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燕妮 項炬
摘要:本文針對當前本科醫學院校醫學物理課程教學改革的需求以及形成性評價的實施問題,制定了可行的醫學物理課程形成性評價實施方案,構建符合醫學物理課程和醫學生特點的形成性評價模式,并通過教學實踐檢驗完善評價模式。
關鍵詞:醫學物理課程;形成性評價;教學改革
引言
醫學物理是高等醫學教育中的專業基礎課程,是醫學生學習后續專業課程以及將來從事醫療衛生、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礎。然而,傳統教學模式難以適應當前醫學物理課程教學的實際需要,尤其面對龐大的學生課堂,教師常心有余而力不足。隨著教學改革研究的不斷深入,形成性評價對教與學的積極作用,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但當前缺乏適用于(如醫學物理等)基礎課程的有效的形成性評價實施方法和手段,使得形成性評價常流于形式,對教學的積極作用在實際的教學中無法充分體現。因此,針對醫學物理課程,有必要深入開展基于形成性評價的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形成性評價由美國的評價學專家斯克里芬提出,隨后被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引入教學領域并被廣泛應用于各個學科的教學。教學研究和實踐表明,形成性評價能夠有效促進教師改進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更能幫助學生自覺調整學習計劃、改進學習方法、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促進學生的智能發展、提高學習效果。因此,盡管在國內形成性評價研究的起步晚,但近年來研究勢頭很猛。2007年,李井泉全文翻譯Hershey S.Bell的題為《醫學生教育中形成性評價的運用》文章,形成性評價被系統地引入醫學教學。2010年,南京醫科大學黃華興等將形成性評價應用到外科實踐教學中。2013年,中國醫科大學曹妍分析了形成性評價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2015年,南京林業大學嚴靜探討了形成性評價的實施模式。近年來,很多研究者嘗試將形成性評價應用于醫學類課程的教學,比如新疆醫科大學史樹銀等探討了形成性評價在醫學本科專業理論教學中的應用,包頭醫學院孟佩俊等探討了逆向PBL教學法結合形成性評價模式的教學效果,華北理工大學王麗萍等探討了形成性評價在人體生理學考核中的應用,等等。
總體來說,形成性評價在醫學課程中的研究熱度整體呈上升趨勢,形成性評價研究遍布我國教育的各個層面。然而,對于醫學物理課程,當前形成性評價的實證類研究較少,大多局限在定性分析和描述的層面,實證研究和定量分析不足;其次,研究內容分布不均,有關評價對象、目的與功能的研究偏多,針對評價方式的研究較為薄弱,在具體教學中實施策略的研究不足,缺乏行之有效的、值得廣泛借鑒的評價模式。
二、醫學物理課程形成性評價實施方案
(一)對象
觀察組選取長沙醫學院2016級醫學影像專業本科班級,對照組選取2017級醫學影像專業本科班級。兩組學生專業相同,年齡、人數、基礎等各方面均無明顯差別。兩組學生統一選用人民衛生出版社何建軍等主編的《醫學物理學》教材。
(二)實施方案
1.修改形成性評價標準權重分配比例
(1)對照組(沿用之前的形成性評價標準)
課程綜合成績=期末卷面成績*70%+平時成績*30%
平時成績=小測驗(兩次)*20%+課堂作業*20%+考勤*40%+課堂表現*20%。
(2)觀察組(啟用修改后的形成性評價標準)
課程綜合成績=期末卷面成績*70%+平時成績*30%
平時成績=小測驗(兩次)*20%+討論式教學*10%+論文*10%+實驗*30%+考勤*20%+課堂表現*10%
2.形成性評價方案改革
(1)開展討論式教學。根據學生水平,選取《醫學物理學》課程教材第十二章激光部分作為開展討論式教學的題材,在教師的精心準備和指導下,分工合作分組進行。為醫學生深入了解激光產生的物理原理及其醫學應用的這一目標,按照設計問題-提供資料-啟發思路-得出結論的教學環節進行教學活動,啟發學生就特定問題發表自己見解。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
