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音樂教育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音樂的學習過程其實就是對情感的一種體驗,而審美的培養則是小學音樂教育的本質。教師在音樂教學時應為學生盡可能營造一種學習的情境和氛圍,使學生能夠融入音樂的學習環境中,培養學生表達情感的能力,將自己對音樂的感受通過語言表達出來。
關鍵詞:小學音樂;審美教育;情境;內容;情感
開設小學音樂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來自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藝術作品中的美,并將從音樂中欣賞到的美進行賞析和評價,使學生的情感和審美得到培育。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應注重情感在音樂當中的滲透,通過創設不同的情境及利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有效地去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一、 運用情境的創設滲透審美教育
小學音樂教師只有為學生創建一個平等、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才能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有利于幫助音樂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小學生的各種感官還沒有發育成熟,分別有著不同的心理特點,因此音樂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深入研究每一個學生的特點,針對學生的真實需求創建審美情境,將學生置于一種和諧、穩定的氣氛中去感受音樂,體會音樂帶給自己的好處。具備較好的音樂氛圍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只有在音樂教學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創建高效課堂。有著良好的學習氛圍才能幫助學生學好音樂,才能去體會音樂中包含的美。擁有了較好的學習環境可以使學生感到放松,可以陶冶學生的性情,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利用創建較好的教學環境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師在進行音樂課堂教學時,首先,盡可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音樂情境和氛圍,使學生自然融入輕松有趣的環境里,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音樂是人的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讓學生置身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才能讓學生有效地調整學習的狀態,使自己融入到音樂中,并且通過聽覺以及眼、心等感官的刺激,自覺感受到音樂的無限的美妙之處,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與感受表達出來。其次,教學情境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并且做到靈活運用。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可以運用一些他們比較喜歡的形式,比如:講故事、表演小品、朗誦等。另外,可以運用多媒體,將圖像和聲音融入其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學生創造了即興表演的條件。直觀明了、生動形象、豐富活潑的方式讓學生正確理解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以及其內涵。此外,對于年級較高的學生,教師要運用更多的教學形式與教學手段,形式與手段也可以更加靈活多樣,使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更加的深入,比如通過詩歌朗誦、舞蹈表演、影視作品等素材,使學生快速融入創設的情景當中,去感受音樂的魅力,從而獲得內心情感的體驗,真正達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 利用設計有趣的教學內容滲透審美教育
只有具備良好的教學設計才能保證音樂教學的順利進行,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增加學生的審美體驗。可以在音樂教學設計中引入游戲的環節,小學生年齡較小,通常具有靈活的思維,好動不好靜,因此為了與學生的年齡特點相適應可以引入游戲的做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幫助學生深入感受音樂中的美。教師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可以在教學中陶冶學生的情操。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輕松與舒適,則必然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自然會主動投入到學習當中,去深深領悟音樂的美。利用設計有趣的學習內容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是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因此教師在設計音樂教學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特點,應用合適的教學手段去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如在學習《動物狂歡節》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在教學中借助多媒體表現課文內容,利用播放生動有趣的音樂、在屏幕上展現奇妙的森林與動物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在最為恰當的時間加上合理的朗讀,將學生帶入到一個音樂的世界當中,學生會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去盡情感受音樂的美。
三、 運用音樂的情感滲透審美教育
音樂的情緒與教師個人的情感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注意對自我情緒的把控,切忌把不良情緒帶到課堂中,教師通過有效、豐富的情緒渲染,可以將自己飽滿的情感準確地傳達給學生,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影響。優美的語言、豐富的表情、優雅的動作都直接感染著學生,由此可見,教師的情緒直接影響著對作品的理解,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對音樂的理解。
不同的音樂作品有不同的特定意義,學生通過對音樂作品的準確理解與體驗,可以了解音樂家的生平事跡及歌曲創作的背景,能感受到音樂家賦予音樂生命,體現了音樂家的偉大創造力,更好地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對音樂作品的理解,真切體會到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同時,通過對音樂的體驗,提高學生分辨真假、美丑、善惡能力,使學生在沉浸音樂魅力的同時,思想上得到進一步升華,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生活熱情,并且深刻理解音樂所蘊含的意義。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傳授與培養,將聽、唱、練、創有機融合,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自我創作,用音樂來歌頌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真、善、美。此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校內的表演比賽,正確的引導學生去開展二次創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去展現自我,去體驗音樂的魅力,讓學生切實體會音樂的創造之美。
總之,審美教育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日常教學時,教師要充分意識到音樂教學對小學生健康成長的特有功用,通過情感的培育和審美觀的確立,始終關注著音樂給學生帶來的感受,使學生在音樂學習中享受快樂,在音樂中陶冶情操。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中,教師不僅是音樂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引導者,要加強對小學生進行音樂知識、審美教育并重,從而達到音樂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劉欣.當代小學英語活動課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2]黃自歡.多元文化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與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
[3]張君,李穎.淺談音樂審美教育[J].大眾文藝,2012,(08).
作者簡介:
柳承娜,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光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