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淑香
摘要:“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素質教育條件下,學生是課堂和學習的真正主體,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作為一種有目的、有指導、有組織的學習活動,布置作業是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優質的作業有助于學生所學知識的鞏固、深化,有利于學生智力和創造才能的開發。時下的素質教育也不是要求取消作業,而是布置作業要講究作業的質量、控制作業的數量、追求作業的實效。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如何為學生布置好作業,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布置;實效性
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在布置語文作業中存在一些問題,下面就對小學語文作業存在問題、布置技巧、檢查評比要求等方面進行淺議,旨在教學實踐中能取得實效。
一、語文作業布置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作業量多,形式單調。
這主要表現在:教師在布置作業時,簡單地讓學生抄抄生字新詞、查查字典、抄抄解釋、讀讀背背課文;找一本練習冊,讓學生從某頁做到某頁;再或者,讓學生自己回家預習課文等等。諸如此類單調乏味的作業壓抑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耗干了學生的靈活性、創造性和純真的情懷,使學生對語文學習、語文作業失去了興趣,成為一種“只有壓力,沒有魅力”的負擔。
(二)作業內容中知識鞏固題多,應用實踐題少。
書面作業多,口頭作業少,動手作業更少。有些題目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全靠死記硬背。學生不僅個性沒有得到發揮,而且思維潛力也得不到挖掘。學生很少能通過作業練習真正獲得學習技能、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不能得到可持續性發展,沒有后勁。
(三)作業現成內容多,教師自編內容少。
多數教師布置作業時,或是抄寫第幾課生字、詞語,或是翻開配套的練習冊選擇其中的幾題或全選,然后往黑板上一寫就完事大吉,幾乎沒有親手設計練習的習慣,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一點點消失。
(四)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班級一刀切。
在一個班級中,學生的個體差異是毋庸置疑的,但有些老師在班級中搞一刀切,所有同學都必須完成。結果,學習能力好的學生不夠學,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學不完或不會學,所以班級作業的質量也就無法保證,對部分學生達不到作業的效果。
(五)作業評價單調,作業評語刻板教條。
從作業本檢查的情況來看,大部分教師的作業評價只是一些簡單的等次,諸如“優”、“需努力”之類,沒有感染力,缺乏人情味。學生對這樣的作業評價司空見慣,久而久之也就麻木了。
針對以上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我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二、巧用技巧,增強布置作業的實效性
(一)作業數量要適中。
布置語文作業,既要充分考慮小學生所處的階段特點,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兼顧各科作業分量,力求做到難易適度、輕重適宜、恰到好處。作業多而雜,學生根本無法按時完成,過猶不及,這樣既達不到練習的目的,久而久之,也會使學生產生一種厭煩情緒和逆反心理,挫傷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二)作業的題型要多樣化。
可以把一些字詞、課文內容、文學常識,一些美句、古詩詞設計成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表格題、閱讀分析題等等,并經常變換著使用這些題型,做到常新多變,使學生有一種新鮮感。我常常讓學生自己設計一些題,例如講到描寫自然的課文,我就讓學生自己搜集一些有關四季的詩句拿到班級在小組中交流,搜集一些描寫自然的文章和同學們一起賞析,課堂交流展示本組的作業,效果不錯。
(三)布置作業的方式要多樣化。
作業的形式多種多樣,各具風格,作業的布置也要靈活處理。我把其歸納如下:(1)抄寫類,如生字詞、優美句段的抄寫;(2)誦讀類,如優美課文的背誦;(3)聽說類,如聽故事、講故事、演講比賽等;(4)觀察類,如根據教學需要,布置學生課前觀察人物、動物、植物、建筑物以及天氣變化等;(5)搜集類,如課前搜集作者、相關人物、歷史背景、重大節日、特定事件、英雄人物、社會調查等資料。教師可靈活采用各種形式。
(四)作業題目力求典型性和有針對性。
作業題一定要精選、優質,不但具有充分的代表性,能準確地體現出教學的重點、難點,而且還要有啟發性;同時需要根據具體的班級具體的學情有針對性地布置,要避免不必要的簡單重復,防止無效勞動。
(五)要關注體現學生的個別差異。
作業的布置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可以采用定量作業,教師只規定完成作業的最低數量,具體內容由每個孩子根據自己的情況自己選定;也可以采用分層作業,由教師根據學生情況設置多個層次的作業,學生自由分層作業;還可以采用自選作業,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和興趣自由選擇。
(六)適當增強作業的趣味性和實踐性,滲透品德教育,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要多給學生布置一些討論題、觀察題、實踐題、積累題。比如:制作一些專題的手抄報;制作小玩具和小工藝品;或讓學生自己洗衣,為父母做一次飯、洗一次腳來感謝父母的辛勞付出等等。這樣做既可以增強作業的趣味性和實踐性,又可滲透情感價值觀的教育。
(七)對作業的檢查和評價要多樣化。作業有布置、有檢查、有評價,才能保證作業的最終效果。在檢查的方式上,可以采用教師全批全改、同桌互檢、小組長代檢、教師抽檢、以考代檢等方式。評價方面要以鼓勵為主,既要發現學生作業的問題并有效解決,又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上進心。
總之,對小學語文作業的布置,既要根據教學需要,又要關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把握學生的身心特點,增強作業設置的科學性、針對性、挑戰性和趣味性,設置難易適度、數量適宜的作業,讓每個孩子都得到有效發展,這也是提高學生作業興趣、保證學生作業質量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