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門基礎的自然學科,物理學科是科學地闡述物質的發展規律,通過學習,能讓學生初步了解學科與社會的關系。初中物理教學,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不僅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創新教學方法,還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重視物理實驗教學,加強探究性學習和實驗,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物理水平的普遍提升。
關鍵詞:初中物理;有效性;必要性;制約因素
初中物理教學,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能力。作為自然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物理對于提高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一些教師教學方法不當,在教學過程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需要解決,要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不斷創新教學方法,這樣,才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物理能力和水平的普遍提升。
一、 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的意義
物理知識和我們的生活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只有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才能使學生對物理知識更多地學習和了解,也才能在生活之中有效運用。因為初中生與物理知識初次接觸,會難免產生一種陌生感。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一些教師有一個誤區,那就是課堂教學喜歡采用“滿堂灌”教學模式,認為自己是課堂的主體,將物理知識簡單地灌輸給學生,不能夠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總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對待學生,師生之間處于一種不平等地位,此種教學模式,既不利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也不利于師生之間有效開展活動,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同時,物理教師不關心學生學習感受,不能夠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也不符合新課程的要求,“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嚴重影響著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運用多種方式,如互動教學、多媒體教學,會讓學生直觀地感知物理現象,并充分體驗學習物理的興趣。只有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才能使物理知識的學習變得輕松和有趣,自然而然地提高教學效率,由此顯著提升物理學科的應用能力。
二、 制約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不利因素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在實驗中探究物理知識,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認識。然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一些教師不僅不重視物理實驗教學,很少給學生提供物理實驗機會,物理實驗教學只是教師作出實驗演示讓學生仔細觀察,就算是允許學生進行實驗,也是按照教師的步驟進行,這不僅嚴重抑制了學生的探索欲望,也影響著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理論與實踐是一個有機整體,兩者互相依賴,缺一不可。如果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不能真正發揮作用,物理實驗教學過于形式化,教師只關注理論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習題的練習上,只關注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就會嚴重影響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很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也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必將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三、 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路徑
(一) 采取實踐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要關注學生理論水平的提升,也要關注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要通過有效的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至關重要,物理教師要有效地通過實驗教學,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使學生不僅能夠了解實驗步驟,熟練使用實驗儀器,還能夠對實驗過程有一個科學的理解和認識,在實驗中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實驗過程中總結本堂課的知識精髓,用科學的思想方法鞏固知識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另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還要注重引導學生自我發現、自我探索,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去思考,懂得結合自身的實際去學習物理,并能夠通過學習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例如:在講解“折射”現象的時候,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教師先做一個折射的實驗,讓學生將一支筆放在一杯水中,讓學生認真觀察水杯中的現象,學生就會發現,看到筆“折斷”了。由此學生好奇心大大增加,教師再將折射方面的物理知識向學生講授。
(二) 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物理教學,教師要做好角色定位,教學原則堅持“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所以,在新的時期里,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就是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通過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自主投入到物理學習中,主動探究物理學奧秘,改變被動學習狀態。同時,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還要注重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要努力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積極挖掘學生的潛能,為學生提供廣闊探究空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積極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還要努力優化教學策略,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拓展學生的知識,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探究空間。例如:筆者在講解常見的自然現象《升華和凝華》時,給學生介紹固態和氣態轉變的過程,就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模式,通過多媒體視頻展示舞臺制造白霧、干冰人工降雨,讓學生觀察物理實驗過程中固態與氣態之間的變化,并引導學生根據教學內容回答問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物理教學效果獲得了顯著提升。
四、 結語
中學階段是物理學習關鍵時期,這一階段激發學生物理興趣,對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幫助。傳統初中物理教學教學模式比較保守。因此,我們應從實際出發,以學生為主體,針對學生的特點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 高洪峰.當前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華夏教師,2016(3).
[2] 董文濤.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J].才智,2016(13).
[3] 陳曉燕.當前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29).
[4] 杜慧寧.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3(26).
[5] 田斌.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2(2).
作者簡介:張接明,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水北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