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要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本”是指“根本”,“先”是指“前提,最先”,教師教學,他的本職是要教會學生本事,但前提是要先教會學生怎么去做人,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關鍵詞:小學數學;德育;教學
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要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本”是指“根本”,“先”是指“前提,最先”,教師教學,他的本職是要教會學生本事,但前提是要先教會學生怎么去做人,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高分低能是次品,體質不好是廢品,品德不良是危險品。德育的重要性早在《論語》中已有提到:行有余力,則以為文。尹氏曰:德性,本也。文藝,末也。窮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如何在數學教學中立德樹人呢?下面結合我對師德的認識和自己的教育實踐談些體會。
一、 以身作則,感化學生
原蘇聯教育家加里寧指出:“教師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一個傳授知識的教師,而應是一個教育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能感染學生,我們要以嚴謹的教學風格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來影響學生。上課時,著裝要樸素大方,講普通話,語言要清楚、明白、有邏輯性。板書要整齊,書寫要規范。板書設計、語言表達、教師的儀表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受,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感受到美的教育。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著名教育藝術家李燕杰教授曾深有感觸地說:“一切好的教育方法,教育藝術都產生于教師對學生無比的摯愛之中”。輔導“問題生”“學困生”時,要心存愛心、細心、耐心,使他在教師的感染下受到熏陶和教育。
二、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滲透德育教育
教材中有很多東西是可以充分利用的。例如,教學一年級的“時、分”和三年級的“秒”時,可以通過讓學生用一分鐘數脈搏、寫字、跳繩、拍球,一秒鐘數數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時間過得很快,時間有多么寶貴,從而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教學一年級的元、角、分時,告訴學生人民幣是國家的財產,代表著國家的尊嚴,我們應該愛護人民幣。教學五年級的數對時,練習找數對時,可以設計一張九宮格圖,找出的數對正好是一句“我自豪我是中國人”。從而讓學生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三、 在數學能力培養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
一低頭、一彎腰、一鞠躬、一行禮、一微笑,盡和諧,小文明,大智慧。一年級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起點,孩子們從幼兒園到小學有一個短暫的適應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的引導作用非常重要。在教學第一課《準備課》里的“數一數”時,我先和學生進行輕松愉快的談話:“小朋友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小學生了,大家高興嗎?你們將要和老師一起學習很多數學知識,數學知識是很有用的,學會它你就能增長本領,能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你們想不想學好數學呢?”通過輕松的談話喚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接著出示課本第2~3頁的主題圖,并讓孩子們仔細觀察,問問他們都有哪些發現。當有孩子觀察到有學生在向老師問好時,我不急著問是幾個學生在向老師問好,而是表揚這些孩子很有禮貌,并教育學生要向這些孩子學習,做個懂禮貌的孩子。禮貌是最容易做的事,也是最容易忽視的事,但它卻是最珍貴的事情。孩子們不僅要會學習,還要會做人。
四、 善于聯系生活實際滲透德育教育
品行是一種很復雜的成果,不僅是意識的成果,而且也是知識、力量、習慣、技能、健康以及最重要的社會經驗的成果。對于左、右,一年級的學生其實是有一定生活經驗的。因此,在教學時,我先從生活中的左右出發,問學生“我們吃飯時一般用哪只手拿筷子?”,從而開始“左、右”的數學知識的教學。但在鞏固環節中,發現少數學生對上下樓梯靠右行這一知識點沒把握好,這不僅是數學知識沒掌握好,還關系到人身安全,因此我馬上安排學生親自到樓梯上走一遍。走到樓梯口先請大家一起念一念標語牌上的“上下樓梯,請靠右行”,并問學生“你知道這標語牌上的字是什么意思嗎?如果隨意走會有什么后果呢?”,從而教育學生在上下樓梯時一定要靠右行,這樣才不會造成上下樓梯擁擠踩踏的結果,以及在街上也要靠右行。經過這次的親身體驗,相信孩子們在今后能更遵守交通規則。這節課應該是比較成功的,不僅教會了孩子們對“左、右”的認識,還教育了孩子們一定要嚴格遵守交通規則,也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是孩子們需要的課堂。
總之,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既應掌握豐富的知識,又應具備高尚的人格。教師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德育教育,把立德樹人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工作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張建曄.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立德樹人[J].教育科學,2017,04(04).
[2]劉純玲.淺議如何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立德樹人[J].讀書文摘,2017(16).
作者簡介:
王文連,江西省贛州市,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城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