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農
【摘要】目的 探究多元呼吸康復訓練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隨機選取自2015年8月~2016年8月來我院進行就診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人120例,并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一般康復性訓練,觀察組患者采用多遠呼吸康復訓練,在對患者連續治療一年后,對比兩組患者的恢復情況、生活質量指數、6 min行走能力的評分和患者對康復訓練的滿意度調查。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較治療前其身體狀況均有所改善,但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指數和6 min行走能力的評分均遠高于對照組。且兩組數據差異明顯,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多元呼吸康復訓練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的治療具有一定的療效,值得被臨床醫學所推廣。
【關鍵詞】多元呼吸;康復訓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2..01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與肺部產生異常的炎癥反應有關。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其身體的內部結構發生變化使其身體更加虛弱,這一系列改變都將影響其呼吸功能[1]。為減緩老年患者的病情惡化,醫學上采取多遠呼吸康復訓練來為其進行治療。本文就多元呼吸康復訓練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應用價值進行探究,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自2015年8月~2016年8月來我院進行就診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人120例,并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0例,在對照組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為59~78歲,平均年齡為(64.8±2.0)歲,觀察組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為63~74歲,平均年齡為(65.9±3.2)歲。經過調查,兩組患者在年齡、身高、體重、學歷等一般
資料上均無明顯差異,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一般康復性治療方法,觀察組則采用多元呼吸康復訓練對其進行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如下:
對照組:醫生在口頭上給予其治療方案的講解及演示。
觀察組:醫生對其進行多元呼吸康復訓練,具體如下:①通過視頻音頻等方式更加形象的為患者講解其康復動作,并親自指導其完成康復訓練。②為患者營造輕松舒適的治療環境,可采用播放輕音樂等方式舒緩患者情緒。③輔導患者進行正確的呼吸方式,每次5至10分鐘。④輔導患者完成呼吸操練習,并起到每天的監督輔助作用。⑤對患者進行有氧訓練,可先從簡單的運動開始進行,例如步行20分鐘。⑥對患者身體素質的訓練,可通過增加其身體肌肉的力量來幫助其更好的提高身體各方面的指標[2]。
1.3 評判標準
患者在連續接受一年的治療后對其進行呼吸狀況、生活質量指數和6 min行走能力等各項指標的測試。生活質量評分高且6 min行走能力距離較長的即為治療情況較好的一組,生活質量評分低且6 min行走能力距離較短的即為治療情況較差的一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才去問卷的形式,主要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等級。由我院醫生對患者進行發放與回收,回收后進行匯總。若不滿足填寫要求則發放至患者重新填寫。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患者治療后各項指標的評分
在兩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接受治療后,生活質量指數和6 min行走能力評分均較治療前有所提高,但相比較下,觀察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恢復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且兩組數據差異明顯,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指標情況,見表1。
2.2 患者對治療滿意度的調查
兩組患者對治療情況均基本滿意,但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在觀察組中,有11例患者為非常滿意,29例患者為基本滿意,20例患者為不滿意,滿意度為66.7%,而在對照組中有38例患者為非常滿意,22例患者為基本滿意,無患者不滿意,滿意度為100%。兩組數據差異明顯,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本文就多元呼吸康復訓練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應用價值進行研究與分析,結果顯示 在兩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接受治療后,生活質量指數和6 min行走能力評分均較治療前有所提高,但相比較下,觀察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恢復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且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明顯,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多元呼吸康復訓練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的治療具有一定的療效,值得被臨床醫學所推廣。
參考文獻
[1] 馬麗敏,朱曄涵.家庭延續性呼吸康復訓練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安徽醫藥,2016,20(8):1606-1608.
[2] 鄭宏興,傅科鋒,傅婷霞,等.肺康復鍛煉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活動耐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7,25(3):210-213.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