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基于產業集群理論和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創新,按產業集群發展規律,在協同創新的伙伴選擇、機制創新、知識融合、共建共享等四個維度上,推進學校軌道交通學院建設。
關鍵詞:產業集群理論;專業群;協同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8)01C-0048-03
隨著經濟與科技發展的日益發展,更加專業化的技術創新是產業整合和競爭力提高的重要手段,高職院校作為技術創新研發資源的基礎力量備受關注。有論文指出,根據調研,對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創新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有伙伴選擇、機制建立、知識融合等方面協同與創新的影響因素。[1]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產業集群研究熱。目前世界范圍內的集群研究,主要集中在集群形成機制、集群特征、集群與創新、區域經濟自立型發展模式等方面。產業集群逐漸成為一種新的分析產業成長和區域發展理論,產業集群對于經濟發展的重大意義得到了國際上學界、商界和政界的空前重視。由于產業集群現象的大量出現,使之成為許多學者研究的焦點。用產業集群(IndustrialCluster)一詞對集群現象進行的分析,首先出現于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一書。產業集群將極大影響和映射于高等職業院校的專業建設。[2]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提出按照產業集群理論中提出的規律,建設校企深度融合的現代化專業群主要有伙伴選擇、機制創新、知識文化融合、共建共享等四個維度。
2015年為貫徹落實國家、省教育規劃綱要和全國、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根據《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要求,省教育廳、財政廳決定啟動我省“十三五”期間職業學校現代化專業群(以下簡稱“現代化專業群”)建設工作。南京市教育局順勢而為,提出了在全市范圍建設十大專業學院的構想。我校積極落實南京市教育局辦學理念,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自身辦學優勢,與南京地鐵集團強強聯合,創辦了南京地鐵集團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軌道交通學院。南京市教育局領導對學院發展寄予厚望,潘東標副局長認為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軌道交通學院是校企高水平合作的典型代表,是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專業布局。學校高度重視軌道交通學院建設工作,在張榮勝校長主持制定的學校《“十三五”專業(群)建設規劃》中,把軌道交通專業群建設擺在首要位置。
一、通過科學的產業調研,選擇合適伙伴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發布的《城市軌道交通2016年度統計和分析報告》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新增城軌里程數達到5640公里,到 2020年城軌里程總數將達到9000公里,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撐。2017年1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下發《關于加強城市軌道交通人才建設的指導意見》。文件指出,與當前軌道交通產業快速發展的形勢相比,城市軌道交通人才規模不足、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逐漸凸顯,成為制約城市軌道交通健康、安全、可持續發展的短板。文件要求各地政府、企業、學校等主體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行業人才建設,擴大軌道交通職業教育培養規模。
南京地鐵集團自2012年起每年從我校招聘100人左右,我校畢業生將學校“厚德敏行”的校訓內記于心,外化于行,在企業以扎實的工作作風,精湛的專業技能獲得了南京地鐵集團的充分認可。2015年3月南京地鐵集團與我校簽訂《校企合作框架協議》。自2015年起南京地鐵集團在我校設立冠名班,雙方共建“地鐵班”,在建筑工程技術、建筑設備工程技術、應用電子技術三個專業展開試點。“地鐵班”開辦以來,班級學生提前接受南京地鐵集團企業文化的浸潤,身份認同感高、學習目的性強、學風濃郁,“地鐵班”項目取得了圓滿成功。基于雙方牢固的合作基礎以及雙方在人才培養、產學研合作等方面的共同需求,雙方互相選擇成為牢固的合作伙伴。
二、基于現代化專業群建設要求,創新工作機制
學校對照“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方向,依托產業辦專業,根據南京市政府打造“四大名城”戰略規劃,調整專業結構服務和對接南京的321產業體系,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在學校《“十三五”專業(群)建設規劃》中把全力推進軌道交通專業群建設擺在首要位置,成立了由辦學實力強,就業率高的國家級示范專業建筑工程技術、省級示范專業電氣自動化等專業作為核心專業,道路與橋梁工程、建筑設備工程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學科相關專業組成的軌道交通專業群。軌道交通專業群的建設促進了交叉學科的產生,輻射并帶動了相關專業的發展。
經過充分論證,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與南京地鐵集團于2017年5月共同組建了南京地鐵集團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軌道交通學院。校企雙方高度重視學院建設工作,成立了由地鐵集團朱斌總經理擔任理事長、地鐵運營分公司張建平總經理和我校張榮勝校長擔任副理事長的學院理事會,并聘任學校分管教學工作的王旭副校長擔任院長。2017年6月30日召開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討論并通過了《軌道交通學院管理章程》《軌道交通學院建設規劃》兩個指導性文件,為學院發展建章立制。軌道交通學院作為專業群建設中的載體,校企雙方共同致力于學院建設,將學院打造成為訂單式人才培養、實驗實訓基地共建、師資建設、產教研一體化的高端校企合作平臺。學院成立以來,各項工作穩步推進,亮點紛呈,受到上級主管部門和企業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
三、共建師資隊伍,做到知識文化融合
