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瀏 陳東
摘要:我國的國情決定了高校必須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高等教育必須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工作在根本宗旨、社會功能、工作性質等方面有很多共通之處,社會工作的工作模式、價值理念等方面值得學習借鑒,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開創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關鍵詞:社會工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者運用專業知識與方法幫助社會上處于不利地位的個人、群體和社區,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并預防問題的發生,恢復、改善和發展其功能,以適應和進行正常的社會生活的服務活動。”[1]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教育制度不斷完善,高等教育進入新時代,高等教育根本矛盾也發生了變化,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功能越發重要。社會工作雖然與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論基礎、工作方法等方面有著一定的差異,但二者在根本宗旨、社會功能、工作性質等方面很多共通之處,能夠在創新社會治理體系、推動社會建設發展等方面形成合力[2]。
一、我國社會工作的發展現狀
我國社會工作研究起步比西方晚,緣起大概可以歸納為市場經濟發展—出現社會問題—單位組織弱化—政府強化社會管理、服務、治理—發展和支持社會工作發展。傳統行政化、半專業化的社會工作如工會、婦聯、團委、協會、居委會等承擔了大量實際的社會工作,解決了很多社會問題。1950年代,社會工作傳入中國。1987年,北京大學建立社會工作專業。2006年10月,中央在《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首次提出要“建設一支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2010年4月,《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綱要(2010-2020)》正式印發,明確提出加快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重視和培養六類重點人才,社會工作人才位列其中。2011年9月和2012年3月,由中央所屬18、19部委聯合相繼發布《關于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和《國家中長期社會工作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教育、培訓、評價、使用、激勵等提出了具體要求。2014年,共青團中央等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社會工作在團系統全面鋪開。可以看出,黨和國家對社會工作越來越重視,社會工作的作用和地位也日漸顯著。
二、社會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一)高校學生對社會工作的認知和態度
筆者對昆明醫科大學810名不同專業、年級、地區的學生做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只有15.9%的同學對社會工作有所了解,社會工作在高校學生的認知度并不高;大部分學生有參與社會工作相關實踐的意愿,其中55.4%的同學希望參與公益環保、社區服務、災難救助等方面的活動。
(二)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存在的問題
隨著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縱深推進,教育資源的分配運用以及其密切相關的教育互動關系格局發生重大變化。[3]一方面,互聯網時代的帶來,拓寬了信息獲取的渠道和范圍,使得腐敗、敵對勢力無孔不入;另一方面,教育擴招,學生結構多樣化,都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巨大壓力。黨的十九大強調,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一是依然保持單項灌輸,重視群體教育,注重對社會秩序的維護功能,忽視個體差異;二是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相對滯后,專職輔導員與學生數量比例大都低于1:200,專業素質參差不齊;三是理論聯系實際不夠,互動性不夠,使得學生學習興趣不夠濃厚。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社會工作的意義
當前,一些社會問題凸顯,如人口老齡化、老年人和殘疾人關愛等,這些服務需求單靠政府遠遠不夠,迫切需要建立現代化服務體系。社會工作正是以需求為導向,通過個案、團體、社區等工作方法及時提供生活幫助、人文關懷、精神慰藉、權益維護、潛能發掘等服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介入社會工作,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揮,有助于回應新時代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專業化、科學化,有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三、社會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一)把握好二者的契合點
一方面二者工作對象的一致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主要是學生,社會工作介入到高校后工作對象亦是學生,最終都是服務社會;另一方面二者理念上的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服務學生的理念和社會工作助人自助、尊重平等的理念有契合之處,都是以人為本、促進個人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轉換
社會工作的介入,將轉換高校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路徑,從而豐富和發展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內容。[3]一是要樹立平等尊重的理念,把社會工作以人為中心的價值理念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個體性。二是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注重培育學生自主發展能力,將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引入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團結互助,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提升能力、實現自助。三是借鑒社會工作個案、團體、社區工作專業方法,注重教育對象的實效性。
(三)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制
我國高校正以“章程”為引領,不斷完善內部管理體制機制,要想使專業性的社會工作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改革創新現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體制。一是希望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門能夠積極支持社會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制內進行深入嵌入,嘗試開發或者設置社工崗位,并明確社工崗位的工作職責、工作原則和工作目標。[4]二是要拓寬社會實踐內容,讓教師、學生積極參與到社會工作相關實踐中。三是要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配齊輔導員人數,優化輔導員專業組成,構建一支由法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工作等專業組成的隊伍;在專兼職輔導員中開展社會工作相關的培訓,全面普及、提高層次,將社會工作知識運用于實踐之中。
參考文獻:
[1]李迎生.社會工作概論[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楊威.簡析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工作相結合的內在依據[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 (11):97-100
[3]趙志君,魏紀林.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轉換與方法創新—以社會工作介入式為視角[J].湖北社會科學,2018, (1):193-198
[4]李建玲.社會工作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接[J].山東工會論壇,2016, 22(2):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