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衡
摘 要 有線電視網絡的發展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其內在發展潛力及經濟價值將日益凸顯。然而傳統的發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自身發展。鑒于此,筆者從多個層面對有線電視網絡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結合目前國家戰略政策調整及市場的發展需求,對其發展趨勢展開探討,旨在推動有線電視網絡的整體發展。
關鍵詞 NGB;發展趨勢;現狀;三網融合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6-0103-02
眾所周知,目前在智能移動終端設備上進行電視觀看是一種普遍現象,該現象能夠延續移動電話全面占據固話的營銷模式,有線電視如何在新的環境中探尋發展路徑,制定長遠的發展規劃,且在當前科技日趨更新的時代中,有線電視網絡如何根據三網融合的需求,建立滿足用戶個性化、多元化的網絡,將成為目前該領域人員研究的重點所在。
1 有線電視網絡的發展現狀分析
筆者充分結合自身在該領域的工作經驗,并充分參考國內有點電視網絡的發展狀況,發現目前電視網絡的發展問題主要體現在雙重視角。
一方面,傳統體制是羈絆新時期有線電視網絡發展的主要因素。當前,廣電事業單位在經營理念上偏向于企業化經營管理,從而導致在實踐過程中衍生出政企分工模糊,事項確定不明晰,這一點與電信業相比,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三網融合的大背景下,目前仍有許多理念未得到改進,在電信發展的持續推動下,改革的步伐進展相對緩慢,各個地區之間的整頓融合目前也僅僅處于發展起步階段。根據廣電總局反饋的統計數據得知,現階段已經完成掛牌的省網改革有23個,融合基本完成的有13個,其中6個省份仍處在融合的起步階段[ 1 ]。
除此以外,筆者調研發現,眾多地方在進行三網融合過程中,采用了面子工程來進行應對,如在原有地方增設廣告牌,其內部組織架構仍維持不變,從而使得內部運營更加紊亂,與三網融合改革的目的背道而馳。同時,三網融合步伐的逐步推進,將逐步進入三年的維護范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廣電的發展任務,帶來了較大的挑戰。
另一方面,新時期下有線電視網絡的市場占有率持續走低。智能電視在發展中將電信網絡運行商作為主流平臺,放棄了與廣電之間的合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其數字電視的推廣難度加大?;ヂ摼W時代下,智能電視是當前電視市場中的一面旗幟,其以科學的營銷模式迅速搶占了國內平板電視的市場,將原有有線電視的市場占有率逐步占有,這一點與機頂盒的發展模式相比,存在典型的發展差異,在三網融合的推進下,差異性將更加顯著。
2 有線電視網絡的發展趨勢探討
雖然在上一階段發展中,有線電視網絡受體制及自身營銷模式等多重因素的羈絆,在發展中沒有獲得良好的先機,然而結合目前國家戰略政策調整及市場的發展需求,有線電視網絡在未來發展中仍呈現出多重潛力,其趨勢主要體現在3個維度。
2.1 主流趨勢——產業化發展路徑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有線電視網絡蘊藏著巨大的發展空間。新時期下,產業化改革是有線電視網絡發展的必然趨勢,國家在該方面已經頒布了明顯的規章體制。由于有線電視網絡是一種主流宣傳媒介,無論在政治、文化及經濟層面,均體現了良好的發展潛能,因此推動有線電視網絡的產業化改革,積極拓展其內部潛在的能力及價值,是順應時代發展及滿足用戶需求的雙贏結果?,F階段,三網融合的推廣正逐步展開,數字技術的市場需求也逐步凸顯,這均為有線電視的產業化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使其在千億市場價值中發揮自身的潛能,贏得市場占有率[4]。
2.2 定制化的發展模式——同軸雙向及光纖到戶
