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華
摘要:十七世紀初,英國通過在印度設立東印度公司,不僅掠奪了印度的財富,而且通過該公司一步一步地蠶食印度土地,進而殖民印度,奴役印度人民,來促進其資本主義的發展。在十九世紀初的中國,日本則企圖通過在東北設立的滿鐵公司來實現對中國的殖民與掠奪。可謂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復制品。本文簡要地闡述了英國東印度公司與日本滿鐵公司的發展歷程,以及分析了這兩個公司性質的相似性。最后,結合上問的闡述與分析,得出幾點啟示。希望對當今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有所益處。
關鍵詞:東印度公司 滿鐵 啟示
一、概述
(一)英國東印度公司與殖民之手段
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經過兩個世紀多的興起與衰落,最終于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末被撤銷權力。這兩百多年的歷史,不僅是一個公司機構發展的歷史,更是英國借助于這一工具殖民侵略印度的歷史,東印度公司在這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替英國政府殖民印度的強有力的證據在于1757年的普拉西戰役。當時的印度主要由大封建主控制與統治,而英國東印度公司則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并借以自己的武裝力量奪取了孟加拉地區,當時印度的孟加拉可謂是印度貿易中心。普拉西戰役后,公司以孟加拉為中心,采取武力和激化各封建主之間的矛盾等柔與剛相結合的手段,來侵占印度的領土。這時的公司,已經從一個商業機構變成為“商業政府”和印度的“國中之國”。從十八世紀六十年代到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初,英國從印度掠奪了大量財富,這些財富對于英國發展資本主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到了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東印度公司由于公司內部貪污腐敗、財政危機和工業資本對商業資本的強有力反抗等,再也無法維持對印度的統治。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末,英國東印度公司迫于各方面的壓力,不得不把在印度的統治權力上交給英國政府,從而結束其在印度從事商業貿易與殖民統治的使命。
(二)日本滿鐵公司與侵華之政策
在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由于日本的戰勝,俄國不得不放棄其在中國東北的部分鐵路權利,并交給日本。加上由于國內緊張的政治、經濟形勢,日本便由此想利用鐵路,控制東北經濟,進而侵占整個中國。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日本于1906年在東京成立了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后移至大連,這就是日本滿鐵公司的由來。
日本滿鐵公司最初的任務是在中國東北鋪設鐵路與開采煤礦,并為后面的侵略計劃做下鋪墊。據相關統計,該公司先后鋪設了五十多條鐵路,在一定意義上促進了東北經濟的發展。除了修建鐵路外,日本滿鐵公司還秘密地成立調查機構,展開對華北的調查,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資源、物產、經濟等相關情況。1935年,滿鐵擴大了對華北的調查機構。1937年后,日本更是加強了對華北的侵略。在1938年8月,應日軍參謀本部的要求,滿鐵人員對以長江沿岸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
形式上來看,日本滿鐵公司是日本在中國的股份公司,但更甚者,日本軍國主義政府通過該公司調查中國各方面情況,來企圖現實它的野心。1945年,由于美國在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了原子彈,日本政府被迫結束戰爭,隨之而來的,滿鐵公司也被迫停運。由于滿鐵公司的停運,大量關于中國地區的調查報告被發現。據統計,數量達到二十到三十萬件之多,數量之多令人瞠目結舌,不禁讓人反問,這還是一個鐵路公司嗎?總之,在1906年到1945年間,日本在東北的滿鐵公司,不僅是一個經營鐵路、煤礦等項目的公司,更是一個從事政治、情報的機構和日本侵華的排頭兵與殖民工具,它也是日本國家意志的體現。
