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松
摘 要:數學是初中教育教學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數學的學習可以培養和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理性分析的能力,為以后理科科目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課堂是數學教學的主要陣地,也是最容易提升初中學生數學知識水平和鍛煉綜合能力的地方。高效的數學教學應該以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為衡量標準,通過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熟練掌握數學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理性分析、綜合發展等各方面綜合發展的能力。目前的初中數學教學方式有些刻板,大多是數學教師的單向知識傳授加上題海戰術。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機會較少,大量的時間都被聽講和做題所占據,數學學習興趣不強,學習效果也不夠理想。結合教學經驗,試論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
一、傳統初中數學教學的不足
不少初中數學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還比較陳舊和傳統,認為取得數學好成績、考高分才是最重要的。課堂教學多是單向的數學公式、定理知識的講解和傳授,加上讓學生大量地做習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一味地死記硬背數學定理和公式,不會靈活應用舉一反三,更不知道分析總結學習方法,雖然大量地做題,但是學生學習能力差,也沒有很好地發散思維,遇到和記憶中試題敘述不一致的問題時不能靈活應用知識點解答問題。長此以往導致學生不愿動腦、不注重分析總結學習方法的習慣,必然會影響學生的數學成績,教學質量也很難提高。
還有些數學教師為了及早地完成數學教學任務,加快教學速度,忽視了教學成效。在不斷地加快教學進度的境況下,導致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不足,形成“貪多嚼不爛”的現象。長此以往,學生跟不上教師講課進度,致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信心都會遭受打擊,收不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1.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要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非常關鍵,只有點燃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讓學生愛上數學,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師首先應該吃透數學教材,聯系學生的特點和實際生活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重組,讓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對待熟悉的內容會更加感興趣。其次在設計教學環節時可以引入更多的形式,讓教學更加活潑生動,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采用設置問題情境、導入故事等手段來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保持好奇心,就會很自然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湘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平行線的性質”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入的時候,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常見的平行線都有什么,有什么共同的特點。由于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學生都會踴躍表達自己的看法,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教師在學生表述完自己的看法時再進行教學內容的引入,學生會比較感興趣,學習的效率就會更高。
2.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素質教育強調教育是人的教育,要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要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該把學生當做課堂學習的主體,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教師利用高超的教學技巧進行引導、指導和建議即可。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探索、思考和學習,找到問題的答案或者解決辦法。在這個過程中,既能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設計問題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還要積極給予學生互動和反饋,對學生學習數學起到促進作用。除了用問題引導,教師還可以采用小組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一起探索一起學習。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3~5人的小組,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習小組一起探討問題的答案。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你的生活中遇見過哪些等腰三角形的物體或者圖案?試著總結一下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特點?教師讓學習小組共同去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自主的探索和思考,學生對學到的知識理解更加深刻,不容易遺忘,掌握的效果更好。
3.數學教師要及時地對學生進行反饋和互動
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還應該注意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及時、準確的反饋和互動。教師要增加教學中與學生的互動,通過互動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更加有針對性地采取和調整下一步的教學計劃。教師還應該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給予學生反饋,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鼓勵學生發揚好的一面,讓學生對學習更加有信心。發現學生的問題也要及時而恰當地指出,幫助學生更快地進步。例如,在湘教版“圓心角、圓周角”的教學中,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的方式來探討學習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教師通過傾聽學生的討論過程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對表現突出的進行表揚,并指出大家的共性問題,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本堂課的數學
知識。
參考文獻:
[1]張建鵬.初中數學有效性課堂教學之研究[J].神州,2017(16).
[2]寧碧波.淺議如何進行初中數學有效性教學[J].新課程(中旬),2016(2).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