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多的受到重視,也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具備哪些能力是本文研究的重點。本文最終確定的能力特征有七個因素,它們分別是專業理論知識、其它學科知識、心理咨詢技能技巧、課堂教學能力、科研能力、自我調控、良好的心理素質。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能力提升
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簡而言之,中小學(中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是在中小學(中職)中用心理學解決教育問題的專業教師[1]。
從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定義中我們不難發現: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從事此項工作的教師必須具備較扎實的理論知識、技能技巧和實踐經驗。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也是教師群體中的一部分,具有教師的一般屬性,又具有自身的獨特性。但是由于受一些條件的限制,很多學校都沒有一套完整的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進行科學的選聘、任用、考核和培訓辦法。而今許多中小學、中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主要由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或班主任兼任。他們中大多數沒有經過專門的心理學和教育學專業培訓,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和能力。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很好地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原則和方法開展教育與輔導工作,常常套用德育的、說教的模式進行所謂“心理健康教育”。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僅沒有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而且還可能產生一些負面效應。為了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學有效的開展,現就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能力特征做一個理論探索,以期更好地明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的能力要求,為學校選拔任用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提供依據。
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能力特征的建構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能力是指順利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需具備的心理特征,而特征是指個人的持久的特質,它能對觀察到的行為規律性和一致性起闡釋作用[2]。參照已有的有關文獻及相關測評工具,我們從多個角度對其進行了劃分,其能力特征包括理論知識基礎、實踐操作能力、個人素養三個方面。其中理論知識基:分為專業理論知識和其它理論知識兩個維度;實踐操作能力包括:心理咨詢技能、科研能力、教學能力、活動組織策劃能力、語言能力;個人素養包括:自我調控、溝通合作的能力、取得他人信任的能力。筆者參與的市級規劃課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研究》研究表明,其能力特征內容如表:(表一)
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能力特征的理論研究由來
依據課題研究、文獻分析以及開放式問卷等研究方法,確定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能力特征各方面的內容,從中挑選出具有代表性和針對性的內容作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能力特征研究測試問卷的題項。
1.內容效度。在編制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能力特征研究問卷的前期工作中,就能力特征維度的劃分、評價的定量化及其應用研究等諸多方面進行了廣泛的論述,這些都成為編制本問卷的基礎。在編制的過程中,問卷中的每個具體題項均來源于開放式問卷結果和已有的文獻綜述,根據操作性定義和維度構想來撰寫題項的具體內容,形成初測所使用的問卷。通過施測,分析數據、認真篩選最后形成正式問卷。這些過程均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問卷及題項能比較直觀、全面和準確地反映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能力特征。因此,可以認為本問卷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
2.結構效度。問卷的各個維度是經由因素分析所得出的,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保證該問卷的結構效度。分析結果顯示,問卷由七個因素構成。這一結果與最初的理論構建基本吻合。結果均表明,在大致符合現實的理論構想的基礎上,初步表明本問卷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各維度之間的相關程度說明本問卷的結構效度較好。
3.問卷的因素分析。對本問卷,由實際分析結果結合理論建構,抽取出7個因素。第一個因素包含11個題項,反映的是心理教師在課堂教學方面的能力特征,因此將該因素命名為“課堂教學技能”;第二個因素包含9個題項,其設立的能力主要是心理咨詢方面的內容,因此該因素被命名為“心理咨詢技能技巧”;第三個因素包含8個題項,其設立的能力特征為心理教師自身心理調控能力,因此該因素被命名為“自我調控”;第四個因素包含7個題項,這些能力特征所涉及的都是與心理學專業理論知識掌握情況有關的,因此將該因素命名為“專業理論知識”;第五個因素包含5個題項,這些能力特征所涉及的是從事科研理論上需要的能力,因此該因素命名為“科研能力”;第六個因素包含3個題項,這些能力特征主要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自己本身需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因此將該因素命名為“良好的心理素質”;第七個因素包含2個題項,反映的是在其它學科上的掌握情況,因此將該因素命名為“其它學科知識”。具體結果及各指標詳見圖表:(表二)
