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先素
摘 要:新課程改革實施后,對初中階段的義務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人口、經濟、社會以及教師水平等各種因素影響下,初中生物教學實踐中所遇到的挑戰非常之多,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也頻發不止。要想解決初中生物教學中現存的各種問題,提高教學質量,構建高效課堂是關鍵,同時它還是實施新課程的突破口。
關鍵詞:初中生物;高效課堂;改革;教學方法
生物學科,讓學生接觸到了生命科學的基本知識,有助于學生對生命體之間關系以及機體內生理生化反應的理解,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都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因此,初中生物教師必須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追求更高的教學目標,謀求教學方法上的創新和改革,將課堂構建成學生獲得進步的場所、走向成功的平臺。初中生物高效課堂主要構建方法如下:
一、踐行活動、民主和自由的課程教學理念
新課程是一個動態化的過程,教材承載著的知識,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體驗來得到。學生必須參與到學習生活中,否則課程內容無法理解,而學生的參與則能有效體現課堂教學的活動、民主和自由,促進教師將生物課堂變成學生舒展靈性的空間。其中,自由是核心,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也是課堂民主和學生參與度得到保障的基礎,而課堂中學生的人身自由有限,教師更應該關注的是學生的精神自由,這就要求初中生物教師盡可能地給學生思維和想象的自由提供條件。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提出一個問題:“對于畫花,你們有哪些問題或想法?”這樣就給了學生一個自由思考的空間,而教師進一步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提出“從畫花你們發現花的結構都有什么呢?”“不同的花在形態上有什么異同嗎?”等問題,讓學生在生物課堂上自由地展開討論,在討論中產生發現花的結構的求知欲望,進而激發了學生對植物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只有為學生提供了民主、和諧、自由的課堂氛圍,才能保證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積極性,幫助學生活躍生物學學習的思維,舒展學生的靈性。
二、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提高學生自己的解題能力
雖然初中生物課堂的教學過程是統一的,教師的教學步驟也是一致的,但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卻是千差萬別的。不同的學生思維活動方式不一樣,情感活動樣式各異,意志活動的強弱以及學習的過程和方法也不一樣。如果教師不能有效關注學生個體之間的各種差異,只是把知識的概念及實例直接灌輸給學
生,那么很多學生就不用通過調動思維去想,不用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和體驗去探究理解,只要把老師講的記住,就算完成任務。因此,老師要打破常規,把問題拋給學生,學生從問題出發,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去理解問題。例如,在學習“‘草→兔→鷹是不是一條簡單的食物鏈”時,讓學生憑自己的理解和認識發表自己的看法,贊同的同學從“吃與被吃的關系”理解,不贊同的同學認為“可能的原因是食物鏈不夠長”或者“從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分析,這個例子和概念不符”……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去總結和比較,并參與到解決方法的探討中。這樣的教學方法不會用教師的思想去束縛或者代替學生的思想,不會以自己的思維模式去規范和限制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是過早地去追求統一的認識、統一的結論,而是允許不同認識和認識不同水平的同時存在,有利于學生個體思維方式和習慣的發展,讓學生逐漸學會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參與初中生物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課堂學習效率才能大幅提高。
三、充分利用合作式學習的優勢
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它的使用條件主要如下:學習任務較多,需要分工合作時;突破難重點時;學生的學習思維受阻時;學生意見產生較大分歧時。教師在初中生物課堂中如果能夠有效促進學生之間學習上的合作與互補,不僅有利于班集體的整體進步,更能加強學生的生物實驗動手能力。例如,在講授“眼結構模型”時,很多老師讓學生先互相觀察彼此的眼睛,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示意圖,不同的學生理解不同,而教師讓學生組成小組分工合作完成,學生所得到的學習任務具有層次性,能逐漸建立生物學習的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另外,在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還要強調整體的進步,鼓勵小組內的同學互相學習,并對他們的合作學習效果及時進行評價,發現他們的困難,給予幫助和指導。合作學習是培養合作精神的重要方式,教師要讓學生在生物課學習中多一些積極的合作體驗,則師生之間會慢慢形成“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默契。
綜上所述,改善初中生物教學現狀,加快高效課堂的構建,必須從不斷豐富教師知識儲備、創新課堂教學方法以及改革教學模式做起,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明確方向,在提高生物學科整體教學質量的道路上努力前進。
參考文獻:
[1]喬秀芳.初中生物教學現狀及教學方法探討[J].成功(教育),2013(3).
[2]孫小東.新課改下初中生物教學方法的改進策略[J].甘肅教育,2017(8):67.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