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聰穎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語文人教版閱讀教材中,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文章逐漸增多,在該教材中,由許多留白可供延伸、仿寫、改寫、拓展。一時間,隨文練筆成為閱讀教學中的熱點,眾多語文教師紛紛在課堂中安排了練筆教學的內容。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練筆對策進行了探究,希望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供嶄新的思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練筆;對策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在閱讀教學中安排練筆訓練成為當下眾多教師的工作重心,所謂“練筆”指的是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根據閱讀內容安排的一種寫作訓練,練筆的目的在于以讀促寫,以寫助讀,讀寫共生。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運用練筆教學手段時應遵循科學的方式方法,下面,筆者就閱讀練筆對策談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供嶄新的思路。
一、閱讀教學中的練筆原則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安排學生進行隨文練筆,不應盲目而行,而要根據隨文練筆的原則,以扎實學生言語生命、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為目標,而開展的適時適量、合情合理的練筆。目前,在我校的閱讀教學練筆中應遵循的原則包括四項,分別是配套性原則、難易度原則、聯系性原則和評價性原則。配套性原則指的是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練筆時,應根據人教版教材開展,現行的人教版教材每個單元的主題和學習重點不同,因此進行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時,其訓練目標、練筆內容也不盡相同,應設計與教材配套的互動,以實現閱讀和寫作的雙提升;難易度原則指的是在閱讀情境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地選擇練筆的難易度,太難的練筆,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太簡單的練筆,又會讓他們覺得沒有挑戰性,激不起其練筆的興趣,因此選擇合適的練筆難度至關重要。在選擇好難易程度后,還要對練筆密度進行合理設計,切勿貪多嚼不爛,也不能淺嘗輒止,這兩者都起不到練筆的效用;聯系性原則指的是教師在進行隨文練筆時,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特點,幫助他們建立新舊知識、寫作技能、閱讀能力等方面的聯系,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評價性原則指的是學生在完成練筆后,教師應對其及時進行評價和反饋,讓他們知曉自己在該板塊訓練中存在的優勢和劣勢,從而取長補短,存優補劣。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練筆的對策
人教版教材的選文都是專家、學者精心挑選的,具有較強的思想性、藝術性,文章體裁、內容也各有優勢,因此,利用該教材進行練筆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是有科學根基的,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也具有重要意義。下面,筆者將文本特性和閱讀情境教學作為研究的起點,重點探討閱讀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練筆的對策。
(一)巧用插圖
在人教版教材中,有大量色彩鮮艷的插圖,不僅吸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也為學生練筆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教授有大量插圖的文章時,無需教師浪費大量的口舌,只需稍微點撥,讓他們按照順序觀察插圖,展開想象的翅膀,留足想象的空間,就可以讓他們在畫中游,觀畫外風景,聽畫外之音,感受畫外之情。這對于提高小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共情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如,我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時,就利用課文中父親、兒子的插圖,設計小練筆:先讓學生仔細觀察父與子所處的環境、動作、神態,設計一場人物對白:兒子是如何讓爸爸放棄先救他,而是先救自己的同學的?父親是如何跟他對話的。通過插圖,設計人物對白,甚至還可以就這個場景進行分角色扮演,既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使他們的練筆有了很好的素材,可謂一舉多得。
(二)巧用文本
人教版語文課本中所選用的課文都是精心挑選的經典之作,或有深刻的教育意義,或是一篇美文美作,或謳歌了善良的人性等,它們不僅具有生動的語言、嚴謹的結構、精美的句型,還包含了作者的某種感情,每篇文章都有值得學生學習的地方。教師可根據課文中精彩的片段,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的閱讀,將作者的技能進行遷移,內化為學生的一種能力,引導學生掌握寫作的方法,實現其從仿寫到創作的轉變,激發其寫作興趣。在語文閱讀仿寫中,既可以進行句式仿寫、段落仿寫,也可以進行結構仿寫,如總分式結構、并列式結構等,此外還可以就豐富語言、獨特詞句、修辭方法、說明方法進行模仿性練筆。如我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我的“長生果”》時,就讓學生進行了修辭方法和排比句式的仿寫,在課堂中,我說道:“書,被人們稱為人類文明的‘長生果。這個句式中將書比喻成了‘長生果,除了長生果,還可以將它比喻成什么呢?”這個問題拋出后,學生紛紛開始自己的比喻仿寫,有的學生寫的是書是智慧的鑰匙,有的學生則寫的是書是通向彼岸的船……通過文本,安排學生進行仿寫練習,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教師在教學中實施和推廣。
總之,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練筆訓練,應在遵循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科學設計和巧妙安排,以實現學生寫作水平和閱讀能力的同步提升,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石義堂.初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0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