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花
摘要:中國新媒體時代已經走入到了一個全新的環境,在這個大時代的來臨科技化的發展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趨勢與必經之路。而傳統媒體記者在這種全新的局面下更是受到了巨大沖擊,可以說他們在面臨種種挑戰的同時也有更多的機遇在等待著他們去發現。下面就來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將新媒體時代可能帶給傳統媒體記者的各種挑戰與機遇展開討論。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記者;挑戰與機遇
在這個互聯網不斷進步與發展的時代,人們已經以一種大跨步的方式不知不覺的步入了新媒體時代中。以互聯網為中心的新媒體時代在其開放性與互動性的優勢下占領了傳統媒體通道的半邊天。在這種沖擊與變革下,傳統媒體記者必須要通過轉變思想、提高認識來進行全方位的武裝,在專業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跟上新媒體時代的步伐,以一種和諧、穩定、發展的眼光來迎接挑戰與機遇。
一、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記者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新聞事件報道過程更加注重時效性
信息技術作為新媒體時代的支撐點,它是由硬件與軟件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種全新的形態,其中包括電腦、電視、手機以及平板電腦等媒介。新媒體最大的他點無疑是其傳播通道的迅速性以及傳播成本的低廉性,在這些優勢面前傳統的新聞媒體便會產生一系列的挑戰與壓力。
通過對比分析我們發現,在各類新聞大事件發生的時候各路新聞媒體記者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展開報道與采訪,在這個過程中便會花費大量的時間與成本。而新媒體的產生便能夠很好的避免這一缺陷,通過網絡技術的覆蓋性將新聞報道變得更加廣闊與自由。在這種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記者便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與網絡信息技術平臺的作用,充分發揮電子郵件、電子視頻通話、現場連線等技術信息平臺,來對各類新聞事件進行報道與關注,最終實現采訪質量與新聞報道的時效性與成本低廉性。
(二)新媒體時代下的多樣化采訪手段
在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媒體報道與采訪,不僅可以通過互聯網、視頻軟件等渠道進行事件的報道與采訪,同時還可以通過多種工具的綜合應用來實現新聞的多元化采訪渠道。在傳統媒體新聞采訪中,記者往往僅僅憑借文字與圖片的方式來進行新聞事件、新聞內容的展示,然而在這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傳統采訪報道方式已經無法在滿足新時期下的新聞受眾需要,更加立體的實拍、視頻等手段輪流登場,為新媒體時代提供了無限可能與生機,這同樣也是對新媒體時代下單一、枯燥、陳舊的采訪方式帶來的全新機遇與挑戰。
(三)新媒體時代碎片信息化時代的來臨
與傳統新聞傳統媒介最大的不同便是新媒體的成本更加低廉,這同樣也為傳統的媒體記者帶來了更多挑戰。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碎片化信息時間越來越緊湊,傳統的新聞媒體已經無法要求受眾們端坐在電視機前或者手持報紙一看便是半個多小時,這種現象也是造成傳統媒體實力逐漸走低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記者應采取的對策
(一)通過網絡資源的應用來拓展新聞視野
在這個迅猛發展的新媒體時代下,傳統新聞記者已經處于一種逆水行舟的狀態中,不進則退。然而無論在哪中狀態下,機遇與危機同樣也是并存的,在新媒體的優勢互補下傳統媒體依舊可以通過對新機遇的挖掘來尋找到更多的發展機遇。鑒于此,每一名新聞媒體記者都應當將周邊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加以拓展,通過對新媒體中的技術平臺、手機通訊、戶外電視、互聯網傳播技術等來拓展渠道,對各類新聞進行準確而又及時的搜索工作。在取得新聞的第一時間將其進行有效的融合與整理,從而過濾出更加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站在多維化的渠道對新聞事件給予報道,最大程度上挖掘新聞自身的價值與生命力。
(二)通過強調新聞報道的向導性帶來正面的輿論監督
在這個實名制并沒有普遍推廣的網絡時代,很多網絡信息都伴隨著一系列的虛假、夸大等現象,特別是對于一些受眾關注程度較高、社會影響力較大的新聞事件更是經常會被別用用心的媒體記者拿來夸大其詞、博取眼球。這種偏離了正確軌道的新聞信息報道不僅會為原本正常的社會秩序帶來極大負面影響,同時也從本質上曲解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面對這種新媒體復雜的時代,每一名傳統新聞媒體從業者都應當以一種高度負責的態度來保護好受眾的新聞信息體驗,通過傳播正面、有效的新聞信息來提升受眾對各類新聞信息的識別水平,一切都要以事實角度作為出發點,將客觀、真實的報道新聞呈現給廣大的受眾面前,最大程度上發揮傳統媒體記者的社會監督、輿論作用與職責。
(三)通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高度融合來開辟全新的改革道路
對于傳統媒體記者而言,在這種變革的環境下必須要從自我專業水平的提升角度出發,通過不斷的學習與發展來將新媒體、傳統媒體進行各類的優勢互補,在不斷的革新與創新中尋找到一條適合發展的改革之徑。而傳統新聞媒體記者更是要將落腳點放在對傳統媒體渠道的提升上面,無論在何種壓力、何種背景下都必須要堅持新聞內容的真實性與嚴肅性,通過鐵一般的原則性來承擔起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而在開展新聞報道與采訪的過程中,更是要充分的對新媒體下的網絡資源展開應用,突破地域、空間、時間等弊端來強化報道與采訪。也只有這樣我們的傳統媒體記者才能夠在瞬息萬變的時代進步中找準自己的位置,跟得上時代變革的潮流。
結論:
綜上所述,在這個迅猛發展的時代每一名傳統媒體記者都應當強調互聯網技術的推廣,幫助每一種群體都有機會、有能力發出他們內心的呼聲,通過碎片信息渠道來將這些“聲音”融入到手機、電腦等互聯網媒介當中,同時鼓勵受眾以轉發、推送等方式來進行體驗推送。相信有了這種全新“微體驗”的幫助,我們的信息傳播便會在全新的媒體時代中立足長遠、不斷發展,真正的成為文化傳播的根源與原動力。
參考文獻:
[1]郝晉芳.新媒體時代給傳統媒體記者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初探[J].神州,2017(29):241-241..
[2]孫鐘蕙.新媒體時代記者采編工作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16,7(22):223-223.
[3]楊洋.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記者的轉型與定位[J].新聞研究導刊,2016(8):247-247.
[4]梁苑.淺談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把關人"的角色深化[J]新聞研究導刊,2016, 7(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