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勇
【摘要】當前,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方向當中,高職院校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各個高職院校都可以根據自身的辦學宗旨和辦學特點,制定相應的留學生培養模式,并設置漢語課程,進而貫徹落實新的教育理念,將對外漢語教學模式的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充分體現出來,本文著重對高職院校留學生非學歷漢語進修項目的課程體系建設進行研究,希望能夠對高職院校取得些許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 非學歷漢語進修項目 課程體系建設 教學改革
對高職院校來說,在留學生教育當中,因起步較晚,所以缺乏一定經驗,在政策上也沒有給予一定支持,所以,本文以高職院校為角度出發,結合地方產業特色與學校專業優勢制定留學生培養模式,及相應漢語課堂的設置,從中總結出能夠與留學生招生情況相適應、將職業教育培訓理念貫徹實施,把對外漢語教學模式的課程建設與教學該改革的必要性結合其中,總結出高職院校招收留學生,及留學生漢語課程的設置對策。
一、指定留學生培養模式和漢語課程
(一)漢語知識和語言技能的課程設置
以學年制為單位,制定語言技能和語言項目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教學安排與課程同樣需要如此,在這個模塊當中,需要將漢語課、漢語讀寫課程作為核心課程,將語言技能的培養放在首位,與此同時,還需要使用學期制與分水平階段的項目招生特點。
(二)職場漢語與文化交流的課程設置
在中國文化課程設置中,重視中國職場文化與跨文化體驗,基于這個特點,高職院校在設置相應課程時,與企業建立課程聯動模式,讓留學生不定期與中國學生同在一個課堂內上課。在課程設置方面,不僅僅需要將中國文化藝術結合其中,更需要重視文化互動能力與職場交流,并將該課程設置為必修課。
(三)職業實踐課的設置
在高職院校中,關于留學生的職業實踐課程,需要在課堂之外進行,讓學生參與到社團活動當中,也可以選擇讓學生參與到校企合作的企業中實習,用以儲備留學生未來職業規劃的知識技能與創新、創業技能,將該課程設置為具有一定的特色的選修課,并將該課程與留學生勤工儉學相結合。
二、設置符合學校的漢語課程體系
在高職院校中,需緊密與國外院校合作交流,將五年之內學校漢語進修項目的學生數量進行預算,針對學生特點與數量制定系統的培養目標,及相應的課程體系??傮w來講,留學生的漢語進修項目本身的發展前景是巨大的,但是高職院校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入學時間不確定
學生入學時間沒有確定性,因為外事手續辦理比較復雜,或其他諸多因素,造成留學生的入學時間沒有確定性,無法做到統一,當課程開始后,陸續還有學生加入課程當中,這種情況的發生,不僅對正常授課造成影響,還給授課教師帶來一定影響。
(二)學生個體差異
留學生來自不同國家,年齡上必然會存在不同,學生對自身的規劃也不同,規劃的不同來自于留學生自身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目標,當然,在眾多留學生中,這三點同樣也是不同的,若依賴于傳統教學模式,必然不會達到理想的效果。除此之外,學校的外教也會跟班上課,在課程選擇上,會選擇與自己工作時間不沖突的課程,因此,課程進度很難跟上,容易失去學習興趣。
(三)對外合作辦學
高職院校在進行課程開發與專業建設時,對外合作是必不可少的,高職院校可與國外的一些學院進行聯合辦學,讓師生往來互動。除此之外,在與合作院校合作辦學的基礎之上,開設遠程漢語進修課程,或建立漢語推廣基地,或建立孔子學院,構建對外漢語視頻課程與遠程教學平臺。
三、教學改革
(一)打造校本教材
根據漢語進修班的實際情況,在授課的過程中,具體內容最好是自編,因材施教,用以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及跨文化交流能力,除此之外,還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教材的制定不可局限于某些內容上,可將任務型教學理念作為指導,讓留學生從在中國學習、工作、學習的場景出發,設置相應的交際主題與功能任務,依據交際任務和HSK1級別語言特點和要求配置詞匯和語法。高職院校在傳統紙制教材的基礎上,配置相關的視頻和音頻資料,讓學生的學習更加靈活,同時學生的復習與補習也會更加方便。除網絡資源之外,教材還可以在每節課的語言練習之后,設計專門的文化知識,或拓展交際環節,讓學生根據自身所需要進行課外拓展,同時也更能夠加深學生對中國文化的了解。
(二)構建個性化課堂教學
針對傳統的重語言知識傳授,將講授作為主要形式的綜合漢語課堂,高職院校應在原有的基礎之上進行整改,在初級漢語綜合課堂中,教學資源的運用需要多樣化,運用任務型的教學模式,應用翻轉課堂與拓展交際的方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高職院校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教學方法有兩種,一種為任務型教學方法,另一種為交際型教學方法,可讓學生在不同的教學情景之中,將聽、說能力提升,增強學生的中文詞匯量。結合當前學生觀看微課和相應評測練習的效果來看,高職院校運用視頻微課進行翻轉課堂和遠程漢語教學是一條可行的教學方式。將學生個性化作為基礎,以此為特征的微課、網絡教學、翻轉課堂等等一系列依賴于網絡的教學方式,都是未來大數據教師發展的方向。
結束語:
綜上所述,語言學習的本質,造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師生互動無法代替的地位,人機單向的微課只能夠起到學習知識的作用,無法取代語言學習的練習。在教學的過程中,哪些內容需要用到個性化教學方式,哪些內容不需要運用到個性化教學方式,高職院校需不斷歸納總結,并在原有的基礎之上進行改進,從而實現高職院校的長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