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元駒 段曉峰
摘 要:通過對宋朝商品經濟發展的原因進行初探,來管窺宋朝商品經濟發展的全貌,從而對宋朝商品經濟的發展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宋朝;商品經濟;原因
宋朝建立之初,統治者在軍事、政治和經濟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強中央集權,使政權趨于穩定,生產恢復和發展,人物繁阜,特別是商品經濟呈現劃時代的發展,被學者稱為“商業革命”“市場結構和城市化的中世紀革命”。
宋代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繁榮是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大致可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農業、手工業的發展為商品經濟的繁榮奠定物質基礎
北宋在建國之初,政府就屢次下詔安撫流亡,鼓勵墾荒,頒布一些輕徭減稅、賑災、貸種及嚴懲貪官污吏的政策法規,保證了農業的恢復和發展。宋朝的農作物單位面積的產量極其大,這是在政府政策指引和農業技術改造的前提下產生的。在宋太宗、真宗統治的四十多年中,北宋糧食產量大大提高。
“農業是整個古代世界決定性的生產部門。”糧食產量的提高,一方面使民間糧食出現富余,進入市場成為商品,另一方面,糧食生產大幅度提高,農民才有余力生產其他經濟作物,才可能為其他生產部門提供充分的糧食、原料和勞動力。農業發展推動了經濟作物規模化種植,推動了經濟作物的商品化。以茶為例,當時采茶的州多達35個以上,有的大量使用雇傭茶農采茶和加工,當時全國私焙計十三萬所,雇工約四十萬,商品價值約達一百萬貫,銷售遍及國內外市場。就紡織業而言,東京開封集中了全國絲織業方面技術熟練的能工巧匠,出現擁有四百多張織機,一千多名工匠的大型手工作坊。手工業的絕大多數產品都流入市場成為商品,如印刷品、瓷器、銅鐵器等。正如馬克思所說:“城市工業本身,一旦和農業分離,它的產品一開始就是商品”。
二、商品經濟的發展也由生產關系的變革進一步推動的
在宋朝,封建生產關系的變革已經進行轉型,而土地私有化也進一步發展。對于宋朝的統治者而言,相關政策的實施使得土地兼并和自由買賣的現象不斷出現,使得土地轉移的頻率也不斷增加,社會上對于土地買賣形成了一種有錢去買、無錢則賣的現象,也使得土地私有化逐漸被國家承認,并且這種趨勢也更加明顯,土地私有占土地總量的95.7%左右。大批失去土地的農民變成租佃制下的“客戶”,租佃制逐漸興盛,與土地制度變化相適應的是封建剝削方式的變革,并成為一種主要的剝削方式。租佃制下,地主招募客戶在土地上耕種,客戶主要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只需向地主交納一定數量的地租。這樣地主和客戶就形成一種租佃契約關系,契約期滿后,客戶可以自由遷移,封建人身依附關系減弱,這些客戶在農閑時還從事一些商販活動。在宋朝,契約式的發展是宋代私營手工業作坊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這與強制性的勞逸制比起來,工匠本身不再受到大大的束縛。這種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宋朝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商品經濟的發展。
三、政府的各種保護商業發展的措施也為商業活動的發展帶來了很多條件
統治者一改重農抑商的政策,采取了國家和商人之間共利分利的運行模式。統治者在立國之初采取“一切弛放,任令通商”政策,給商人和商業自由發展提供寬松環境。一是對商人不能采取非法滯留和搜查的手段。“詔諸州勿得苛留行旅赍裝,除貨幣當輸算外,不得輒發篋搜索。”宋太宗淳化四年,“禁兩京諸州不得挾持搜索,以求所算之物。”地方官如有違者“留滯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財物贓重者,徒一年”。二是商人地位的提高。北宋科舉“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所交不限士庶”。只要“奇才異行,卓然不群者,亦許解送”。由此可見商人社會地位的提高。三是采取對商業活動減少限制的措施。北宋初年,坊市制就被廢止,而工商業者和城市的居民也在城內可以任意設置店鋪。“自大街至諸小巷,大小鋪席連門俱是,即無空虛之屋,每日凌晨,兩街巷門上行百市,買賣熱鬧”。出現了夜市和早市。如汴京馬行街一帶“都城之夜市,酒樓極繁華處也”“人物嘈雜,燈火照天,每至四鼓罷”“燒燈尤壯觀”。汴京“自州橋南去”“直至津橋須腦子肉止,謂之雜嚼,直至三更”。鎮市在車市、村市等基礎上也隨著出現。這種情況既是地方行政區域的一種創新舉措,也更加有利于市場網絡的建立。可以發現,宋朝商業政策的主要特點就是盡量減少對商業的限制,任其在盡可能廣泛的范圍內自由發展。這是宋代商業發展、繁榮的重要原因之一。
總之,宋代雖然自然經濟仍是主導性經濟,但是商品經濟已經開始快速發展,其發展速度已經引人注目了。通過管窺相關原因,發現是多方面的,而且相關特征也是非常明顯的。通過這些特征,可以從一定側面上反映出唐宋時期經濟的發展,從而對于了解當時經濟發展的全貌有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傅筑夫.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史(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郝延平.中國三大商業革命與海洋[J].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N].臺北:中研院人社中心,1997.
[3]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吳自牧.夢梁錄[M].三秦出版社,2004.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