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金琥
【摘要】分層教學是近年來根據新課標提出的要求進行教學改革時提出的一種新式的教學模式,它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層次實行不同級別的教學層次,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都能有所收獲,不讓任何一個學生在學習時認為自己是多余的,這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應用到高中歷史教學中其效果十分顯著。
【關鍵詞】高中歷史 教學 分層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1-0056-01
1.分層教學法的應用模式
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分層可以分為不同的模式,一般以知識基礎、能力、興趣三種形式分層教學較多。
1.1知識基礎分層教學模式
歷史是人文科學,理性思維較少,很多學生對歷史還是很感興趣的,也有的學生會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對歷史知識了解較多,而有的學生則不太感興趣,這就導致學生之間歷史知識掌握的程度不同。因此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保證讓全體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同時還能保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1]。
1.2能力分層模式
高中生對知識的領悟和接受都會出現不同層次的差別,因此課堂教學時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來進行教學分層。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層次差別布置不同的作業或提出不同的思考問題,分層要求學生分析,提高學生的能力。
1.3興趣分層模式
高中生已經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正因此,他們就會分出不同的興趣,例如有的學生對歷史感興趣,有的卻不然,有的對歷史人物感興趣,而有的則只會對歷史故事感興趣,這些都會影響教學,如果按學生不同的興趣對學生實行分層教學則會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2.教師分層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2.1分層的方式
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基礎與學習能力、興趣將他們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接收能力快,平時拔尖的學生,這部分學重型的學習能力較強,對教師的要求能及時掌握,學習成績也好。基于這些條件,可以為他們設計一些較有難度的課堂問題,鼓勵他們養成自學的習慣,進一步擴大知識面。第二層次為相對來說領悟能力較差的學生,但是對學習的需求較為強烈,他們的學習成績一般較為穩定,這類學生需要加強基礎知識的掌握,也就是正常教學要求的即可。第三層次為理解能力與領悟能力都較差的學生,這部分學生無法完全理解教師講授的知識。因此在教學安排上需要教師多付一些力氣。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對他們提出難度高的問題,更不能留難度較大的作業。另外教師對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與興趣應當引起注意,學生的這種接受能力的限制可能受到其家庭或興趣的影響,這就要對學生加以引導,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2教學目標的層次劃分
不同學生的智力水平是不相同的,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提問題時一定要難度適中,有所區別。如果對一個后進生提出相當難的歷史分析問題只能會讓學生產生畏學的思想,而問題如果提出的不容易,就會讓學生認為歷史問題不過如此的想法而懶怠。在全體學生面前,教師應把問題的難度控制在普通或稍微偏上的位置水平上。在教學的時候可以采取個別指導、分組交流或課堂集體教學的方式進行,不管哪一種教學方式都要求所有的學生參與進來,分層教學最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歧視差生,優先對待優等生,避免因分層教學產生的不利影響。對分層教學的最終目標要向學生說明白這種教學方式不是歧視教學,而是在這種分層教學中提升他們的學習成績,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有長進。
2.3尊重學生個性,推動學生全面提高
教師的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因此不但要注重學生的興趣還要重視他們的個性,對于不同的個性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對學生之間的差異、人格或個性都能做到尊重他們的差異,尊重學生的人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2]。為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營造一種和諧的民主氛圍,針對學生不同的看法,教師要給予尊重的態度。讓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感受到尊重與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另外學生的性別的不同對歷史的喜歡角度也會不同,如男生傾向于對軍事或政治的關注,而女生則更加關注社會生活與文化領域。因此在教學時提問到相關的知識時可以根據男生和女生關心角度的不同對他們提問。
2.4正視學生的興趣
歷史是一門人文教學,在教學活動中應當為學生提供可發揮的舞臺,例如可以利用歷史教材上講的古代舞蹈舉辦一場古典舞會,讓學生在課堂上用古詩詞進行對唱,這樣不但活躍了歷史課堂,還讓學生對這段歷史記憶猶新。目前,各個學校都主張進行演講與交流,這樣不但可以增加學生的專業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精神,歷史課上也可以組織一些討論題目要求學生各抒己見。有時也可以根據歷史故事,讓學生自編自演一些小節目,讓有表演能力的學生盡情發揮特長,這樣還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對相關歷史事件的記憶。
3.總結
在新課標的指引下,目前各個科目都在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分層教學就是教師們在不斷的探索中得來的經驗,也是在不同的學生之間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與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興趣、個性與客觀差異,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所有的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申文軍.分析高中歷史課的分層教學[J].高考:綜合版.2015年11期
[2]周韻.歷史課[J].少年文藝.2005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