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良
摘要: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入,語感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起了普遍的關注。具備良好的語感能使孩子們感受言語之精妙,洞見言語之精髓,把握言語之理趣,更能使其步入豐富而又美妙的精神世界,受到諸如文化、審美的熏陶。本文試從語感的內涵、特點及培養途徑方面進行有效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感教學;語感培養;探究
小學語文的核心能力是語感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能力,即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的,也是語文教學研究中一個重要課題。具備良好的語感能使小學生感受言語之精妙,洞見言語之精髓,把握言語之理趣,更能使其步入豐富而又美妙的精神世界。下面,我就從語感的內涵、特點及培養途徑方面談一談我的幾點探究。
一、語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特征
(一)語感的敏捷性
語感的敏捷性也稱語感的“敏銳性”、“敏感性”等,不同的研究者對此稱謂不同,其實質都歸結為直覺思維在語感中的外顯形式。敏捷性中的“敏”者,敏感之意也,是指心理上和生理上對外界事物反應很快;“捷”者,快也。語感“往往表現為在一瞬間就把握住某種語言現象的本質特征的那種頓悟”。
一篇文章寫得通不通、好不好,只要自己讀一兩遍,就知是否“上口”、“順耳”,就可以發現哪些地方“暢達”、“拗口”,哪些地方用詞精妙或有語病,哪些地方要潤色或刪改。例如一讀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的佳句使得頓生美感;而一讀到“開刀的是她父親”,可以理解為她父親是開刀的外科醫生,也可以理解為她父親有病,醫生給他做手術。這樣的句子就是語意交代不清,讓人產生誤解。
(二)語感的直覺性
這是語感的最基本特征。所謂直覺是“人腦對事物、事物本質及其規律做出迅速的識別,敏銳的洞察,直接的理解和整體判斷的思維過程。”這是一種潛意識思維,或者說是通過某種潛意識直接把握對象的思維過程,其特點是不需要經過明確的思維步驟,沒有經過嚴格的邏輯推理,往往憑“感悟”。如讀了一篇美文,立即拍案叫絕,大聲叫好;聽了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你立刻覺得“綠”字用得妙,可謂“一字用妥,盡得風流”。教學中也經常會出現依靠語感的直覺性來把握語言對象的情況。就這樣,運用朗讀,讓學生通過感官感受課文言語的同時,發揮出對語言的直覺的感知判斷。
(三)語感的整體性
直接思維強調整體感知,對語感整體性特征有兩種理解,一是指把語言文字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完整地感受其表達的深厚意蘊,而不是訓詁式的一個字一個詞作解釋,把文章弄得支離破碎;二是指對言語對象整體的、全面的、籠統的把握,而不是條分縷析,兼顧方方面面各個層次的具體理解和切分。相比較而言后者更能揭示語感獨有的特點。例如《天凈沙·秋思》,作者僅用28個字就勾勒出一幅秋野夕照圖,首句9詞18字,相互疊映,創造出蒼涼蕭瑟的意境,映襯出旅人羈旅天涯茫然無依無靠的孤獨與彷徨。全曲景中含情、情中含景、情景交融的景象,材料的截取和剪裁極其到位,并因此成為經典。
二、小學語文語感培養的主要途徑
(一)閱讀積累,語感感受
廣泛閱讀是積累語言經驗、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閱覽是手、眼、腦等感官協調活動的過程,是直覺體悟語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速讀廣覽,這是訓練直覺思維的有效途徑。一目十行的速讀,得魚忘筌,主體所感知的不是孤立零碎的單個文字符號,而是由字、詞、句、段(甚至包括標點符號)所構成的篇章整體及其意義整體。主體在進行速讀時,有時不必逐個破譯每個文字符合代碼,而利用與直覺思維密切相關的預見、猜測、期待等手段簡化閱覽過程,從而迅速敏銳地把握作品實質。有了速讀作基礎,廣覽也就好辦了。廣泛瀏覽,能拓展閱讀范圍,增加其詞匯、句式的儲備,厚積薄發,促進其語言經驗、知識向語言能力轉化,從而形成語言直覺。
(二)聯系生活,體驗語感
生活是人類語言的源泉。對課文中有些較難理解的詞語,我們可以創設具體、形象的情境,讓學生把生活經驗與語言文字聯系起來,這樣敏感的語感才能有效的培養。如朱自清在《春》中描寫青草:“小草偷偷地從草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可啟迪學生琢磨:小草為什么是“鉆”出地面?用“長、冒、沖”行不行?為什么又是“偷偷地”?換上“悄悄地、慢慢地”好不好?“嫩嫩、綠綠”改成“嫩綠”不是更簡練嗎?教師可以增、刪、調換、前后改動的方法與原文比較,讓學生體味,逐步培養學生對詞語、句子的敏感性,就像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教師那樣:“你們要培養兒童對詞的感情色彩的敏感性。你們要使學生對待音樂那樣對待詞的音響,形象地說,學生應當成為詞的音樂家,珍視詞的正確、純潔和優美。”
(三)加強實踐,增強語感
所謂語感實踐,就是對學生進行程序性知識教學,掌握模式識別程序和動作序列程序,即讓學生直接接觸和使用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聽、讀、看、誦、寫”,對學生的語感器官反復進行語言刺激,在學生大腦皮層上的腦細胞之間逐漸形成牢固的神經聯系,這種聯系系統達到熟練化、自動化,就形成了語感。
在語感教學中,訓練學生的聽,一是錄音材料,如演講、辯論實況錄音、收音機里的小說、散文、電影等;聽時可重點琢磨別人怎么發音,怎么處理語調、停頓和語速,如何處理語氣、語序等,體會其語言之妙處,增強自己的語感;二是現場聽別人講話,聽別人如何講話,分析其表達方式,把握學生其說話的內容,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以培養自己的語感。
語感蘊含在朗讀之中,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最有效的方法。培養語感,必須引導學生緊扣課文中某些語感因素很強的地方,反復咀嚼、深入品味。達到熟讀成誦。
綜上所述,語感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突破口,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提高語文素養的最重要的路徑。抓住了對語感的訓練和培養,就是抓住了語文教學的關鍵。只要語文教師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遵循規律,講究方法,讓學生加強訓練,持之以恒,學生良好的語感就一定能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形成,語文教學的效率就一定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