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玉紅
摘要:教師進行授課不僅是對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也是一個教師與學生進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過程,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有較大的差異性,為了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學到數學知識和技能,教師應思考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如何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面向全體學生,是素質教育的一條重要原則和要求;教學過程能否面向學生,也是衡量一位優秀教師的標準之一。小學階段的學生就已經呈現出不同性格、 心理、興趣、能力等方面的差異,但每位同學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教師應轉變傳統的“一刀切”式教學,尊重學生們的差異性,使每位同學都能學到數學知識,學到有價值的數學知識,學到符合個人需求和層次的數學知識、技能。
教師要在不斷的教學和反思中,尋找能夠滿足學生個體,并促進學生整體全面發展的教學活動和教學策略,積極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使教學不僅僅圍繞書本而展開,而是多方面、多途徑地開展教學活動,使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能力,因材施教,使小學數學的教學真正往素質教育方向發展。為使小學數學的教學能真正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在課前、課中、課后做的工作都很多,以下,本人根據這些年對小學數學教學的研究,及本人的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和意見。
一、設定全面的教學目標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智力、學習習慣和能力、性格特點、興趣愛好、思維特征等方面已經呈現出不小的差距,在數學學習上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現,教師則要結合自己對學生的了解,根據實際情況,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強調素質教育的當下,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除了要關注學生知識的積累和技能的熟悉,還要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態度,甚至是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全面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在備課時要結合課程大綱和課標要求,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策略。例如,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應該以基礎知識的教學為主;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則要求他們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掌握相應的拓展題目,引導這類學生多思考、多探索,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水平;而對于那些基礎較好,卻難以深入學習的學生,教師則應為其設計相應的過渡難度的題型,多鞏固他們的基礎知識,又慢慢提升他們的學習深度。但無論是哪一個層次的學生,教師都要秉承循序漸進的原則,先將基礎知識講清楚,再步步深入,由淺入深地實施教學活動。
二、營造和諧、良好的課堂氛圍,優化教學活動
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前提就是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數學課堂也不例外。一方面,在正式行課前,合理、生動的引入十分重要,這個引入可以是一個問題,也可以是一個小故事,這個引入不僅是對課堂知識做的鋪墊,也是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途徑。教師對班級里學生的實際情況要心中有數,在設計和進行教學活動時,既不要太過簡單,也不要太過復雜,要盡量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學生們營造一種和諧、民主、輕松的學習氛圍。另一方面,無論學習能力高低,每一層次的學生都需要掌握牢固的基礎知識,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在基礎知識上多下工夫,要保證每一層次的學生都充分領悟基礎知識的要點后,接下來的教學內容才能順利而有意義地進行下去。
設計隨堂練習,是教師幫助學生們更加充分理解知識點、鞏固和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的重要手段。一個知識點的內容講完后,教師就要及時給出隨堂練習題,題目的設置也應分層次、有梯度,從簡單到復雜,從淺顯到深入,從選擇題、填空題到簡答題,等等。分層次的課堂教學活動,旨在讓優等生能“吃飽”,讓中等生能有所提高,讓低等生能聽得懂,“啃得動”。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善于和勤于使用合作探究型教學模式。教師首先通過對每位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能力的了解,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分為一個學習小組,在班級里組建起合適數量的合作探究小組,然后給出需要同學們探究的數學課題,小組內部通過對每個人的分工,能使不同層次的每一位學生發揮自己的作用,使每個人的存在都有價值,最后,集合每一位同學的智慧和勞動,小組得出一個最終結論,在班級里輪流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型教學模式能最大程度上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能展現優等生的帶頭模范作用,以強帶弱,以長補短。
三、課后作業、總結分層進行
課后作業能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巧,并發展學科思維。根據教學目標的設置和學生的差異性,教師應設計不同角度的全面的課后作業,注重質量。對于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教師要多設置填空、選擇、簡答題等基礎題型較多的作業,使這部分學生牢固基礎;對于中等層次的學生,教師在布置基礎題的同時,適當增添有難度的變式題,慢慢提升這些學生的學習能力;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則可多設置一些難度較高,靈活性較強的綜合題,同時也不可拋棄基礎題。
評價總結是課堂教學的歸宿點,同時也是新的課堂教學的起點,教師做總結評價,應以學生的起點為標準,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評價標準。首先教師在批改學生們的作業時,就要做好筆記和批注,總結不同層次的學生經常犯的錯誤;其次在對學生的獎懲措施上,也盡量不要統一標準,不可只看分數和名次,要結合每一位學生的實際,為每一位學生的每一次進步而鼓掌。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中要把握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動向,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才能更大程度上的提高課堂的效率,提高教師的授課效率和學生接受知識、技能的效率,才能真正意義上做到素質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時刻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鼓勵每一位學生主動、獨立地思考和探究,教師也要善于提出問題,培育學生的思維活躍性和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教師自身還要不斷學習數學專業知識,不斷接受新觀念,不斷發現和實施新的教學活動,做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領者、組織者、合作者,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指導者,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就如何使小學數學的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這一問題,教師一定要重視起來,負起責任,在設計多種教學活動、提高自身學科素養等方面作出努力,不斷探索,為我國小學數學的教育工作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