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耀天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史料教學方式被越來越多工作者認可和接受,并運用到歷史教學中,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如何加強史料教學,成為相關工作者研究的重點問題,本文對此進行相應的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歷史;史料教學
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更加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通過高中歷史學習,拓寬學生歷史視野、發(fā)展學生歷史思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為學生以后發(fā)展奠定基礎。史料教學作為一項有效的教學方式,可以改善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方式,增強歷史課程趣味性,豐富歷史課程的內容,有利于提高高中歷史教學水平。
一、史料教學概述
在高中歷史教材中有許多的史料,史料學習是學生認識歷史的重要途徑,通過史料學習,能夠讓學生更加客觀的評價歷史,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念。而且在許多的課程標準要求中也比較倡導史料教學,因此教師應重視史料教學的實施,應加強教材內容以及史料的充分結合,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歷史的興趣,并進行深入閱讀、分析以及整理,獲得更多的歷史知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以及探究的能力,從而達到高中歷史課程教學目標。
二、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現(xiàn)狀
史料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應用的越來越廣泛,教學效果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體提升,但是實際高中歷史史料教學仍然存在問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高中歷史具有任務重、課時少等特點,給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壓力,特別是學習文科的學生,為了考試中獲得更好的成績,將重點放在了習題內容上,所以導致史料教學沒有充分的展開;在開展史料教學過程中,對史料的運用不夠充分,流于表面,不能充分發(fā)揮史料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效果,不利于高中歷史教學水平的提升;學生對史料的運用不夠重視,在對史料分析時,存在方法不正確、應用能力差等問題。
三、加強新課改下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科學、合理的選擇史料
古今中外的歷史史料浩如煙海,因此在開展史料教學過程中,應科學、合理的選擇史料,這對史料教學開展的效果具有重要影響。教師在選擇史料時,應充分考慮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知識能力,一般在選擇史料時,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一是真實性。應盡量選擇原始史料,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尊重歷史客觀事實的觀念,更好的探究歷史;二是典型性。選擇的史料應具有典型性,能夠充分結合教材中的知識點,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有利于鍛煉學生能力;三是多樣性。史料的形式有多種,包括圖片、實物、表格、視頻以及文字等等,這有利于增強史料教學的趣味性,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我國清末到抗戰(zhàn)勝利后的五十年歷史時,就可以選擇老舍的喜劇本《茶館》,這雖然是一部文學作品,但是卻能夠從側面將清末到抗戰(zhàn)勝利后,這五十年間社會風貌與各個階層人物的不同命運反映出來。通過文學作品、歷史教科書的相互補充,在帶領學生進行文學作品欣賞的同時,也能夠對歷史有更深刻的洞察;四是思想性。除了讓學生在探究史料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多的歷史知識,還應關注史料中蘊含的思想,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可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科學的提問與解讀
在高中歷史史料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對史料的深入分析與解決,挖掘史料內容中的深刻內涵,這就要求教師在史料教學中引導學生科學的提問,提高對史料的運用效果。首先教師應加強對歷史教材內容以及史料的了解,結合歷史教學目標,進行有效備課,為學生設計具有條理性、針對性的問題。其次在教師應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探究史料,并在探究的史料過程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講解羅斯福新政時, 教師可以搜集有關新政前后的一些著作、人物報告以及影像資料等。 影片 《世界現(xiàn)代史—羅斯福新政》則是講述的有關該時期的歷史。因此,教師可以在觀看前可以給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背景?羅斯福爐邊談話的意義、時間?羅斯福新政的評價?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提問,以便于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同時,在影像資料播放期間,教師可以適時地為學生解讀。
(三)制訂探究目標和總結評價
為了加強史料教學的有效性,還應確定解決問題的目標,這樣才能使得學生的探究更具目的性。所以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經常啟發(fā)學生,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為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探究目標,使得學生能夠延著正確的方向,探索歷史、認識歷史并對歷史進行正確的評價與借鑒。在通過對史料的學習與認知中實現(xiàn)教學相長、以及歷史課堂的高效率。與此同時,史料的研究與學習中不能缺少歷史教師的及時總結、指導與評價,因為評價環(huán)節(jié)是進一步學習的有效鞭策,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在總結評價時可通過以下步驟實施:(1)教師本人以身作則,首先對史料進行課前的分類、分析、歸納,做到心中“有數(shù)”,學生才能有全面的認知。(2)歷史教師本人要善于總結和評價,做到及時、合理的引導評價,讓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學習史料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于下一步的學習。
四、總結
總之,歷史作為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歷史思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為學生以后發(fā)展奠定基礎。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要求,史料教學方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被越來越多工作者運用到歷史教學中,并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還應根據(jù)高中歷史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學習情況,更好的開展史料教學,增強歷史課程趣味性,豐富歷史課程的內容,有利于提高高中歷史教學水平,促進我國歷史教學的不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許愛國.史料教學:基于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教學嘗試——以“馬歇爾計劃”的多視角解讀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 2016(12)
[2]席長華.高中各學段史料教學與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歷史教學. 2016(12)
[3]余海波.史料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成才之路. 2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