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雄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我國教育行業的迅速發展,職業教育也越來越規范化和制度化。與此同時,職業院校的班主任工作也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不僅要嚴格執行學生管理制度標準體系,還要以身作則,發揮班主任的規范和保障作用,完善對學生的服務能力。本文將針對此問題,對職業院校班主任如何提高為學生服務能力的具體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職院校;班主任;服務學生
作為高等職業院校的基層干部,班主任肩負著一個班級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的工作。魏書生曾經指出,因為學生受教育的需要,所以才有了教師這個工作崗位的存在,而不是相反。所以,作為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必須要做好為學生服務的工作。本文將從當前班主任工作模式在服務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入手,探討提升班主任服務學生能力的對策。
一、當前班主任工作模式在服務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服務意識的缺失
首先,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尊師重教”的意識深入人心。不少班主任老師希望能夠得到學生的普遍尊敬,由于這種需要被認可的強烈愿望,班主任很難把學生定義為自己的服務對象,很少去進行換位思考,所以導致師生之間的關系很不樂觀。其次,由于目前高等院校的職稱評定政策,使得不少班主任老師將大量的時間精力放在論文發表上,而忽略了對學生的管理工作,服務意識更是無從談起。最后,由于高等職業院校對學生的管理工作有著強烈的行政導向,為了確保管理工作的正常運行,學校和班主任都會制定各種硬性規則來管理學生,束縛了學生的個人發展,根本體現不了班主任“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二)服務方式的落后
由于不少班主任老師對自己的工作定位不合理,工作方式缺乏創新,套路陳舊,目前普遍存在的學生管理模式是“救火式”和“保姆式”[1]。第一種方式就是指班主任老師把出問題的學生視為“肇事者”,自己的身份則是“消防員”,只有當學生出現問題時才會現身解決問題。后一種方式則是把學生視為溫室里的花朵,班主任對自己的定位則是保姆,對學生進行百般的保護,這種模式則會使學生過分依賴老師。這不僅嚴重違背了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獨立能力的初衷,而且還使得班主任老師陷于繁瑣的事物中無法脫身。
(三)服務能力的不足
目前,大部分班主任老師并非“科班”出身,雖然在上崗之前接受過管理學、心理學等專業的培訓,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大部分老師依然憑借自己的主觀判斷和工作經驗來對學生的不合理思想和行為進行糾正,采用打壓式教育,名義上是一切為了學生,事實上確是在傷害學生。另外,由于缺少專業的服務能力,不少班主任老師本身無法妥善地接納、處理各種壓力與問題,導致班主任老師的心理負擔較重,這不僅對師生兩方面都造成不利影響,而且無形之中加劇了師生之間的矛盾,為學生服務的理念就更無從談起。
二、強化班主任服務能力的具體方法
(一)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落實管理性服務
班級氛圍的健康與否是影響學生發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班級氛圍會對學生的成長起到積極有利的影響,反之則會產生消極影響,而做好班干部的選拔與培養工作是組建良好班集體的關鍵所在。一個精神面貌積極向上且辦事得力的班干部,不僅可以使班主任從繁瑣的工作網中解放出來,而且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獨立能力。要想選出真正優秀的班干部,班主任就要事先了解學生的能力與性格,做好相關的動員工作,以確保選出來的班干部可以勝任班主任分配的工作,具有班級號召力。創造良好班集體的另一重要方法就是開展健康有益的班級活動。通過班級活動可促進同學之間互相了解,增強班級凝聚力,激發學生的責任感與集體意識。
(二)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加強發展性服務
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班主任老師總是把自己放在領導者的位置,言談舉止中總是流露出居高臨下的作風,在此基礎上,即使想要去了解學生,也沒辦法深入、平等地與學生進行溝通。所以追究根本,還是缺乏平等的理念。在師生交往過程中,平等理念的樹立,可以使班主任老師不矯揉造作,而是發自內心地、一片赤誠地去尊敬學生,與學生進行交流。在教育中,只有與學生成為朋友,讓學生愿意去親近你,才能夠贏得學生的心,勝任班主任的責任與使命。當教師與學生平等互動的時候,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在感情上暢然交流,進一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肯定自我,發展自我,從而達到加強發展新服務的目的[2]。
(三)促進公平的教育方式,落實保護性服務
尊重學生是落實保護性服務的前提,只有做到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尊重每一個學生的選擇與個性,才能真正做到促進教育公平,維護學生的自我發展和正當權益。
一般從教師的角度,很容易做到去尊重優秀學生,而很難意識到處于弱勢地位的“差生”更需要關注與尊重,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可以得知,每個學生都有這方面的需要。所以,教師堅決不能夠冷落、忽視后進生,而是應該在學習、生活中給予他們更大的關注與接納。當學生犯錯誤時,不要總以一副嚴厲的面孔去批評教育學生,而應盡量以談心、交換意見等方式代替批評,學生進步時,要適當地給予表揚與鼓勵,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從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只有教師在內心深處樹立公平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保護每個學生的自我發展。
(四)加強班主任的自身建設,提高服務的專業化水平
實踐證明,提高班主任的自身專業素養,有助于增強服務學生的能力。首先,班主任應加強專業學習,具備全面的知識結構體系和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另外,要重視提高自身素質,培養寬容、理解、耐心的品質,以過硬的知識技能、豐富的人生智慧和正直寬厚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學生。最后,轉變服務方式,做到張弛有度,“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班主任應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3]。
結語
在新的時期,提高班主任的服務能力,完善對學生的管理性服務、發展性服務和保護性服務,是我國高等職業院校的一個發展目標。高校班主任應對自己的工作崗位做好合理的定位,從“管理者”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服務者”,同時充分發揮“引導者”的功能與作用。只有這樣,班主任才能在新形勢下完成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陳紫蔚.高職院校班主任提升服務學生能力的探討[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6):50-51
[2]季冊娟.高職班主任管理中學生心理輔導策略探究[J].新一代,2017,(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