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要:作為所有科目中最具邏輯性和抽象性學科之一的數學,是讓很多學生折戟、頭疼的學科,細究其深層原因,是對數學概念的了解不到位。初中生受制于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的制約對某些概念會表現出理解困難,這會影響他們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將概念講透,避免學生一知半解,掌握好概念教學的“度”,讓學生更輕松地消化概念內涵。
關鍵詞:初中數學;概念教學;內涵
一、引入有“度”,建立學生對概念的感性認知
知識來源于生活,來自于人們對客觀世界的理解,數學概念同樣如此,因此想要真正地掌握數學概念,就要從生活入手,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初中數學概念教學時,應結合數學概念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通過猜想、歸納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入概念所涉及到問題情景中。引入是概念教學的第一步,也是形成概念的基礎。在概念引入的過程中,教師要切忌照本宣科,要大膽鼓勵學生拓展思維,鼓勵學生結合已有的材料和知識去推理、去做有依據地想象,讓學生切實經歷每一位數學家乃至所有科學家發現新概念的最初階段。猜想是伸向著知識創新的觸角,是創造性的想象,是推動數學不斷發展的巨大動力,因此,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概念引入的時候,要著力培養學生敢于猜想的習慣,以便形成靈敏地數學直覺,獲得良好、靈活地數學思維,夯實數學發現的基本素質。例如在引入“圓”這個概念的時候,可以讓同學們踴躍發言,描述生活中籃球、西瓜、手環、圓狀跑道等實物的形狀,再讓同學實際操作,用自己的方式去畫出這樣的形狀。在同學們都嘗試過后,可以對大家的方法進行點評,并建議大家用圓規在紙上畫圓,也可用準備一小段繩子,將一端固定起來,而拿著系有鉛筆的另一端繞固定端旋轉一周,以此引導同學們自己去切身觸碰到圓的形成過程,進而總結出圓的特征:圓周上任意一點到圓心的距離相等,從而猜想歸納出圓的概念。引入概念的時候,教師要認識到自己的主導作用,要注意引好路,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數學歸納、推理的嚴密性。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第一:選擇的實例應具有較強的代表性,例如在引入平行四邊形這一概念時,可以列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平行四邊形物體,如伸縮門、門框、課本等,也可以用等距的木棍構造一個四邊形,通過臨邊夾角關系的變化,來分別鑒別不同四邊形的形成過程,借此總結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菱形的特點,引出它們的概念。
二、變化有“度”,鞏固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記憶
鞏固是概念教學的重要環節。遺忘曲線告訴我們,記憶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時間久了,如不及時對概念教學的成果加以鞏固,概念就會被遺忘。因此要求教師應初步引入概念后,要把握這個“度”,及時引導學生復述,復述的過程,不需要逐字逐句或者一字不落地描述,只須說出重點,說出概念的關鍵點,可以避免學生死記硬背。同時,應注重應用概念的變化式練習。恰當運用變式,會使思維擺脫思維定勢的束縛,避免陷入死胡同。例如在“有理數”與“無理數”的概念教學中,可拿“π與3.14159”作對比,分別從有理數和無理數,以及小數點后面的數字的位數來進行對比,從而對二者的區別會更加清晰,而不是模棱兩可。能有效地排除外在形式上的干擾,對“有理數”與“無理數”的理解也更為到位。同時,還要借助一些反例來進行警醒,把概念教學中遇到的相似、相關的概念拿出來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點以及適用范圍,小心隱含的“陷阱”,從而幫助初中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數學概念,能夠練就一雙火眼金睛,不會被表象所迷惑,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散思維,做到舉一反三。
三、練習有“度”,強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應用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初中數學概念教學要把握應用之“度”,我們不提倡題海戰術,可是“是騾子是馬,得拉出來溜溜”。我們不提倡題海戰術,不代表一點兒習題也不做,就像不打仗、不演練的士兵能夠上戰場嗎?作為教師,都應該適當地給學生布置一些加深對概念理解的問題,只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成長起來,才能是真正理解數學概念,才能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才能對數學概念運用的爐火純青,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很多學生對數學概念背的滾瓜爛熟,遇到問題的時候,卻手足無措,即便知道用哪些數學概念,卻不知道該怎么配合其他的概念一起用。作為學生,特別是初中生,對自我的了解存在不足,大都眼高手低。因此,教師要注意概念講解之后的練習,通過有效練習強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提高學生利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交流有“度”,解決學生概念理解的重難點
數學概念教學,要注意交流之度,因為教學本身就是教師和學生交流學習的過程,教,代表著知識地傳送,學,代表著知識地接收。銜接二者關系的紐帶,就是交流。數學概念教學時,如果教師一味地講解這個概念是如何產生的、是什么意思、怎么應用,那么課堂就成了教師的“演講臺”,學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聽眾,教師講的再動聽,也難免會成為獨角戲式的表演。因此,教師要注重概念講解中與學生的交流互動,要了解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想法,通過交流發現學生不懂的地方,針對學生學生有疑惑的地方采用更易被學生接受的想法講解。對一些較為重要的概念,要重點講解,多與學生交流,讓學生真正掌握概念內涵。當然交流中教師要把握教學進度,不能一個概念交流一節課,影響課堂教學容量和教學效率。
結語: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概念教學“度”的把握,關鍵在于作為引路人的數學教師能否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數學教師要掌握好引入、變化、練習和交流的度,就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更扎實的掌握概念,能夠真正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