三、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能力特征的研究討論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能力特征主要劃分為7個方面,專業理論知識、其它學科知識、心理咨詢技能技巧、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自我調控、良好的心理素質,也就是說心理教師需要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同時要兼顧其它學科的知識,掌握心理咨詢的技能技巧還要能夠從事科研工作,自身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面對挫折困難要及時調整。
從因素分析的結果看:
因素一為課堂教學能力,特征值達到7.829。說明作為一名心理健康老師承擔的最大任務還是教學工作,因此課堂教學的能力還是最重要的,教師教書育人,課堂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把握課堂教學才可以達成目標,在該因素中,“要善于激發學生的興趣”、“給予學生真切的關懷”兩個題項因素負荷值最高,這兩個題項都是立足于學生,說明在教學中,教師只有把學生當作主體,真正在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為學生考慮,才可以做好教學工作。
因素二為心理咨詢技能技巧,特征值到達4.394,心理咨詢技能是學校其它學科教師所不具備的,因此,作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不僅承擔著教學任務還承擔著學生心理素質拓展的任務,這也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素三為自我調控,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工作特點決定了在工作中會接觸到消極情緒,教師應該盡量排除消極情緒對自身的干擾,更不能讓自己的不良情緒影響到學生。題項中因素負荷值最高的是“能夠自我接納”,清楚的了解自己,悅納自我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時注重歸納、善于反思。
因素四為專業理論知識,分析前面三個因素,尤其是因素一和因素二,如果沒有強大的專業理論知識支撐只會成為空談,只有豐富了理論才可以上升到實踐。無論是其它學科的教師還是心理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都要不斷提高。
因素五為科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從事科研工作,要制定適合本地本校學生的發展模式,不能完全照搬,還可以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學習發展心理學理論。
因素六為良好的心理素質,心理品質始終是人的綜合素質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一個合格的心理咨詢教師自身必須要有健康而良好的心理品質,這對咨詢的成功有重要意義[3]。在咨詢遇到困難時,咨詢教師要具有頑強的意志力,從而克服困難取得良好的咨詢效果;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能在咨詢過程中通過來訪者的言語和表情洞察他們的內心世界;保持客觀的態度,能對來訪者的反應進行客觀的觀察,在向來訪者提供心理援助時,能保持客觀的態度。在這個問題上對學校的其它教師同樣提出了要求,良好的心理狀態是教師應具備的重要素質。教師能突破自我鼓勵學生超越自己,是永不滿足、甘為人梯的精神,是學生刻苦鉆研、不斷進取的榜樣,是教師良好心理素質的體現[4]。
因素七為其它學科知識,無論是學校的其它學科教師還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如果僅知道自己所教授的科目是不夠的,只有擁有廣博的知識才能發揮水平,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這也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全面系統地掌握自己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外, 而且還要了解本學科的發展動態,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并使之融入教學過程中,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賴,以開闊視學生視野,啟發學生成為思維創新型人才。
本研究只是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能力特征的普遍能力,對于性別、任職年限等沒有做過多的涉及。學校在任用、考量和培養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時,還可以根據學校實際和用人的要求,對教師的性別、任職年限、任職年級等因素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能力特征的影響進行分析,任人為賢,做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張琴,李祚山,劉永瑩. 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對策研究.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13-15.
[2]劉平翔,顧 群.我國中小學心理教師的角色模糊及其深層次原因剖析.教師教育研究.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78-80.
[3]張義泉.學校心理咨詢教師的職業素質.教書育人.2005/1-2.86-87
[4]趙成群.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具備的素質. 教育理論及實踐[M].大連:東北大學出版社,2005.95-96.
基金項目 本研究為重慶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研究》,(2006GJ012)課題研究延展性成果。論文作者、課題主研:張少春(重慶工貿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