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朗巴姆
摘要:新課標的推進,對各個學習階段的不同學科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語作為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占據重要位置,新課程標準對初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和目標,對于初中英語教師而言,這是一次嚴峻的挑戰。在傳統英語教學中,教學內容是教學和課堂的主流,新課標要求改變這種現象,并提出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運用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因此,初中英語老師需要進行多方面的改善和調整,實現教學目標。
關鍵詞: 新課標;初中英語;綜合素質;運用能力
根據新課程標準對初中英語教學的要求,英語教師應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運用能力的培養與提高作為主要教學目標。對學生的培養,不應該只是為了應對考試獲得較好的成績,更應該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英語教學也不例外,需要從聽說讀寫四方面進行基礎教學,從而為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打下基礎。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需要在新的教學環境下改變教學理念,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方式組織教學,使得英語教學取得最佳效果,不斷完善教學體系和實現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我根據多年英語教學經驗,對新課標下的英語教學提出了幾點建議,并對如何實踐好新課標提出了相關體會和見解。
一、教學方法的改進
傳統的教學形式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在下面記錄老師講解的要點、難點,并回去記憶,鞏固,做題。中學英語教學還常見的不是努力用英語來教英,而是用大量的漢語來教英語。這樣英語課上英語的氣氛不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語感的發展。從2003年下半年頒布《新課標》以來,對于我們廣大的教師提到的新的要求。它基本理念處處體現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要求教師既要重視學生的共同基礎,又要使教學適應個性需要;既要優化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能力,又要關注學習情感,提高人文修養。所以,我們在教學當中要改變自己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中減少學生的疲勞感,保持健康的方便方法,利用多種感官去接受多種信息,關注每一位學生,樹立新的教育對象觀,關注學生潛能的發展。
二、充分調動學生主動能動性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正確對待各種學生,以人為本的來分析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分層教學,并找出學生學習不足的根基所在,給他們對癥下藥。尤其在中等的班級上課更容易忽視優差兩頭。要善于引導優等的學生擴大他們的語言信息源,使他們能不斷的進步,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對與差生要多捕捉他們的點滴成績,哪怕多記憶一個單詞、一句話或一個語言點,都要給予肯定和表揚,從而使他們受到鼓舞,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這樣在一定的時間內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為習慣不是造就我們,就是破壞我們,好的習慣難以養成,但容易保持下去,壞的習慣容易養成,但難以摒棄。正如英國的哲學家洛克所言“習慣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有恒,更加簡便。”當一個好習慣形成以后,無論什么困難再出現,都敢于去棉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也就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因為只有教會學生學習,減少他們對老師的依靠性,才能駕馭學習活動,真正具備了發揮主體能動性的作用。
三、充分利用各種網絡的資源及英語活動
隨著世界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學生獲取資源的重要途徑。在提倡研究性學習的時候,我讓學生在網上找尋自己想要知道的下節課的內容時,找到的資源應有盡有。網絡不僅給每一個人提供平臺,更為我們的英語學習提供了很多有用的材料,給學生們提供幫助,激發他們學習的潛能。
例如我向學生們提供有關英語讀物的網站,讓學生在閱讀英語文章的同時來提高自己。或者告訴學生們有關英語聊天的網站,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里充分練習自己的口語能力。或者與老師進行英語Email,詢問試題或傾訴自己的心理話,來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利用各種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我們的教學效果。
在各地,現在都有對英語教師培訓,在此我也學到了不少的活動方式。教學生們學習外國的民族舞蹈,英文歌曲,讓學生們自己準備過外國的節日的材料等等,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比賽,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四、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學生都有推愛心理,中學生更是如此,愛戴教師,會愛及所教。因此在教學當中,我說到做到,從不失信于學生。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天天批改,天天進行小測驗,周周有單元測驗,詞組測驗。使學生日有所得,月有所累,并及時了解自己的優點與不足,給每一名學生在課堂上以表現自己的機會。因為我教過的學生大多為初三、初四的學生,正是青春期萌動的時候,我更榮幸的是能夠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聽他們訴說自己的心理話,讓他們在輕松中消減壓力感與緊張感。教師教育教學的科學性、藝術性和啟發性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動機,而學生對學習的投入和學習的成效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增強。教師要放棄課堂上“我說了算的權威”,要樹立“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觀念,徹底改變那種板著面孔進行“傳道、授業、解惑”的局面,要變教師的單向傳授為師生共同進行學習和雙向交流,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經常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在教育教學中不斷激發和維護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保證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以最大的熱情投入英語學習之中,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潛能。
結語
總之,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知識特點和學生的認識水平,恰當地把教材劃分為層層遞進的若干問題,從而引發學生主動地去探索研究,得出結論,總結規律,使學生獲取英語知識及語言運用能力,能夠創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使教學有聲有色,從而激發學生對英語的濃厚興趣,產生無窮的學習動力,最大限度地促使學生由知識型向能力型轉化。
參考文獻:
[1]侯繼紅.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情境創設淺談[J].學周刊,2015,11:171
[2]熊麗瓊.論述文化教學在初中英語的激趣作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5,20:85
[3]劉慧玲.激趣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文理導航(下旬),2014,05: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