的對比剖析
(一)綠色信貸
綠色信貸是指各有關機構對一些利于環境發展的項目在項目進行融資時提供便利。這些企業主要指生產治理污染的設備、研發、利用新能源的這一類機構,而面向生產時對環境造成污染的企業時,則要限制其在貸款方面的一些權利。綠色信貸于2006年在我國正式拉開序幕,我國興業銀行為中國多個節能減排項目提供了數億元的融資。在國際上,也存在很多很多綠色信貸產品,如:美國新能源銀行為綠色建筑項目提供貸款優惠,國際上的綠色信貸同樣是為某些企業提供融資便利。相比較其他綠色金融產品,綠色信貸發展前景較好,且與國際上的綠色信貸產品服務特性相類似。
(二)綠色保險
2007我國打開了綠色保險市場,它是代替環境污染者對被污染者進行損失賠償的一種保險。而在國際上綠色保險指保險業對有環保行為的家庭或企業降低保險費的行為,主要集中于零售業,如國際上有些銀行了解到客戶駕駛的車輛中有可回收的部件時,客戶可以在辦理車險時,享受一定的優惠。我國的綠色保險與國際上發達國家相比最突出的一點不同是,我國的綠色保險是一種在污染后的解決方式,而國際上綠色保險是鼓勵家庭或企業在源頭上減少污染。目前中國綠色保險產品遇到的瓶頸是種類過于單一,涉及領域較窄。
(三)綠色證券
我國綠色證券是指上市公司在融資過程中,要通過相關部門進行的環保審核,引導社會資金向低耗能低污染的企業聚集。在我國,上海證券交易所于2008年5月頒布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引》,但由于沒有強制性,進行信息披露的企業較少。國際上的綠色證券與中國綠色證券內容相類似: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環境責任信息,內容通常含括:企業正在運行何種項目、企業目前的投資對環境產生了或可能產生哪種影響、企業為減少這些影響做出了什么努力、企業在環保科技創新領域的投入等。我國綠色債券市場與國際上的其他市場相比目前發展規模較小,因缺少國家政策的支持,投資者并沒有意識將資金投資于綠色產業。
四、推動我國綠色金融產品發展的建議
基于國內外綠色金融產品發展現狀,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一)國家層面重視綠色金融完善相關體系,重點發展綠色信貸
完善綠色信貸的相關體系,增加綠色信貸實施與運作得系統性和規范性,同時鼓勵銀行積極參與到綠色金融中來,對其進行綠色金融產品的創新提供相應的技術與資金等扶持。
(二)聚集人才技術等資本進行頂層設計
綠色金融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需要高效的體系與制度來支撐,同時金融產品的創新更是綠色金融發展的工作重心,如何通過頂層設計來將以上的問題進行創新與完善,是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所面臨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