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課有效課堂的標準是看學生的學習效果,看學生在課堂上有了什么的收獲和發展,看能否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組建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是提高有效課堂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而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意識的培養則是成就有效課堂的基礎。本文側重于探討如何組建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和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意識的培養。
關鍵詞:組建小組;合作學習;意識培養
一、 組建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是有效課堂的首要條件
1. 根據差異組合分組
合作學習是一種結構性、系統性特征十分明顯的教學方法,教師可將4至6名學生分成一個小組,并確保分組能夠滿足“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要求,小組學生以互助合作的方式開展各項學習活動,從而協同合作完成小組學習目標,不僅能夠提升每個組員學習水平,同時也能提高班級整體成績。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性格等差異組合分組,以便開展學習和討論。在分組的過程中不能只是把特別好的一組分在一起,在小組的分組中要確定相應的小組長,小組長要組織領導能力,確保學生之間能夠做到互相督促學習。
2. 差異組合合作學習的積極意義
誠如前文所述,分組中需秉持組內異質的理念,所謂組內異質,就是小組內部成員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這一組合模式能夠凸顯小組成員的學習效果,使小組整體能力及水平得以同步提高。另外,組間同質是指每個小組之間不具備明顯差異,這一模式下,組與組之間的實力和能力相差無幾,在未來教學中可開展競爭類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二、 小組合作學習意識培養的措施
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的探究與合作方式,在這一教學模式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進行高效的溝通與交流,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創新能力,進而促使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有力地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高。
1. 通過學生感受到小組合作學習樂趣來養成小組合作學習的自覺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上,教師往往是采用灌輸式教學法,教師在講臺上闡述數學知識,學生坐在教室里被動的聽課,這一模式之中,數學課堂教學氣氛過于沉悶,學生難以積極開展各項數學學習活動,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較弱。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中,教師在課程特點布置學習任務后,在各小組之間巡回,進行觀察或指導、幫助或糾正,如此的學習氣氛顯得輕松而又活躍,使得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通過師生間的有效溝通,或者是學生相互交流,從而感受到小組合作學習樂趣,進而逐漸養成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比如在講授“運算定律”過程中,筆者為提升課堂中乘法結合律教學質量,筆者引導學生自己發現乘法結合律,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筆者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并給出小組合作學習課題:如果黑板的長度為
a、寬度為b,求該黑板的周長C。在學生進行研究中,筆者鼓勵學生找出多種不同的計算方式,一般情況下,學生能夠采用以下三種方法得出黑板周長:“C=2(a+b)、C=2a+2b、C=a+a+b+b”,隨即,筆者要求學生測量黑板的兩個邊,經過計算,上述三種方式均能得出同一結果。此時筆者引導學生思考,在上述三個算式中發現了怎樣的規律?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及研究,基本能夠總結出乘法分配律,即“(a+b)×c=a×c+b×c”。此種教學方式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將教學重點深入淺出的加以引導,使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知識來共同合作推導出乘法分配律,極大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數學問題的能力。
2. 讓學生把小組合作學習的收獲化作養成小組合作學習意識的行動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根據課程內容布置合作學習任務,讓學生學有所獲。比如在講授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定理過程中,筆者嘗試讓各個合作學習小組每人自行選擇完成一項學習任務:
在已知的三個全等等腰三角形中,①過等腰三角形的頂點畫頂角平分線;②過等腰三角形的底邊畫高線;③過等腰三角形的底邊中點畫中線。引導小組討論:你們畫出的三種不同名稱的射線或者線段,把一個等腰三角形分成兩個有啥特征的小三角形?把等腰三角形沿著射線或者線段所在的直線對折,有什么發現?學生經過分組合作學習、討論,加上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合理評價、引導,學生很快得出結論:“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是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高線、底邊上的中線所在的直線,頂角平分線、底邊上高線、底邊上的中線互相重合(三線合一定理)”。
在教師的適當引導、合理評價、激勵表揚下,學生不斷有所發現,有所收獲。小組合作學習的收獲自然化作了養成小組合作學習意識的自覺行動。
3. 學習進步、成績提高是養成小組合作學習意識的源源動力
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能夠帶來較好的教學效果。因為小組合作學習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之中,激發學生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筆者在近年的教學工作實踐中,發現小組合作對提高課堂效率有很大的幫助:小組合作學習更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小組合作學習促進學生學習進步和成績提高,而學習進步、成績提高則是養成小組合作學習意識的源源動力。
三、 結語
總之,在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創了師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的互動模式,學生之間彼此分享他人的思想,進而達到使學生會學、學會、樂學的目標,形成了有效課堂的特征,而組建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是提高有效課堂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而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意識則是成就有效課堂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范學陽.淺談中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J].讀寫算(教研版),2015(21):227-228.
[2]譙勉華.農村初中如何實施數學小組合作學習[J].讀與寫(上,下旬),2015(19):363-363,364.
[3]嚴玉娟.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時代教育,2017(20):155.
[4]王秀敏.提高農村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初探[J].師道(教研),2016(2):29-30.
[5]孔凡錦.因“小班”之勢利導合作學習——農村“小班化”背景下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探索[J].基礎教育論壇,2016(34):49-50.
作者簡介:鄭道文,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賓陽縣新橋鎮三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