二、二者在性質上的相似性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前期還是一個單一的商業機構,但到了后期,卻演化成為集軍事、政治、法律于一身的殖民統治機構。在前期,該公司在1603-1613年公司進行了八次航行中,有七次利潤都不低于百分之一百,更甚的是,有時候經營純利潤能達到百分之二百。初建時僅有資金三萬零一百三十三英鎊六先令八便士,到十八世紀下半葉達三百二十萬英鎊,增長一百多倍。這時公司所進行的是一種比較正常的商業活動,不僅是英國,連印度也能從這種貿易中得到發展。但從1757年開始,東印度公司開始了殖民擴張的新事業,通過軍事武力把一塊塊的印度土地據為己有,并進行慘烈的掠奪。這時的東印度公司已然不是商業機構,而是成了名副其實的殖民者,是要企圖奴役印度人民,搶奪他們的財富,剝奪他們的各種權利。
日本滿鐵公司既是以追求利潤為目的商業股份公司,同時也肩負著實行侵華政策的使命。其性質在《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的性質》一文中有所闡述,書中談道,日本政府在東北設立滿鐵公司只是名義上的皇子,其目的在于讓該公司代替日本政府經營滿洲。同樣,在相關的檔案中,也可以發現滿鐵公司成立的性質與目的。在1927年的一份檔案機密中,這樣描述道,日本滿鐵公司并不是以追求利潤為目的股份公司,與英國的東印度公司一樣,是本國政府在他國的殖民代理機構。可以看出,日本滿鐵公司是要效仿英國東印度公司,名義上以公司的形式從事商業經濟貿易,實質上是代表國家政府,對當地進行殖民掠奪。
總之,可知英國東印度公司與日本滿鐵公司不僅是英國與日本在當地的商業經濟性質的公司,而且也是他們殖民與掠奪的工具手段,更是為了國內發展資本主義的需要,從而將貪婪的魔爪伸向落后的國家。
三、歷史啟示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濟的發展,如今的印度已不是英國的殖民地,中國更不是那個落后的國家,而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同時,我們需要牢記歷史,吸取教訓,總結經驗。通過上文對英國東印度公司與日本滿鐵公司性質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對當今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有益的啟示。
(一)明確資本主義國家在商業貿易中的實質
無論是英國東印度公司,還是日本滿鐵公司,從實質上或者說最終的目的,都是為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而大舉侵略和掠奪其他國家。他們名義上建立公司,進行商業貿易,實則是個幌子,真正的目的在于通過軍事武裝力量來強取豪奪,瓜分世界市場,為資本主義的發展謀求道路。對于當前我國盲目地引進投資,與外企合作,不得不是個警醒。雖然不至于故技重施來殖民掠奪國民財富,但應該警惕他們通過設立強大的公司來影響國家的經濟,來對國家進行“經濟威脅”或者“經濟控制”。因此,在于資本主義國家進行貿易往來時,要時刻注意其階級利益與階級本質。
(二)抓住國家發展的主要矛盾
從英國東印度公司與日本滿鐵公司的成立與發展中可以看出,英國是由于商業資本發展的需要,不得不拓展對外貿易;而日本則是由于國內資源匱乏,軍事獨裁統治,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在中國東北設立滿鐵公司,企圖實現其侵占中國的野心。撇開其正義與否,他們都抓住了自己國內的主要矛盾,進一步地實行各種措施。前不久,在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國當前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改變。因此,國家各方面的政策都要圍繞這個主要矛盾來實施。在扶貧、收入分配、城鄉差距、對外貿易等問題上,都要從主要矛盾出發,最后的落腳點也在于解決主要矛盾。處理社會經濟問題不能脫離本質和撇開主要矛盾,否則會出現更加難以解決的問題。但我們相信只要抓住社會的主要矛盾,經濟的發展與人民的美好生活將會很快地到來。
(三)鼓勵國內資本向全球市場發展
英國和日本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通過在他國建立公司,來拓展他們的海外市場,其中英國東印度公司尤為明顯。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國必須要積極地鼓勵國內資本尋找海外市場,增強自己產品的競爭力。這樣,可以大大增加本國的利益,而不是限制國內資本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