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元東
(福建省龍巖初級中學 364000)
目前隨著我國現代化教育的不斷開展,眾多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的激情和熱情也越來越大,隨著課改要求的逐漸升高,課堂教學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接下來通過在多媒體教學、情境創設、教學活動以及學生的評價等多方面進行調查,逐步總結出目前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中實驗教學中存在的誤區,并提出相應的措施和解決方法,從而加快新課程的實施,提高教學質量.
在如今的教學教材中,很多教材或者是教學方法都是將教材中的內容原封不動地搬給學生,學生不能主動融入到課堂,教學多是以教師為主體,以學生為客體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法對于基礎差的學生來說,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掌握知識,但是,對于基礎比較好,思維邏輯能力強的學生來說,這種被動的教學方法讓他們去按照教材上的指令進行實驗,那么得到的結論并不符合他們的思維邏輯性,因此,這種教學方法并不適合普遍的學生,我們可以看出這種指令性強的教學方式,久而久之,必然會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針對這個問題,主要用一個例題來解釋.比如說之前課本中我們會把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拼在一起,這就從實驗中發現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在接下來的這個例題中:在△ABC的邊AC所在的直線繞點A按逆時針方向旋轉的過程中,直線AC與邊BC的延長線分別交于點C1、C2、C3、…第一,在上述過程中,哪些角的大小發生了變化?第二,度量∠BAC與∠ACB,并求它們的和;度量∠BAC1與∠AC1B、∠BAC2與∠AC2B、∠BAC3與∠AC3B并分別求它們的和.你發現了什么?這個問題主要是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由此來推出三角形的其他性質和定理應用.但是,通常在我們現在的實際教學中,教師只是用發現的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并沒有加以延伸和應用,由此喪失整個實驗的價值.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不能利用所學知識和已經掌握的知識和定理,來進行引申和舉一反三.例如在教材中有這樣一道例題,桌子上有3只杯口都朝上的茶杯,每次翻轉2只,能否經過若干次翻轉使3只杯子的杯口全部朝下?7只杯口都朝上的茶杯,每次翻轉3只,能否經過若干次翻轉使7只杯子的杯口全部朝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通過7只杯子來做這個習題的試驗,但是,學生在做實驗過程中,卻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昏昏沉沉,對課堂提不起很大的興趣,此時教師卻沒有用新的方法,新的形式,抓住學生學習興趣,只能主動地去告訴學生這個定理,學生不能主動地接受本節課的知識和內容,這就造成了教學質量的下降.
隨著新課改的要求更新,課改推出的是師生積極互動、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因此,應該在針對本班學生情況的基礎上,改善自己的教學模式,逐漸讓學生走上舞臺,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形成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學習模式,學生逐漸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是學習的輔助者.在實驗過程中,要使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理解實驗的目的、實驗的方法,教師充分地發揮好自己組織者、引導者、輔導者的工作,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數學實驗,引導學生完成整個實驗的過程,逐漸激發他們的思維邏輯性和創新能力、以及推導能力,不斷提高學生自身綜合素質,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學質量.
很多教師都犯了同樣的錯誤:只重視實驗的結果,而不重視實驗的過程.在數學實驗中,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在實驗后對整個實驗的思路,以及對實驗進行的反思.但是,很多教師認為數學實驗教學,只要學生參與了就能獲得鍛煉和技能,而不計較學生對實驗的掌握和理解,因此,教師要不斷改善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在實驗的結果中理清思路,不斷整理自己的知識體系,只有這樣的方法才能使學生自身創造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隨著現代教育改革發展,數學實驗教學模式逐漸成了初中教師所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由于教師對數學實驗教學法的認知和應用不是很熟悉,這就造成了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偏差和問題,從而導致了數學實驗教學的失誤,影響教學質量.因此,在后期數學實驗教學模式發展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總結問題,發現問題,及時給予正確的解決措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發展我國初中數學的教育,實現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吳榮花.淺談初中數學教學誤區及糾正方法[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2):40-41.
[2]胡忠芝.初中數學實驗教學的加強措施[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