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經濟發展由速度向質量轉變,企業也需要實現由“量”到“質”的轉型升級,實行標準成本管理,科學地降低成本,尋求生產成本和產品質量的平衡,是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助力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本文結合“中車戚墅堰所”標準成本管理的實踐活動,介紹SAP系統下標準成本管理體系的建設內容,并就優化和完善標準成本管理提出若干建議。
關鍵詞 SAP 標準成本 成本管理
一、前言
隨著“工業4.0”的提出以及“中國制造2025”的出臺,國家提出制造業要向智能化轉變,加快結構轉型,實現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對于制造企業而言,實現智能制造是企業發展的趨勢,企業不僅要在生產上實現智能升級,也需要對企業資源進行智能化管理。
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義。成本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運用先進理念和嶄新視角去解決成本管理問題,而標準成本管理為企業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使管理者站在更高的層面統籌成本,作出決策。
二、標準成本管理概述
標準成本,是指在正常和高效運轉情況下制造產品的成本,是企業根據特定條件,預計應該能達到的成本目標。標準成本杜絕了企業不應該發生的浪費,是用來評價實際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
標準成本管理是在測定標準成本的基礎上,進行標準成本的分解、控制分析、評價考核等一系列成本管理工作。它以管理為核心、核算為手段、效益為目的,對成本進行事前測定、日常控制和事后考核。實行標準成本管理可以為各部門制定明確的成本控制目標,從而形成一個全企業、全過程、全員的多層次、多方位的成本體系,以達到少投入、多產出獲得最大經濟效益的目的。
標準成本管理內容,包括制定標準成本、計算和分析成本差異以及處理成本差異三方面。其中,標準成本的制定是標準成本管理的前提和關鍵,據此可以達到成本事前控制的目的;成本差異計算和分析是標準成本管理的重點,可以促成成本控制目標的實現,并據此進行經濟業績考評。1930年,哈里森在《標準成本》一書闡述了關于標準成本計算等問題,他認為只有同會計系統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標準成本管理。
三、基于SAP標準成本體系建設的必要性
成本管理需要和會計系統有機結合,傳統成本管理與傳統的成本核算相關聯。傳統成本管理存在如下問題:
(一)財務信息和業務信息的集成性低
企業業務信息靈活多樣,財務信息主要是按照會計科目歸集反映,信息不能有效集成,容易使成本管理與業務控制聯系不足,難以反映產品真實的成本信息,無法提供決策所需的信息。
(二)成本核算方法有待改善
目前企業成本核算主要采用實際成本法,在月末根據實際成本計算,分配標準相對單一。由于成本核算與財務處理存在時間差,管理者無法在月末及時準確地獲得成本信息,難以進行嚴格的成本比較和分析。
(三)需要革新成本管理觀念
傳統成本管理重視事后算賬和成本降低,對事前預測和決策的重視不足,難以適應現代化企業發展的要求。從現代成本管理的視角來看,成本降低是有條件和限度的。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管理需要強化現代化成本管理方法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
由于成本控制和管理存在相應問題,企業需要進行標準成本核算和控制,需要強大的信息集成系統的支撐。SAP系統是集成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側重財務業務一體化,以財務管理為核心,將供應商和企業內部的采購、生產、銷售,以及客戶緊密地聯系起來,實現對企業成本的動態控制和各種資源的集成與優化。
SAP系統可實現成本計算和成本控制的有效結合,為企業的成本管理提供工具。SAP系統可把成本的實際發生額分為符合標準的成本和脫離目標的成本差異兩部分,以成本差異為線索進行分析,能夠掌握差異形成的具體原因,進而采取相應措施,實現對成本的有效控制。隨著SAP等管理軟件在制造業日益廣泛的應用,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標準成本進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
四、基于SAP的標準成本管理體系建設
“中車戚墅堰所”是軌道交通裝備關鍵零部件研發和制造企業,具有組裝生產線智能制造系統,促進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產品批量小、品種多的特點以及智能生產線的應用,都對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自2012年展開產品標準成本建設工作,主要采用統一模板電子表格計算。公司標準成本建設中,細化了各項基礎管理工作,開展基于產品和項目的標準成本分析和對標工作,對企業經營決策提供了一定依據。然而企業的實際成本核算仍然采用傳統模式,實際成本和標準成本無法有效對標。為實施系統化的標準成本管理,公司自2017年開始實施開展SAP的標準成本管理體系建設工作。
(一)標準成本的制定
第一,確定成本中心。工作中心是各種成本計算單元和生產加工能力單元的統稱。工作中心不僅是成本收集的責任單位,也是工藝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加工件工藝路線中的每道工序會對應一個工作中心。工件經過工作中心產生的成本,依據工作中心的標準分配率和工藝路線中的工時定額來計算。以“中車戚墅堰所”為例,其中齒輪事業部包含6個工段,在工段基礎上進一步細化確立了46個工作中心。
第二,BOM和工藝路線維護。生產某種產品需要的全部物料按照裝配過程分層排列就是物料清單。產品BOM詳細記錄了每個物料所用到的所有下段材料以及單位用量等情況。準確而完整的BOM是SAP系統計算產品材料成本的前提。工藝路線主要反映某種產品的制造加工次序和加工方法。工藝路線說明了每道工序加工順序、使用的工作中心以及加工時間定額等信息。工藝路線提供的計算加工成本的標準工時數據,是成本核算的基礎和依據。
