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作為現代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在小學就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至今小學數學仍存在許多問題,據我們調查了解,主要是小學數學家庭作業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小學生普遍自制能力差,不能夠獨立完成作業,同時,家長又缺乏監督,家庭作業設計結構等方面都影響著學生的知識教育。我們就小學數學家庭作業設計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并且提出合理制定小學數學家庭作業的幾個策略,旨在讓學生和家長對家庭作業能夠有一個正確認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家庭作業;結構設計
一、 引言
家庭作業這個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困擾著老師、學生以及家長。通常來說,小學生的家庭作業都是回家完成的,老師不能直接監督和指導,所以家長就成了學生家庭作業的主要指導者和監督者。但有一些家長經常上一天班比較累,回來就沒有精力給學生輔導作業,也就放松了監督,這就導致學生的家庭作業出現應付現象,長期下來,學生的自覺性和學習習慣就會變得很差。
二、 小學家庭作業存在的問題
目前老師都會給學生留有課后作業,因為老師沒有完全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與理解情況,所以經常會出現作業過多或過少的情況,老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一般不會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只是反復的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抄寫以及計算等。近年來,教育局提出了新的規定,不能給學生布置書面家庭作業,部分老師將它理解為不能給學生留有作業,所以同學在上完課之后就完全放松了,學生在回家后就只知道玩手機,玩電腦,經常會有家長抱怨,孩子老是玩手機,玩游戲,問他們今天學到了什么總是記不太清楚,基本到了第二天,就忘了昨天主要講了哪些內容。
三、 改善加家庭作業的有效策略
作為老師,我們一直要尋找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而不是制定某種教育直接套給學生。老師在布置作業時,就要考慮到這一因素,要布置適合學生發展的、學生喜歡做的作業,讓學生轉變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而做作業的思想,針對上面提出的問題,在這里提出了幾點改善策略。
(一) 老師要明確布置家庭作業的必要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比較小,他們對自己的學習以及生活沒有完整的規劃,因此老師如果不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他們就會在回家后變得無所事事,就花大量的時間去看自己喜好的動畫片和電腦游戲。作為學生的指導者,我們要適時的引導學生,教給他們如何豐富的安排自己的課余生活,讓他們明確,除了電視與游戲之外,還有很多有意義的事可以去做。比如一天的課程結束之后,老師可以讓同學通過查找相關資料為明天的新課做好準備,這不局限于書面,更多的是讓他們通過自己去進行實踐與探究,讓學生在這樣的家庭作業方式里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二) 老師要正確合理的布置家庭作業
首先老師要結合本科教學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家庭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它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更深的鞏固。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實際教學情況給同學布置豐富多彩的家庭作業,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學習“觀察物體”這章節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同學自己利用家里的一些小四方塊進行拼湊,還可以按照他們的興趣去畫一畫,拼一拼,讓他們動手實踐,這樣的教學效果明顯高于口頭闡述,也不會讓他們覺得單一乏味了。其次,家庭作業要有層次。因為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其能力水平也不一樣,所以老師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布置不同難度的家庭作業,真正實現因材施教。最后,家庭作業要系列化,老師可以組織一些活動,比如夸夸我的作業,讓同學之間進行互評,從而讓他們體會到做家庭作業所帶來的樂趣。
(三) 由傳統的教學模式變成學生自己的作業學生自己做主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校不應該只是注重學生的文化課成績,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發展。老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還要發掘他們的潛能,從而培養他們的自主能力。所以老師可以讓同學自己給自己布置家庭作業,他們可以選擇各式各樣的內容和方式來完成,老師要尊重他們的這種選擇,給他們留有足夠的空間供他們自由發揮。另外,傳統的家庭作業強調自己單獨完成,老師可以轉變這種觀念,讓他們通過與家長或者同學進行合作共同完成一項任務,使他們從之前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由以前的依賴性思考轉變為自主思考。
四、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清楚知道,數學家庭作業作為教育的一個重大部分,要努力引起學生和家長的重視,它擔負著對學生知識進行鞏固和發現學生個人學習天賦的重要責任。我們老師也應該重視家庭作業的布置結構,將家庭作業當作輔助工具而并非課外任務幫助學生進行練習和輔導,使其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輔助作用。有理由相信,通過同學、家長和老師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國青少年未來的教育發展一定會再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張多軍,徐春花.小學高年級數學家庭作業有效設計的策略[J].學周刊,2016,(06):168.
[2]靳博,黃景艷.小學數學家庭作業生活化的設計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6,(23):54-56.
[3]陳露.淺談小學數學家庭作業設計的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7):68.
作者簡介:
劉燕,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市城關區東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