(2)增加論文撰寫評價。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需要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為了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及論文撰寫水平,有意識的選取流體的運動(第三章)這一章節,通過搜集流體在醫學上應用的相關知識資料,每個同學自擬題目按照一般論文的標準格式撰寫一篇論文并統一上交。這一舉措讓學生對科研有了初步認知,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擴大了學生的學習視野。
(3)增加實驗評價。為了加強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形成性評價中增加了實驗項目。但考慮到班級人數較多這一實際問題,需將每一個觀察班級分成四個小組進行實驗教學。但面對龐大的學生群體,教師精力卻非常有限,實施一對一的實驗操作考試不太現實。因此在實驗教學環節中,特別注重實驗操作這一環節,對于每次實驗,帶教教師需要做到心中有數對每位學生的實驗操作按標準進行評價留底,該項占實驗總成績的60%。
(4)降低考勤和課堂表現的占比。由于之前的形成性評價項目中考勤占比過高(達到40%),導致大多數同學即使其他方面表現不佳,但是只要堅持到教室上下課,最后的平時成績都不會很低。另外,由于課堂表現這一項僅憑教師十幾次課下來對每位學生的大致印象進行評價,主觀意識過于強烈;加之班級人數眾多,難免會有疏漏。導致這兩項之前的占比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為了改善這一狀況,除了降低這兩項占比以外,同時增加了上面其他項目。
三、研究結果及討論
(一)課程綜合成績比較結果
課程最終成績以綜合成績來體現,通過對對照組和觀察組各項課程成績比較,結果如下表1:
以上結果表明:實施新的形成性評價方案后,不管是綜合成績的平均分、及格率還是優良率都要明顯優于對照組的。這說明新的形成性評價方案更加有利于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二)滿意度調查結果
由表2可以看出,實施新的形成性評價方案以后,通過觀察組學生對形成性評價方案的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效果好的占絕對優勢。總體來說,新的評價方案的實施,學生在學習興趣、自主學習、學習能力、積極性和主動性、論文寫作水平、表達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了提高。
(三)形成性評價的局限性
雖然新的形成性評價方案得到了學生和授課教師的認可,對學生的各項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積極正面的促進作用。但與此同時,形成性評價并不是萬能的。比如:對于學生,由于需要查閱大量資料進行討論式教學和論文寫作,這勢必增加了學生的學業負擔;而對于教師,由于評價項目較多較細,這必將給教師增加大量的附加工作量。
小結
綜上所述,新的形成性評價方案符合醫學物理課程和醫學生特點,通過教學實踐檢驗實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等,完全可以在各醫學專業推廣開來。但與此同時,形成性評價同樣具有局限性,不同的課程,評價的目的和側重點不同,評價的內容也應該不一樣。針對具體課程,如何科學合理的制定評價方案,還需要教師進行長期的研究和探索下去。
參考文獻:
[1]張昕燁,呂靜等.形成性評價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30(6):1002-1004
[2]董雪,張洪石等. 形成性評價在中醫臨床護理學課程中應用的研究與實踐[J].護士進修雜志,2017,18
[3]封娜. 形成性評價對高職醫學生詞匯學習影響的研究與實踐[J]. 中國教育學刊,2015:277-278
[4]黃紅兵.在線大學英語寫作形成性評價模型構建研究[J].XDJYJS,2015,25(1):79-86
基金來源: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課題“基于形成性評價的醫學物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課題批準號:XJK016CGD047)終結性成果.
作者簡介:唐燕妮(1980-),女,湖南永州人,講師,碩士,長沙醫學院基礎醫學院講師,主要從事物理與電子學課程的教學和研究.項炬(1983-),男,湖南長沙縣人,副教授,碩士,長沙醫學院基礎醫學院教師,主要從事物理與電子學課程的教學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