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的教學方式具有壟斷式、灌輸式、說理式特點,這些特點忽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規律,不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表達能力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應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改進,針對學生的需求來組織教學。
關鍵詞:學生視角;教學方式;改進
教師與學生在教育的過程中占據不同的位置,教師的“教”起到的作用是教會學生“學”的作用,因此,教師是引導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傳統注入式、灌輸式教學方式應予杜絕。以學生的視角,注重學生的感受與需求來組織課堂教學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我國傳統教學方式的現狀
(一)壟斷式課堂
在傳統教育課堂中,教師壟斷話語權,確立了教師的核心的地位,教師受學術習慣性的影響,多采用理論化和學術化的語言來進行內容講授,是一種通過訓導和灌輸來完成的教學模式,該模式對于學生接收知識實際狀況沒能給予充分重視,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參與,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足。在互聯網時代,學生的話語權語境逐步變的開放和多元,客觀上要求師生的交流和互動,以教師為主的模式已經不符合時代的要求。尤其是在微信普及,微信平臺正成為學生日常生活中交流學習的重要媒介的時代,信息源的多元化正逐步削弱教師在法學教學中的地位。
(二)灌輸式教學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一種灌輸式教學,以教學大綱為主線,以教材作為授課的主要講授內容,在法學領域有爭鳴的問題和領域不能夠獲得全面的介紹,使學生的法律思維過于僵化,沒有給學生提供多角度思考,學生缺乏引導,沒有互動,不利于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這種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缺乏辯證的法律思維方式,不利于掌握的法律知識與實踐問題的結合運用。如法學學科,法學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學科,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不符合實踐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的培養不足,更會導致學生高分低能,掌握了理論知識,出現遇到實際問題時卻要咨詢老師的窘境。
(三)說理式教學
傳統授課模式是以教材為依據的說理式闡述教學,受教材內容上的規范性和表述上的嚴謹性的限制,教材語言枯燥,缺乏趣味性,對于受新思潮影響巨大,思維活躍的大學生而言趣味性不足。部分教師受年齡、習慣、技術等因素影響,對于自媒體、微信等新生事物缺乏深入了解和熟練操作的能力,導致老師與學生之間信息的不對稱,形成教學語言和學生網絡話語之間受阻,教學效果受到影響。
二、傳統教學方式弊端分析
傳統強調教師為中心,知識為中心,課堂為中心,在這一框架性要求下,形成了壟斷式課堂、灌輸式教學、說理式教學的特點,忽視了學生作為受體在獲取相關知識的自學能力、學生創新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一)大學生主體地位的忽視
教學活動應把學生放在居中的位置,把學生的“自我”看作教學的根本要求,所有的教學活動不僅要服從“自我”的需要,而且也要圍繞著“自我”進行。在教與學的關系中,傳統教學是以教師的主導講授為主,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關系主體的重要身份,忽視了在教學中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的反饋,學生擁有多元化的知識來源,老師課堂講授的精彩不意味著學生掌握情況良好,尤其是針對那些課堂發言不積極,課下又沒有通過自己的主動學習來彌補不足的同學,生活中不善于將自己掌握的法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同學,預定的實施效果和難實現,沒有做到因材施教,沒有將學生的素質培養作為核心。
(二)大學生自學能力的欠缺
自學能力是當代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在校期間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先通過自學來對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課堂上再通過老師的講授來對相關知識加深鞏固,對存有疑惑的難點得到解答是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大部分學生沒有自學意識,缺乏自學的的目的性,面對專業知識,持接受多少算多少的態度,課后又沒有補救措施,形成較差的學習效果,遠沒有娛樂性內容具有吸引力。
(三)大學生表達能力的不足
語言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表達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要求能夠以口頭或書面方式較貼切語言運用字、 詞、句、段的能力,表意準確,明了語句流暢、規范、準確。以法學專業為例。法學專業的同學從事各種法律實務工作,均會面臨表達能力的運用,尤其是法官、檢察官、律師等職業均以辯論、訴訟材料的書寫為基本要求,若不具備較好的表達能力很難勝任此類工作。在傳統教學模式中,限于以應試為目的的結果考核的現狀使得學生表達能力很難得到鍛煉。
