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忠永
摘 要: 對于高職教育來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特別要積極探索更加科學的教育模式,推動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本文從“工學結合”模式入手,就如何更好地開展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研究和探討,首先分析“工學結合”模式對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此基礎上梳理“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最后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 “工學結合” 高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模式
黨的十九大對職業教育提出了“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要求,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特別是在“工學結合”模式下,如何更好地開展職業教育顯得十分重要。盡管從總體來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但思想政治教育與“工學結合”缺乏有效的融合,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統性和全面性,制約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開展。對此,應當深入研究“工學結合”模式下如何對高職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更符合“工學結合”的需要,進而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一、“工學結合”對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工學結合是一種將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既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又是通過工作實現學習的目標,對于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由于“工學結合”模式的特殊性,對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工學結合”模式要求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知行合一”方面下功夫,其中至關重要的就是“工學結合”是一種創新性教育模式,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是其最突出的特點,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要與“工學結合”融入,必須在培養學生“知行合一”方面狠下功夫,使學生通過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綜合素質并落實到具體實踐當中。另一方面,“工學結合”模式要求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德技并修”方面下功夫,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職業道德教育、職業發展教育等緊密結合起來,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實效性。
二、“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
盡管從總體來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高職院校的高度重視,而且積極探索更加科學的教育模式,與過去相比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按照較高的標準和要求來看,特別是按照“工學結合”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缺乏“以人為本”的理念。從“工學結合”模式來看,最重要的是將工作與學習結合起來,突出理論與實踐的有效融合,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從學生實際需求出發。從當前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情況來看,缺乏對“工學結合”模式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個別高職院校還沒有從“德技并修”的戰略高度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學生職業發展能力作為重要目標,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職業道德教育、職業發展教育及創業創新教育等沒有能夠緊密結合,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不適合“工學結合”模式,無法從根本上促進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需要引起職業院校的高度重視,應當從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戰略高度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二是缺乏融合創新。新形勢下,要想做好“工學結合”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在“融合”和“創新”方面下功夫,但目前還有不少高職院校在這方面比較薄弱。通過調查研究可以看出來,個別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對“工學結合”缺乏深入的研究,盡管與科研機構、生產單位等進行了戰略合作,對學生進行實踐教育,但沒有將思想政治教育與之進行有效結合,發揮科研機構、生產單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積極作用比較有限,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全面性和系統性,不利于學生健康發展;再比如個別院校盡管重視“工學結合”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教育平臺建設相對比較滯后,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吸引力等。
三是缺乏文化導向。由于“工學結合”模式與企業息息相關,因而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將現代企業文化與之有效結合,目前一些高職院校在這方面還沒有引起高度重視,對學生進行企業文化方面的教育相對較少,比如通過建立“校企合作”模式,讓學生到企業學習和感受現代企業文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拓展,不僅有利于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而且有利于學生感受到壓力,進一步強化職業能力,但一些高職院校還沒有將現代企業文化教育納入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當中,企業文化的教育性、引導性、凝聚性沒有得到有效發揮,同樣制約“工學結合”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確立“文化導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其與“工學結合”相匹配、相吻合。
三、“工學結合”模式下加強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化策略
從當前高職院校整體情況來看,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盡管已經朝著更加科學化的方向發展,但在“工學結合”模式下,一些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缺乏改革和創新,還不適應“工學結合”的要求,需要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措施,積極推動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朝著良性軌道發展。
一是堅持以人為本。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對于做好“工學結合”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來說,要將學生的現實狀況、未來需求與職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就需要深入研究“工學結合”模式下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和方法,要從“德技并修”的戰略高度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學生職業發展能力作為重要目標,將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職業道德教育、職業發展教育及創業創新教育等緊密結合起來,既要高度重視理念教育,又要高度重視實踐教育;既要高度重視校內教育,又要高度重視校外教育;既要高度重視專業化教育,又要高度重視“一體化”教育,切實從學生角度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全面性、系統性、持續性和戰略性。
二是強化融合創新。在“工學結合”模式下,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特別要在融合教育方面下功夫。在深入研究“工學結合”模式的特點、方式、趨勢的基礎上,著眼于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性、滲透性和效能性,切實加強與科研機構和生產單位的戰略合作,戰略合作內容要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重中之重,切實發揮科研機構和生產單位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積極作用,比如可以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職業導師制度”,由相關人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且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和載體,既可以通過“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實踐教育模式,又可以運用“互聯網+”的形式,企業導師通過網絡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等,必然會取得較好成效。
三是突出文化導向。文化具有重要教育性和引導性,對于“工學結合”模式來說,學生最重要的就是加強與企業的接觸,同時深入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這就需要發揮現代企業文化的積極作用,將現代企業文化納入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當中,積極探索更加科學的教育模式。可以加強與現代企業的合作,創新“校企合作”機制,既可以利用企業文化資源開展現代企業文化理論教育,又可以讓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接受現代企業文化教育,切身感受現代企業文化對企業、對員工、對社會的積極作用,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精神。再比如在具體教育過程中,可以采取案例教學模式,選取國內外優秀企業的企業文化進行案例分析,讓學生切身感受到企業文化的魅力,強調員工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的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黨的十九大提出“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應當與職業教育有效結合,特別從“工學結合”的角度積極探索更加科學、更加系統、更加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著眼于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從解決“工學結合”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矛盾性、傾向性問題入手,重點在堅持以人為本、強化融合創新、突出文化導向等方面狠下功夫,推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步入更加科學化、規范化、效能化的軌道,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廖志平.“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難點研究[J].長江叢刊,2016(21):223-224.
[2]周旺東,賀文蓮.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索[J].文史博覽(理論),2014(06):71-73.
[3]王志雄.“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困境與對策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3(02):183-185.
[4]張妍琿.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4(0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