第三,標準成本核定。標準成本一般是會計、生產、技術、采購等相關部門在分析具體情況的基礎上共同審核確定的。標準成本以數量標準乘以價格標準得到有關項目的標準成本,主要成本項目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三部分構成。其中:
直接材料標準成本=∑[材料I的價格標準×材料I的用量標準]
直接人工標準成本=標準工資率×工時用量標準
制造費用標準成本=工時用量標準×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
(二)標準成本核算方法
SAP系統成本核算方法包括標準成本法和實際成本法。下面主要闡述標準成本核算法。標準成本核算法是指平時的物料轉移以標準價格進行登記,月末通過物料賬結算,分攤原材料的采購差異和產品的生產差異,最終還原產品實際成本。SAP系統中成本計算采用滾加法,成本的發生和累計與生產制造過程同步,隨著生產制造的進行,在材料信息和生產計劃信息動態產生的同時成本信息也隨之產生,在計劃、控制物流的同時做到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統一。
(三)標準成本差異分析
標準成本核算的核心就是計劃—目標—實際成本的體系,在實時的業務系統中,事前是計劃成本,事中是目標成本和計劃成本的對比,事后是目標成本和實際成本的對比。這種比較會產生差異,成本差異反映的是實際成本脫離預定標準程度的信息。由相關人員進行差異分析、糾正偏差,才能達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成本差異=實際成本-標準成本。”負差異為有利差異,正差異為不利差異。為消除不利偏差,需要分析產生成本差異的直接動因和間接動因。對于實際生產操作和管理原因造成的差異,要進一步分析消耗差異和價格差異。對于消耗差異要從內部控制入手,分析各種內控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得到有效執行;對于市場原因形成的價格差異,要積極利用有效手段化解價格風險;對于人工價格差異需要提高生產效率以降低成本。
(四)成本差異處理
標準成本法下,產成品、在產品在資產負債表上以標準成本列示,另外,財務單獨設置成本差異賬戶單獨歸集成本差異。比如針對物料差異,設置“原材料差異”“自制半成品差異”和“產成品差異”賬戶。差異賬戶單獨列示有利于各職能部門、生產部門分清責任、落實責任主體和成本改進。
五、標準成本管理的作用
(一)業務財務高度融合
SAP系統可以實現業務模塊和財務模塊的高度集成。財務模塊作為整個系統的核心,與企業各業務模塊之間形成了無縫連接。日常業務數據錄入前移到業務部門,實時集成到財務模塊,自動生成相應的財務憑證,確保了生產經營活動數據的唯一、實時和準確。
(二)夯實全面預算管理
標準成本能夠為企業實施全面預算提供數據支撐,提高預算的符合度,使預算指標更具指導意義。標準成本下的損益分析、成本分析、現金流量分析、異常因素等分析,有利于發揮預算的預警功能,便于預算指標的跟蹤、測算和落實,強化預算的過程管控。企業利用信息技術平臺可細化成本核算內容,豐富成本管理信息,動態跟蹤成本預算執行情況,及時找出實際支出與預算的差異,落實成本管理責任,增強預算執行的剛性。
(三)便于績效目標評價
標準成本可以使績效指標更符合實際,增強指標的科學性和執行性。將各項標準成本目標分解到人,明確責任范圍內的成本控制目標,層層落實控制指標,使標準成本作為評價尺度,更科學地衡量業務部門的業績,便于績效目標評價。
(四)為經營決策提供信息
SAP系統管理理念更加科學,嚴格的內控思想貫穿于全部業務。系統通過對關鍵環節和重點流程的優化和固化,實現了信息共享、流程通暢。標準成本管理系統作為成本控制的重要工具,能夠為成本控制提供及時準確的成本管理信息。相比實際成本法下的成本計算滯后、費用分攤標準單一、成本差異難以體現以及事中成本控制等局限性,基于SAP的標準成本管理更有利于企業作出正確的經營決策。
(五)提升財務管理職能
SAP系統財務模塊和管理模塊分別使用不同的記賬體系,財務人員不需要額外的工作,系統將財務人員從傳統的計算和記賬中解放出來,使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企業管理過程中,進而提升財務管理職能。
六、完善標準成本管理的建議與意見
(一)制定標準成本定額
標準成本管理的基礎工作就是制定科學合理的成本標準和定額,由于成本形成于生產全過程,標準成本定額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定期評審和維護,這是一個長期積累和不斷完善的過程。
(二)強化全員成本管控意識
成本管理模式要能持久地發揮降本增效的作用,必須強化全員成本管控意識,調動全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全員開展成本管理。全員成本管理意識的深入,有利于規范全體員工的自我行為,變被動為主動,實現成本管控理念的轉變,使標準成本管理順利推行。
(三)以信息化建設為支撐
集合財務業務一體化的信息管理系統,不僅能夠實現財務信息與業務信息的實時連接與有機融合,也能夠利用規范化流程實現管理流程科學化。這樣,標準成本在實際業務中才能發揮真正的管理和監督作用。
(四)健全績效評價制度
建立健全績效管理制度,加強成本管理對績效的考核與評價,充分發揮標準成本的激勵約束功能。使績效考評指標兼顧先進性與可行性,激發全體員工積極參與成本管理的主觀能動性,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為中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
[作者簡介:楊芬(1983—),女,河南安陽人,碩士,畢業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師,研究方向:成本管理。]
參考文獻
[1] 黎明.電力企業的標準成本管理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09(10):245-246.
[2] 周巧梅.優化標準成本管理體系的建議[J].銅業工程,2010(4):106-110.
[3] 韓可.淺論標準成本管理法在企業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0,36(28):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