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陽
摘要:高校作為對青年培育的基地。其對大學生心理和生理的發育。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從而使他們的心理和思想產生較大波動,容易產生危機。自1999年擴招以來,高等教育大眾化,中國高校已經成為了青年人口聚集密度十分高的社區,加之中國高校的開放性特性,其所面臨的突發事件也呈上升趨勢。頻頻發生的突發事件,不僅為學校的穩定發展帶來極大的不良影響,甚至可能威脅到生命安全。因此,建立和完善高校學生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機制。是我國高校現階段急需解決的課題。
關鍵詞:應急管理 突發公共事件 高校
一、高校突發公共事件主要表現
(一)校園安全事故頻頻發生
隨著學校內外部環境的日趨復雜,發生于高校校園及周邊或以高校學生為案發主體的治安或刑事犯罪案件接連不斷。有調查顯示,近幾年發生在高校的偷盜詐騙、故意傷害、故意殺人等案件呈上升趨勢。與此同時,發生于高校及高校學生身上的實驗室安全、建筑物安全、火電氣災、戶外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如集體食物中毒等事故類事件也日趨頻繁,安全事故是學校的不穩定因素,嚴重的事故可能導致突發事件出現,直接危及生命和校園穩定。
(二)學生心理問題誘發事故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生活以及互聯網的普及大眾化,給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和影響。據有關資料統計,心理障礙已占大學生發病率的30%-40%,有的高校休學、退學學生中,精神、神經有問題的甚至超過50%,這些心理疾病輕則使個體受到傷害,嚴重的便可危害到公眾安全。
(三)高校師生素質不齊引發的負面影響
最近幾年,隨著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學校的師生數量也大幅度的增長。隨著師生數量的快速擴張,其師生總體素質不可避免的有所下降。個別師生出現的學術造假,違背倫理道德等事件,在如今互聯網世界中被無限的放大,被人病詬,形成不良影響,降低中國高校的整體聲譽。
二、高校突發公共事件原因分析
(一)缺乏應急管理機制
我國目前的高校應急管理制度尚未形成完整的系統,很多學校都是照搬國家或當地政府的應急管理辦法,沒有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制訂相應的管理制度,所以制度的缺失和不健全,對高校處理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能力是一個制約。
首先,高校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預警機制不完善。雖然現有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應急管理規章制度,但其中有很多是照搬了政府的應急管理預案,導致措施不配套,不具有現實可操作性。
其次,對突發公共事件事中管理不規范。在公共突發事件發生后,不能做到快速反應,迅速決斷,無法及時阻止突發事件影響的擴張,結果喪失了寶貴的解決突發事件機會,使突發事件發生急劇變化和造成嚴重的破壞性。另外,對突發公共事件權責不明,沒有明確突發公共事件的負責部門,導致在事件發生后學生不知該向誰通報,延誤突發公共事件治理時間。缺乏監督機制也是突發公共事件頻發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現在監督渠道少、監督形式形同虛設。
最后,對突發公共事件善后過程不重視。我國高校并未足夠重視對突發公共事件結束階段的管理,導致不能有效控制事件影響,使損失繼續發生。
(二)缺乏憂患意識,法制觀念薄弱
雖然中國高校進行了許多次改革,但高校管理者的注意力仍多集中在教學,財政,設施建設上,對高校中易發生的突發公共事件沒有產生足夠的重視,當管理者不正視突發公共事件,缺乏對其的認識,缺少應對措施,就會導致事件的發生。在很少有人去考慮學校面對突發公共事件該如何解決時,事件所產生的影響及損失就更難以估量和防范。
三、高校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措施
(一)建立完善突發公共事件預警機制
目前,高校的突發事件預警系統主要有兩類,即電子預警系統和指標預警系統。高校的電子預警系統主要包括攝像頭、探頭、消防自動報警裝置等。指示預警系統是指先設定突發事件的一系列預警指標,然后根據這些指標去分析所獲得的信息,以此判斷突發事件是否發生。但目前高校內有出現預警設施損壞,無法運作的現象,設定的預警指標也大多缺乏考量,沒有與高校實際狀況結合,因此僅靠現有的預警系統無法滿足應對突發公共事件。高校在建立突發事件預警系統時,不僅應包括應急管理監測系統,還應建立評估系統,針對監測系統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的類型及危害程度做出評估,保證風險被有效地控制。
(二)建立科學的事中處理機制
建立突發公共事件事中決策機制要求迅速及時,決策團隊應有高校校長帶頭,實行集中管理,進行快速決斷。除去決策機制,其實施的保障機制應具體落實到各個部門,做到權責清晰,保證事件發生過程中有足夠的人力與物力支援,不能做“無頭蒼蠅”。最后要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及時公布事件狀態及結果,及時辟謠,讓師生及群眾了解事態真相,做好學生的安撫工作。
(三)重視突發公共事件結束階段的工作
突發公共事件接近尾聲,并不意味著對事件的工作也即將終止,相反,還需要高校及時進行善后工作。一方面,我們要注重人的恢復治療,包括心理干預及恢復重建。另一方面,對突發事件的負面影響要進行進一步的管理控制,防止事件“死灰復燃”或引發其他公共事件。最后要對本次事件的管理過程記錄及備案以供日后參考查閱。
(四)提高憂患意識,開展突發事件教育
高校在平時教育中應加入突發事件應對教育,傳授學生避險逃生技能,提高師生危機意識。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時,相較于投入大量資金到應急系統設施上,加大對師生應急意識和憂患意識的投入更能從源頭上防止公共突發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