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巍
[摘要] 目的 觀察α-硫辛酸、前列腺素E1、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年該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各42例,對照組給予患者前列腺素E1(10 μg,靜脈滴注,1次/d)+甲鈷胺(1 mg,靜脈滴注,1次/d)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予以α-硫辛酸(600 mg,靜脈滴注,1次/d)治療,2周后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傳導情況及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腓總神經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NCV)(46.27±6.15)m/s、正中神經MNCV(54.23±6.21)m/s和腓總神經神經傳導速度(SNCV)(44.23±4.58)m/s、正中神經SNCV(45.69±5.17)m/s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2.86%)明顯高于對照組(73.81%)(P<0.05)。結論 α-硫辛酸、前列腺素E1、甲鈷胺聯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不適癥,促進患者神經功能和神經傳導速度恢復,治療效果顯著。
[關鍵詞] 甲鈷胺;前列腺素E1;α-硫辛酸;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神經傳導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0(b)-0187-02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屬于糖尿病患者臨床高發慢性并發癥類型之一,多由高血糖引發微血管病變、代謝紊亂、神經營養障礙所致,是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據相關數據統計結果顯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在全部糖尿病病例中的占比約為32%[1]。為了探討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該文以該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分組后就不同治療方案的效果進行了探索,以供臨床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84例,采用抽簽法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各42例。對照組患者男24例,女18例;年齡36~83歲,平均(55.37±3.58)歲;糖尿病病程1~20年,平均(4.23±1.16)年。觀察組患者男25例,女17例;年齡35~81歲,平均(55.58±3.67)歲;糖尿病病程1~21年,平均(4.47±1.07)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全部患者均獲知情權。納入標準:①經臨床檢查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滿足《現代中醫神經病學》中周圍神經病變的診斷標準[2];②患者臨床資料保存完整;③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①精神病;②藥物過敏;③合并嚴重器質性病變嚴;④合并急性感染病染;⑤酮癥酸中毒;⑥妊娠及哺乳期病例。上述數據組間對比均保持同質性。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患者前列腺素E1(北生產批號20150413)10 μg,配以0.9%生理鹽水100 mL,靜脈滴注,1次/d;甲鈷胺注射液(生產批號20150328)1 mg,配以0.9%生理鹽水100 mL,靜脈滴注,1次/d。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給予患者α-硫辛酸(生產批號20150304)600 mg,配以0.9%生理鹽水250 mL,靜脈滴注,1次/d。兩組患者療程均為2周。
1.3 觀察指標
(1)根據肌電圖檢測患者治療前后腓總神經、正中神經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NCV)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NCV)。(2)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經過治療后,患者自覺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四肢麻木、燒灼感、針刺樣疼痛感明顯好轉,膝腱反射恢復正常,且MNCV和SNCV較治療前增加>5 m/s;②有效:患者自覺臨床癥狀有所緩解,四肢麻木、燒灼感、針刺樣疼痛感減輕,膝腱反射部分恢復,且MNCV和SNCV與治療前相對比增加2~5 m/s;③無效:臨床癥狀無變化,或是感覺障礙未出現明顯好轉,腱反射、肌電圖無變化,或病情存在加重趨勢,MNCV和SNCV無變化或減少,治療有效率=(①+②)/42×100.00%[2]。
1.4 計學方法
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處理84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相關數據,以χ2檢驗計數資料[n(%)],以t檢驗計量資料(x±s),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神經傳導速度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腓總神經、正中神經MNCV和SNCV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組間數據比較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39例,對照組為31例,組間數據對比(χ2=5.486,P=0.019),見表2。
3 討論
臨床中患者主要表現為肢體疼痛、麻木、乏力等癥狀,部分患者甚至會出現糖尿病足壞疽、潰瘍、感染等情況,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目前臨床多采用神經修復、改善微循環等藥物治療患者,但預后效果有限[3]。因此探討更加高效、科學的治療方案成為了臨床醫學領域尤為關注的課題。
國內外相關報道顯示,前列腺素E1作為一種強效血管擴張劑,在進入人體后可直接刺激細胞內腺苷酸環化酶合成所需的蛋白酶活化,發揮抑制血小板聚集、擴張血管、增強紅細胞變形能力的積極效用[3]。甲鈷胺是一種蛋氨酸合成酶的輔酶,可直接通過甲基轉化作用加速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髓鞘形成,提高軸突再生、運輸功能,修復受損神經阻滯,改善機體神經傳導速度。α-硫辛酸屬于一種天然抗氧劑,具有雙重氧化還原效用,可有效清除體內多種氧化應激產物,有效保護體內多種細胞,促進維生素C、谷胱甘肽、硫氧化蛋白、維生素E等其他抗氧化劑生成,調節神經內氧化應激狀態,提高機體神經ATP酶活性,促使各種神經能量耗損通路恢復,提升神經傳導速度[4]。另據相關報道顯示,采用前列腺素E1、甲鈷胺聯合α-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不適癥,改善患者神經癥狀,療效確切[5]。結合該次實踐結果可知,經過2周治療后觀察組腓總神經MNCV和SNCV與正中神經MNCV和SNCV均遠高于對照組,代表觀察組采用的治療方案可有效促進患者神經傳導速度恢復。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2.86%與對照組的73.81%相比較顯然更具優勢,充分說明觀察組采用的治療方案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體征及癥狀,促進機體神經傳導功能恢復,療效更加顯著。
綜上所述,給予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α-硫辛酸、前列腺素E1、甲鈷胺聯合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經缺損狀態,療效顯著,對臨床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病例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胡影影,李全民.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6,22(20):20-22.
[2] 李慶玲,楊紅梅.糖脈康顆粒聯合甲鈷胺和α-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6, 31(3):342-345.
[3] 岳宗相,黃榮利,王艷紅,等.中西藥聯用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J].西部中醫藥,2016,29(11):93-96.
[4] 廖井波,歐降紅.大劑量甲鈷胺聯合α-硫辛酸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周圍神經傳導功能的影響[J].醫學綜述,2016,22(16):3253-3255.
[5] 劉建民,崔富英,王聰豐,等.甲鈷胺聯合α-硫辛酸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AR活性、NO水平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7,39(12):1851-1852.
(收稿日期:2018-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