目前,網絡雙向化的選擇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制約,如營業的需求、成本的變更、維護的便捷性等,然而根據目前的市場發展分析,電視網絡供應商最為關注的影響因素是成本。對于技術的需求要根據客戶的適用場景來展開差異化的定制,從而使得用戶選擇實現高性價比的需求。在人流量較大的城市區域中,運用同軸雙向的配置模式,可以實現區域的高比率覆蓋,在此過程中省去了網絡的二次改造或者布線的重新設計,大大提升了其整體運維效率,降低了經營運行的成本,實現了高性價比[ 3 ]。與此同時,該方式可以將帶寬增加至千兆級,滿足用戶長時間的需求,呈現出良好的市場發展潛力。
在人流量密度小的分散區域,可以運用光纖入戶的配置模式,它可以有效彌補同軸雙向在運行中所呈現出的阻力大、運維成本高等多重弊端,根據用戶自身的需求來不斷實現帶寬的優化調整,從而滿足市場中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在實踐中產生良好的經濟價值[5]。
此外,三網融合意味著我國有線電視網絡將會有機會進軍互聯網接入相關的增值業務以及語音通話等電信業務領域。而隨著我國入世過渡期接近尾聲,中國將開放增值電信服務,隨后還會對數據以及移動通信等業務進行全面開放,將會對國內電信業務市場產生地震式震動。同時3G牌照的商用使得電信領域的經濟愈加激烈,電信運用商對資源的訴求不斷增加,與地方有線電視網絡尋求合作的傾向也越來越明顯,在堅持合作共贏的基礎上,有線電視網絡可以借助這個機會開辟互聯網、語音通訊等電信相關業務。
2.3 自主創新驅動電視網絡形態日益凸顯
互聯網時代下,技術的不斷發展將傳統有線網絡形態實現破冰,NGB作為新興網絡形態,將日益凸顯。該網絡形態充分結合了目前無線網絡、有線網絡、三網融合的多重運行優勢,結合我國網絡發展的基本現狀,采用創新為內驅力,打破了現行發展體制的束縛,支持多元形式廣播、雙向交互、組播及推送的新型化工作模式,在市場發展中不斷完善管理運行機制,培養高素質、階梯化的運行團隊,實現與網絡資源共同融合的安全運行環境;通過業務平臺的代理網關實現平臺間的互聯互通、對等跨域運營,形成全程全網的NGB業務網并實現與電信網、互聯網互聯;通過與接入網大規模匯聚路由器、應用層實時管理和提供設備,實現平臺對并發流媒體等業務可信化管理。
NGB作為下一代電視網絡形態,在發展過程中將堅持傳統和新興媒體市場有序發展的原則,突出新一代信息通信網絡可管理的時代要求,具有獨立運行的管理平面,在統一的運營框架下,支持開放業務運營環境下的內容和業務的屬地化運營與管理,支持結算中心和第三方支付等新型收/付費模式,支持創新業務或服務的全網快速部署[6]。
NGB網絡形態以其兼容性、交互性、安全性、開放性、拓展性等多重運行優勢,與電信網及互聯網等相互貫通,來共同搭建網絡的專屬運營平臺,循序漸進地降低新型業務的發展門檻,引導雙方共同參與、不斷激發多元主體的創新水準,從而為有線電視網絡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
3 結論
有線電視網絡作為基礎網絡平臺,為適應市場的多元化需求,應采用創新驅動的模式,不斷強化技術的革新及實踐水準,從數字化媒體視角出發,來推動有線電視網絡的不斷擴展,將網絡化的全新服務理念融入其中,提升有線電視的傳播效率及整體質量,創新有線電視的傳播形式、衍生內容、體驗模式及傳播多重渠道,來推動有線電視網絡朝向下一代網絡形態不斷發展,積極展開受眾需求調研,為廣大群眾提供信息量豐富的節目類型,滿足不同群體之間的多重需求,打破傳統“被動接受”的模式,朝向“主動選擇”“用電視”的多元渠道轉變。
參考文獻
[1]李寶軍.當前有線電視網絡中數字電視技術應用及發展前景[J].西部有線電視,2013(18):33-36.
[2]梁乂川.分析新媒體時代電視面臨的生存挑戰與發展機遇[J].新聞研究導刊,2017,8(4):185.
[3]劉向銳,焦鵬飛.對我國目前有線電視的發展狀況和對策的思考[J].商,2013(9):51-53.
[4]歐陽峰,崔競飛,趙玉萍,等.HINOC同軸電纜接入系統技術方案[J].廣播與電視技術,2011(10):45- 49.
[5]趙輝.有線電視網絡技術應用與發展探究[J].中國新通信,2016(10):66-69.
[6]曾慶珠.新形勢下有線電視網的改造方案[J].電信科學,2010(8):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