(四)學生創新能力的不足
傳統的教學模式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創新能力的培養。所培養的學生注重對知識的記憶,創新能力缺乏。學生只需要做好內容的掌握就可以順利通過考試并取得不錯的成績,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創新性也就失去了基礎。受傳統求同思維的影響,在教學的組織管理中習慣于同一目標,統一教材和大綱,教學的過程、教學的方法、考試、答案等均為統一,忽視了學生的個體性差異,對于愛思考有自己獨特見解的學生被認為是調皮搗蛋的學生,造成學生缺乏創見。
三、改進傳統教學方式的對策
(一)以學生為中心組織課堂教學
老師課堂的管理、教法組織應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徹底打破傳統教學師生關系的定位,老師不再是單純知識傳授者,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讓學生領會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以學生為中心,給學生學習提供幫助,支持學生實現有效學習。正如古希臘教育家蘇格拉底所講的“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教師是知識構架的幫助者,學生則是知識的主動構建者,在教學方法上應圍繞著通過情境的設置,組織協商會話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構建。引導學生鼓勵學生思考提問,通過回答問題、課堂討論、角色扮演、小組演講等多種方式來組織教學。
(二)自學能力的培養
以法學為例,法學的研究對象是現實法律,而法律具有較強的社會屬性,這一特質決定了法學與其他學科關聯性較強,從相關學科中獲取相應的理論資源是法學學生必要的路徑。自學能力的培養應以較強的目標為引導。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涉獵較為廣泛的閱讀習慣,能夠從專業的角度對相關學科的知識。在互聯網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呈現多元化的趨勢,以移動學習為特征知識平臺正成為大學生獲取相關知識的重要平臺。老師結合學生實際,做到自學目標與個人興趣結合、自學內容與課程同步、自學目標與實踐需求同步,借助于微信平臺等自媒體在教學設計上實現趣味性與適用性、多樣性與實踐性的有機結合,提升教學效果。在內容的選擇時應先易后難的規律,以學生掌握知識情況來對學生進行引導,提高學生選擇能力、學習進度把握能力并及時就自學遇到的困惑提供及時的指導、答疑。
(三)表達能力的培養
表達能力的培養首先解決口頭表達能力,教師營造輕松、友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不致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通過適當的鼓勵,打消學生的緊張。通過學生自學知識的討論,課堂接受知識的積極發言,或者進行分組匯報的方式都是鍛煉口頭表達能力的不錯時機,同時將發言效果作為學生考評成績的組成部分,避免學生單一的應對筆試方面的學習方法。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應以較好的口頭表達能力為前提,同時結合專業的學科特點,運用專業的語言,做到表述內容詳實、格式規范、邏輯嚴謹。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現實中多采取開設課程的教學方式,建議由具有實務經驗的雙師型教師來進行授課,使同學們學到的技能更為符合實踐需求。
(四)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能力的具備對于個人的進步至關重要。創新能力是創新思維能力和智力化能力的綜合體現,創新能力的培養應以創新思維和扎實的專業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念,批判性思維和質疑精神都應貫穿在教育的全過程。
創新能力的培養應以扎實的知識為基礎。以法學為例,一二年級,主要致力于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和知識學習。高年級學生,選用模擬法庭、法律診所、法院旁聽、法院實習、科研創新等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結語
傳統教學方式存在著諸多改進的空間,教的過程更多應體現為施教者為受教者所提供的外部環境,這一外部環境應以受教者接受的狀況、接受的方式、接受的效果為評判標準,施教者應針對現實的變化及時創新教學方式以適應時代的變化。
參考文獻:
[1]徐娟.《高等教學中師生關系對教學目標的影響》《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18年第四期
[2]張華磊.《論創新性教與學關系在高等教育中的轉變》《教育現代化》2018年9月第三十七期
[3]聶靜虹.《構建新媒體環境下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國高等教育》2013年第六期
課題:蘭州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改項目;蘭州理工大學?;稹暗吞急尘跋滦履茉串a業發展法律激勵機制研究”(12——061503);
作者簡介:岳文,男,蒙古族, 1980年生,蘭州理工大學法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商法 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