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靜
摘要:所謂的創新思維,就是與眾不同的創造性思維,一般是指對同一個事物的不同思維活動。創新思維有其獨特的特點,如求異性和逆向性,具備創新思維,要求能夠從不同角度、突破性的打破常規思考問題的方式。數學是一項對于邏輯思維要求比較高的教學科目,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注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就可以更好的實現教學的目的,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他們的未來發展意義重大。本文筆者就自身的一些教學經驗以及學習心得入手,簡要談一下我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一點思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思維;創新能力
一、從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教學方法,當然針對小學生,問題應該要創設不同的問題情景,豐富多彩的問題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激起學生學習的需要,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教師要利用語言、設備、環境、活動等各種手段,制造一種符合需要的情境。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啟發、善于將課題轉化為學生認知中的矛盾、內在的需要,還要不斷設疑、激疑,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望。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多種多樣,關鍵是讓學生從情境中激發求知欲,從情境中產生問題。我經常采用的方法有:以舊引新,溝通引趣;提示矛盾,設疑生趣;故事開場,引發興趣;制造懸念,激發興趣等。
在教學中,我嘗試利用學校多媒體以動畫效果來創設問題情境。例如,教學《圓的面積》的導入部分,先設計一個動畫,利用動畫復習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推導方法“數方格法”、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方法“割補法”、三角形面積推導方法“拼合法”,從而提出問題:求圓的面積應用哪一種方法呢?學生情緒高漲,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欲望,有的說用“數方格法”,有的說用“拼合法”,有的說用“割補法”,但學生通過繼續觀察動畫卻發現這三種方法都不能準確得出圓面積的大小。通過討論,有的學生提出能不能把圓切開再拼,這樣做能行嗎?由此產生新的問題。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動畫演示,驗證了只有“切拼法”才能得出圓面積極大小的設想,使學生對圓面積公式推導的過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只有努力創設情境,摒棄傳統的“師道尊嚴”,做到教學民主,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教與學氛圍,才能打開學生的“問題閘門”,進而激活學生的思維。
二、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的思維方法
新課改確定了學生在課堂收到主體地位,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學生對于課堂的態度,對于知識的體會、領悟,在教學中教師應教給學生關于如何產生問題意識的思維方法,形成提問技能,并在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中分別提出要求,使學生產生不同水平、不同種類的問題意識,并加以引導訓練,從而為學生創設一個積極思維的空間,引導學生敢于懷疑,善于發現,教給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著名科學家李政道教授說過:“學習,就是學習問問題,學習怎樣問問題”。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教師精心指導。在教學中,可要求學生從仔細觀察入手,引導他們觀察事物可以有步驟、多側面、分層次進行,在此基礎上,再對觀察對象進行聯想、思考,并反復質疑,從而發現存在的問題。
三、從問題的解決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傳統的數學教學一直停留在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教學模式上,過于強調對數學概念、法則、性質、公式等的灌輸與記憶上,而忽視了對這些知識的產生、發展、形成和應用過程的揭示與探究,未能較好地將知識中蘊藏的豐富的思想方法暴露出來,即使有應用,也只是在解題過程中,強調對問題的一題一解、一招一式的個別解決。反映到教學思想上,就是重結論、輕過程,重解題、輕思路,重知識、輕思維。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已有不少教師認識到數學教學的本質應是“數學思維活動過程”的教學,通過追溯問題的解決過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性思維能力。具體到教學中,要求教師:通過展現科學家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誘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課堂教學有三個因素組成,即學生、教師、教材,與此相適應,在教學活動中,也存在三種思維活動,即學生的思維活動、教師的思維活動、科學家的思維活動(體現在教材中)。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通過鉆研教材,將教材中蘊涵的科學家的思維活動內化為自己的思維活動。讓學生在分析、研究過程中,既學到知識,又受到科學思維的熏陶,進而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四、從思維方法豐富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不僅僅是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記憶,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一個良好的思維方法,一個具有創新性思維能力的人,往往不受傳統觀念、思想束縛,能從事物的反面、聯系、發展變化中去揭示事物的本質,探求事物的變化規律。我們在指導學生解決具體問題時,也必須從這些方面給予方法上的指導。首先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逆向思維訓練。若按傳統的思維方法,一步一步的推導,將費時費力。但若采用列表的方式逆推,就可以很容易的求出各桶原有的油。逆向思維是發明創造的重要思維方法,經常進行此種思維方法的訓練,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二是縱橫聯系法。在數學教學中,這種思維方法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啟發或提示。這種思維方法注重事物之間的聯系,它十分有利于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從而帶來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更突出的一點是,它能拓寬學生的思維領域,讓學生在探求共性的思維活動中,迸發出創造的火花。三是多維發散法。它是指在研究問題時,學生能根據已有知識、經驗的全部信息,對單一的信息從不同的角度,沿著不同方向,進行各種不同層次的思考,多觸角、全方位地去尋求與探索和發展新的多樣性的方法和結論的開放式思維。從多維度、多層次進行構思,提出解題思路,這為學生大膽推廣舊知、引申舊知,進而發現新規律,得出新方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多維發散訓練,不僅可以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