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九香
摘要: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對我國的教育事業(y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那么對現代教育來說,因材施教的思想還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因材施教的思想,充分地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鍛煉,從而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本文主要從當前的實際教學情況出發(f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從多方面論述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因材施教;小學數學;運用策略;益智課堂
益智課堂本著寓教于樂,學玩結合的原則,為喜歡探索、追求知識的小學生提供一個學習交流的機會,激發(fā)并增強同學們對知識和探索的興趣,讓同學們在緊張的課堂學習后,輕松愉快地鍛煉動手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空間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對于科學的探索力;學習與課內相關的課外知識,開拓知識視野,學到很多好玩的知識,體驗到課外知識學習的快樂。
開展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為長遠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同時讓學生思考數學問題,能夠更好地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取得全面的發(fā)展。運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使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更加具有針對性和指向性,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與學習感受作為引導,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著更明確的目標,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關注。那么我將針對小學數學教學,淺談因材施教思想的運用策略。
一、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
不得不說,學生的學習能力、數學基礎等方面有著顯著的差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地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并且找到科學的教學策略,逐漸地削弱這樣的差異。就以簡單幾何圖形的教學為例,這一章節(jié)主要引導學生學習常見的幾何圖形,了解其幾何性質。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差異,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比如,針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識這些幾何圖形,能夠看到圖形之后就能說出圖形的名字,并且掌握必要的概念知識,做到夯實基礎。而針對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可以做適當地提升,了解一些有關這些幾何圖形的性質,或者面積周長公式,運用這些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而針對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就要鍛煉學生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夠發(fā)現這些知識在生活中有著怎樣的體現,知道這些幾何性質有著怎樣的運用。通過這樣的方式,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進行教學計劃的分層,可以讓各個層次的學生得到更好的鍛煉。
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始終是學習、受教的主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再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而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就以四則混合運算的教學為例,這一章節(jié)主要引導學生學習運算定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也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可以收獲更好的效果。于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先將基礎的理論知識作簡單的講解,讓學生形成簡單的知識印象。接著,再為學生布置一些可操作的學習任務,比如讓學生通過例題來了解運算定律的實際運用,學生一改往日的機械學習,而是從習題中進行探究和總結,更好地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能力來獲取知識,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滿足感。而在最后,讓學生對收獲的知識進行簡單的總結,加深理解與掌握。通過這樣的方式,更加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自主學習,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也要學生收獲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是一個重要的啟蒙教學階段,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為今后長遠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在進行應用題的講解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如何解題,還要讓學生學會構建解題模型,讓數學思維更加嚴謹。于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一道十分經典的例題,讓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來構建解題模型。面對這道例題,學生改變了傳統的練習思路,先對題目的背景進行分析,從中找到有用的解題信息。學生這時就能夠很快地找到解題的突破口,隨后再利用多種的數學思想進行思考,學生可以結合數形結合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列出有效的表達式,通過計算就能夠高效地解題。最后,學生再重新回顧這樣的解題過程,就能夠將解題模型構建出來,而在構建模型的過程中也充分地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與總結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創(chuàng)造探究學習的機會,可以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奠定基礎。
四、組織多元化的學習活動
小學數學教學本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不應該被繁重的理論知識教學所包圍,并且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運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就要為學生組織豐富的學習活動。比如在幾何教學單元,教師可引導學生動起手來,利用學過的幾何圖形制作生動有趣的幾何模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這些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同時在動手動腦間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更好地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再比如,在對一些概念知識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不再被學生進行知識灌輸,而是讓學生用手抄報的方式來總結這些基本的概念知識。
結語: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引導下,優(yōu)化和改善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一項重要的決策,運用因材施教的思想,可以取得更好的改革效果。那么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對因材施教的思想進行深入理解,掌握其內涵與精髓,同時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進行深入調查,采取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將因材施教的思想進行有效運用,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徐國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思考與實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7):42-45
[2]劉曉萍,陳六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構成要素分析[J].課程教學研究,2016(4):42-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