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有著開放辦學的優良傳統,是國內最早的中德合作雙元制項目學校之一,與漢斯·賽德爾基金進行了長達30多年的深度合作,引進德國最先進的技術知識、教育理念,成功實現了雙元制模式的本土化。軌道交通學院的設立充分體現了我校“雙元”辦學的理念,突出地鐵集團在辦學過程中的作用。雙元辦學理念的傳承創新與一流的師資隊伍的打造是軌道交通學院內涵建設的兩個著力點。學院積極推進現代學徒制在軌道交通學院進行試點,豐富學校的雙元制辦學內涵。學校高度重視軌道交通學院的師資配備,確保為軌道交通學院配備一流的師資隊伍。學校與南京地鐵集團合力為軌道交通學院量身打造一支學歷層次高,業務素質精的60余人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校企雙方共同制定師資培訓機制,根據教師需求,制定個性化成長方案,對學院教師進行輪訓,定期安排教師深入地鐵集團一線進行實踐,為課堂教學引入源頭活水。軌道交通學院堅持我校開放辦學優良傳統,設立專項基金從企業或學校高薪聘請軌道交通專業專家擔任專(兼)職教師,采取企業高端人才與學校教師進行混編的方式,建設軌道交通師資團隊,已初步實現博士學歷達到12%,碩士學歷達到100%,高級職稱過半,企業引進人才不低于30%,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100%的目標。為進一步放大軌道交通師資團隊的輻射效應,學院正積極申報軌道交通省級名師工作室。
根據南京地鐵集團的發展需求和《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十三五”發展規劃》中對城市軌道交通學院的定位,軌道交通學院辦學規模不斷擴張,目前在校生已經超過400人。學生數量的增長需要一支專業化、高素質的學生管理團隊。學校采取為軌道交通學院班級配備優秀班主任,班主任定期到地鐵集團學習、從南京地鐵集團聘請學生職業導師等方式,加強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在學生管理過程中突出軌道交通學院學生準地鐵員工的特色。南京地鐵集團企業文化進班級,在校園營造處處是教育,時時有教育的全過程育人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做好立德樹人的工作。
四、產學研深度合作,學校與企業共建共享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職業教育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目前軌道交通學院已建立起完備的校企融合機制,校企雙方建立產教研一體化平臺,實現參與各方的共贏,為產教融合提供原動力。學校與南京地鐵集團雙方共同致力于產學研一體化進程,培育一批高科技附加值的產教融合項目。企業邀請高校參與產教融合項目,借助高校的智力資源,以企業需求為導向,高校智庫為引領,以學校教師團隊為主體,發揮學校博士團隊的帶動作用,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爭取立項3到5個省級科研、教改課題,加強教學過程的積累工作,厚積薄發,及時對教學成果進行總結,并申報省級、國家級教學成果。
我校在南京地鐵集團幫助下高水準建設了一批實驗實訓基地。在建設過程中注意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1)實訓基地,重點在建設。加快學校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按照初、中、高三個階段推進,做到實驗、實習設施設備完整、完備,體現基礎性、先進性、實用性、配套性、真實(仿真)性、經濟性的要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建設過程要有企業充分參與指導,實現實訓與企業崗位需求的零距離。
(2)實訓基地,核心在育人。依托實訓基地,重點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能夠開展應用項目研究、科技成果推廣、生產技術服務、科技咨詢和產品開發等服務活動,服務企業發展。實訓基地融滿足教學需要與企業需求于一體,使職業教育更好地服務于經濟和社會發展。
(3)實訓基地,運營在機制。加強實訓基地規范化管理,重視實訓基地的校企共建,企業冠名,融入地鐵集團的企業文化,完善規章制度,建立高效運行管理機制。
(4)實訓基地,著力在共享。實訓基地集教學、培訓、鑒定、大賽、研發和生產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應具有綜合性、開放性、示范性、資源共享的特征。
五、展望
南京高職校基于產業集群理論和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創新規律,試圖以四個維度科學探索現代化專業群建設規律。因為現代化專業群建設工作剛開始,許多數據和經驗有待積累,定量分析工作未能展開,下一個階段學校將進一步探索軌道交通學院辦學規律,科學分析以期推動專業群建設進入成熟期,跟上企業和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影秋.高職專業群與產業群的協同創新發展探討[J].職業技術教育,2017(14).
[2]王坤,王文利.產業集群的理論發展及我國對產業集群的研究.[J].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7(1).
Scientifically Promoting the Rail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and Supporting the Leaping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s under the 13th Five-year Plan
ZHANG Rong-sheng
(Nanjing Technical Vocational College, Nanjing 210019,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cluster theory and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professional groups and industry groups, Nanjing Technical Vocational College promotes its rail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on the four dimensions, respectively the partner selection, mechanism innovation, knowledge integration,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dustrial cluster theory; professional group;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