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俏芳
東莞市長安鎮烏沙小學于2007年被全國婦聯、教育部評為“全國優秀家長學校”,2015年再次被全國關工委評為“全國優秀家長學?!薄v經十年的沉淀,形成了以家庭教育為主的學校特色——親仁教育,促進了學校的內涵發展,更推動了家校共育工作的進一步提升。
學校在特色辦學的引領下,嘗試開展了“親仁家長導師進課堂”的活動,既豐富了德育途徑,充分發揮了優秀家長的輻射作用,又將家長的力量有效地了整合到學校教育之中;同時也為家長、老師、學生進行更有效地溝通搭建了平臺。實踐表明,這種嘗試是成功的、有效的,具體的做法如下。
一、消除顧慮,激發家長的熱情
“家長進課堂”這樣的家校共育形式許多學校都程度不同地在以自己的方式進行著,但就調查得知:由于各種原因,家長的參與顯得力不從心并流于形式。為此,在進行“親仁家長導師進課堂”活動之前,我們利用家長義工大會對超過四百名家長做了“家長導師進課堂”基本情況調查,重點調查家長對進課堂的態度。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的學生家長表示自己愿意參與活動,部分家長表示沒時間,也有個別家長顧慮是否會因為有的家長有特長自己沒有而引起孩子心理的不平衡,表現出惶惑而懷疑的心態。
為了消除家長的顧慮,學校通過公眾號把“親仁家長導師進課堂”這一活動開展的目的和方法向家長們做了詳細的介紹,并通過以往的活動案例分析,讓家長明白這其實是一個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共同成長的過程。除此外,我們還對家長的個性特點和職業特點進行分析,區分了四種不同類型的家長:一是專業知識型,這類家長有較高的學歷,所從事的大都是專業的技術性工作,在我校集中為步步高電子公司的技術人員較多;二是生活型,這類家長基本是女性,生活常識豐富,動手能力強;三是性格魅力型,這類家長陽光、愛運動,以男性家長為主;四是比較被動,個性不鮮明的家長?;谒麄兊牟煌攸c學校給予了詳細的策略指導和要求明細,如針對生活型的家庭婦女,我們希望能分年級開設手工班,家長可親自演示剪紙或利用多媒體展示過程,然后和孩子們一起動手做。目的是讓家長知道,通過參與可以讓他們有所收獲和進步,通過課堂實踐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對孩子進行教育。
第一輪報名有兩百多名家長,結合家長和學校的情況我們開設了手工組、書法組、粘土組、足球組、乒乓球組、藍球組、魔方組、醒獅組、粵劇組、烹飪組、種植組、合唱組等超過二十個不同的組別,加上學校專業老師開設的組別,全校少年宮活動組別多達三十個以上,極大地豐富了課程以外,也讓更多不同類型的家長能有“用武之地”,他們也更加愿意參與“進課堂”的活動了。
二、以點帶面,吸引更多家長參與
一個班級中總有一些家長非常愿意成為導師,如生活型的女性家長,他們空閑的時間多,又渴望多走進孩子的校園生活提升自己的育兒技巧,所以他們多成為第一批家長導師。但是,如果每次都是同樣的家長導師上課,會極大地加重家長的負擔,所以如何調動其他更多的家長加入到導師行列是“家長導師進課堂”能持續發展的保證,因此每次活動結束后學校都會發出微信推送展示每位上課的家長導師的風采;在活動開展到第四次,時機相對成熟時,會邀請其他家長尤其是本組學生的家長來校觀摩,以家長渴望了解孩子為切入口,鼓勵他們參與其中,爭取在活動中做到不論是主動參與還是被動參與,都能從不同的角度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和信心。我們發現,當生活型的家長主動參與并出色地完成導師工作時,專業型和魅力型的家長就能在活動中找到敲門并在活動情緒的渲染中躍躍欲試了。而能力較弱的家長也能從別的家長對孩子的活動指導中發現一些教育策略,了解自己孩子的狀態,這份收獲也是寶貴的。
通過加深家長的認識和體驗,家長對“導師進課堂”會更加了解,因了解而更加支持,家長參與度明顯地上升了。
三、注重反饋,提高家長參與實效
每次活動開始前四天,學校都會把相應的家長導師卡給到學生的手里,讓學生親自帶回家給家長,“親仁導師卡”不僅是“邀請卡”,更是一張“評價卡”——在每次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家長對活動進行評價,并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在家長自身的評價中,教師可以更加全方位地關注家長的心態和需要,及時調整指導策略;另外,在自評中,家長也能正確認識自己就的教育行為,從而進行有意識地調整。在對他人的評價中,家長能夠從多角度去考慮活動的其他嘗試,從而探索更多、更好的方案。這種對活動較為認真的反思和總結,對自己、對老師、對別的家長都是一份可貴的財富。
當然,我們在活動過程中也發現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解決。比如孩子父母上班時間與到校時間的沖突以及家長對孩子在群體中生活成長的特點掌握還是有一定困難的,加強對家長培訓與引導也是一項非常重要且繁瑣的工作。下一步,我們會利用學校的“家長教師聯合會”,著手考慮“家長——教師共同研究”的新趨勢,就一些教育中的熱點問題展開專題的研討和實踐,打開家長導師的教育視野;另外,在活動中也要廣泛開展家庭教育宣傳,普及家庭教育知識,發現、推廣家庭教育的成功經驗,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并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