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江蘇省揚州樹人學校 225001)
課堂小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優秀的課堂小結可以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但很多初中數學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往往直接略過課堂小結,這種無視初中學生真實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容易導致學生學的很累,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因此,廣大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充分重視課堂小結,以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從而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通過課堂小結,可以拓展學生們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升他們的數學綜合素養.以下筆者將就初中數學教學中課堂小結的方法進行深入探討.
總結歸納法是比較常用的課堂小結方法,是指教師結合教學案例,指導學生總結歸納對解題方法、數學思想等知識的內在規律,幫助學生梳理自己的知識結構、將零散的知識歸納成為條理化、系統化的知識模塊,從而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總結歸納法通常用于新知識點比較多的課堂教學或復習課.例如,在復習“三角形”知識時,教師可指導學生對三角形的知識總結歸納為四個部分:第一,三角形的邊與邊、邊與角、角與角之間的關系及中線、中位線、角平分線、高線等重要線段;第二,兩個三角形之間的關系,如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斷及性質;第三,三角形的對稱、平移、翻轉;第四,三角形的相關計算問題、推理論證問題.使用總結歸納法對三角形知識進行小結,可以體現數學知識的嚴密性,系統的呈現三角形知識的結構,以便學生有條不紊地復習,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復習效果很好.
口訣歸納法是指在開展課堂小結時將學生所學知識點整理成朗朗上口,易于記憶的口訣,提高學習趣味性,又方便學生記憶.在實際教學中,當課堂教學知識點較多且知識點的內容又比較多時,教師就可以運用口訣歸納法開展課堂小結.以“解直角三角形”這一課為例,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間的關系式有四個,學生經常在選擇關系式時感到困惑.因此,教師可以使用三個短句概括選擇直角三角形關系式的方法:有斜用弦,無斜用切;求對用正,求鄰用余;寧乘勿除,取原避中.并向學生說明“斜”——斜邊,“弦”——正弦或余弦,“切”——正切或余切;“對”——對邊,“鄰”——鄰邊,“正”——正弦或正切,“余”——余弦或余切; “寧乘勿除”——乘法關系式優先于除法關系式,“原”——題目給出的初始數據,“中”——解題中產生的中間數據.再如,在教學“一元一次方程”時,學生在“去分母,去括號”這兩個步驟上出錯幾率較高.因此,教師可以將這兩個步驟的正確方法和注意事項概括成口訣:“相乘切勿漏項,去分母需恰當.如有多項分子,須將括號加上.”學生在學習了這個口訣之后,在去分母、去括號方面的出錯幾率明顯降低.可見,運用口訣針對知識要點進行課堂小結,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記憶和理解知識,
在教學新知識后,教師可以針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合理設計問題,通過問題的形式開展課堂小結,起到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效用,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這樣一來,教師能夠有效的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開展針對性的指導.
以“不等式的性質”這一課的課堂小結為例,本節課的內容看起來比較簡單,學生容易產生麻痹大意的心理.這時,教師如果還是用傳統的總結法開展課堂小結,學生不容易接受,而如果運用啟發性的問題進行課堂小結則可以獲得理想的效果.例如,針對本次課堂的教學內容,筆者設計了一組問題:①m應該滿足什么條件?不等式mx>m兩邊同除以m,才能得到x<1,②請問不等式2n>8n兩邊同除以n,得到2>8,這樣的變形有什么問題?錯在哪里?這兩個問題考查的就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質,學生們在解答上述問題時,需要對不等式的性質進行回顧和思考,對不等式的性質進行系統總結,這樣一來,學生對不等式性質的理解和運用將更進一步,比起單純由教師總結歸納不等式性質的效果要好得多.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在初中數學課堂小結中,教師有必要將課本知識拓展延伸至生活,通過結合生活,提高課堂小結的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小結中,教師應該巧妙結合生活,增強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例如,在進行“反比例函數”一課的總結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舉例說明反比例函數在生活中的運用.學生們積極性很高,列舉的例子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問題,如,排列隊伍的問題,當總人數固定時,排隊行數與每行人數的關系呈反比例函數;如,路程不變的情況下,到達終點所需時間與速度的關系是反比例函數等.學生舉例后,教師再根據學生列舉的生活實例運用反比例函數知識進行總結分析,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反比例函數知識,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和能力.
綜上所述,課堂小結不單單是總結歸納,更重要的是對知識的拓展和經驗的積累.科學合理的課堂小結將作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最后環節,幫助學生總結歸納所學知識,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同時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因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每節課的小結,充分發揮課堂小結畫龍點睛、承上啟下的作用,達到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孫立章. 課堂主線貫始終若欲高效必“點睛”——也談中學數學課堂小結[J]. 中學數學, 2013(8):73-75.
[2]魯明麗. 例談初中數學課堂小結的方法[J]. 中國數學教育, 2014(z3):18-20.
[3]劉淼. 數學課堂小結的常用方法[J]. 教學與管理, 2005(1):68-69.、
[4]朱建明. 新課程數學課堂“問題化小結”的設計與思考[J]. 中學數學教學參考, 2007(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