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曉
摘 要:近幾年,大量的教育工作者把經典誦讀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典誦讀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最佳路徑,能夠讓小學生在朗誦文章時體會到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所以必須重視對小學生誦讀能力的培養。主要對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經典誦讀;小學語文教學;提升;培養
一、構建校園人文氛圍
完善學校的人文氛圍,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小學生提升誦讀能力,更能激發教師和學生共同誦讀的興趣。校園人文氛圍的構建是從物質層次上升到精神層次的巨大轉變。例如在物質層次上,我們可以在適當的位置張貼弟子規、文言文以及詩詞歌賦等內容,定期讓小學生在生活中體會文化的渲染力。在學校的公共場地也可以張貼關于“經典文獻”為主題的班級黑板報評選活動,利用學校的廣播室播放有關于傳統文化領域的流行歌曲,《青花瓷》《明月幾時有》等歌曲都非常適合,受到音樂的熏陶,學生對經典作品的理解會更為深化。在精神層次上,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教師必須定期組織經典誦讀競賽活動、古文句表演等有助于經典文學宣傳的活動,經典誦讀競賽能夠激發學生誦讀興趣,古文句表演能夠讓學生根據自身對古文的了解去盡情演繹,這樣學生就會對文章更有學習欲望。類似上述的活動都能夠創設良好的校園人文氛圍。
二、整合經典誦讀素材
中華傳統文學經典著作是我國甚至是全世界的文學瑰寶,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傳統文學著作有選擇性地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去。由于小學是小學生初步接受教育,也是其身心正處于發育的時期,對一些抽象的詞語以及漢字的理解難度較大,但是如果利用經典誦讀,就會進一步深化小學生對詞語漢字的印象。例如,《百家姓》《弟子規》《三字經》等一些經典文學著作很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年齡段,大量地誦讀并認知這些經典著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學生的語文作文水平以及寫作能力。除此之外,小學生可以大量累積一些經典的名人警句、成語故事等,例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等,積累并記憶這些經典名句不但可以豐富自身的文學修養,更能為自己的文章寫作增添色彩。又比如我國最經典的文學作品《千字文》,是韻律美的代表作,因此,學生在誦讀過程中必須注重其語速語調。因為《千字文》的內容是作者循序漸進揣摩獲取的,所以學生在誦讀時不但能夠體會其意境美,更能深刻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上述所說的經典文學著作,都能夠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這些誦讀素材十分豐富,教師必須正確地進行整合,將其良好運用。
三、遵循誦讀教學規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經典誦讀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必須確保經典誦讀的實施具備科學合理性特點,必須遵循教學規則。其教學規則主要涵蓋了全面性、多元性、主體性和針對性四大特點。全面性規則指的是在誦讀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必須培養學生的綜合方面能力,以認知、實踐以及情感為出發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多元性規則指的是教育工作者不可以擅自做主僅僅局限于一類文學著作,針對經典文學作品的類型必須進行多方面的考量和運用,拓展學生的誦讀眼界;主體性規則指的是在具體誦讀教學中必須充分展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可以讓學生通過自身的觀點和看法以及思維來開展相關的活動,這樣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以及學習能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性規則指的是教育工作者必須根據各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文學作品讓小學生進行誦讀,為各個層次的小學生專門定制學習方案,即便是語文理解能力不同的學生也能夠共同進行誦讀學習。例如,就針對性規則而言,在小學語文教材《靜夜思》的學習中,《靜夜思》是小學生必學古詩詞,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因此,在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比如針對學習理解能力弱的學生,可以布置一些簡單地任務,讓其可以簡單地了解作者的背景。針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在熟悉作者背景的同時,還要對其詩句進行詳細的解析,并分享給其他同學,這樣的方法能夠促進學生共同成長。
四、利用語文課本載體
語文課本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基本的教學載體,教育工作者必須正確地利用這個教學資源。在語文教材中出現的經典著作都非常具有代表性,例如課本中《贈汪倫》,學生在誦讀之后,會感受到詩人和汪倫之間深厚的友情;《七律·長征》,學生在誦讀之后,會體會到詩人或喜悅或心驚膽寒的心情,并贊揚了紅軍大無畏的精神品質。與此同時,課本中的其他經典文學著作類型,比如神話故事、人物傳記等等,學生在誦讀之后,會掌握更多真實性的歷史故事,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教育工作者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必須突破以往陳舊課堂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要融合課本中的文字以及圖片,做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在誦讀時拓展想象力,通過畫面感和想象力的結合,更能夠提升教學質量。除此之外,教師必須積極鼓勵學生對課本中的經典文學表達自身的觀點和看法,讓學生突破固有思維模式,充分發揮自身與生俱來的想象力,在學習并誦讀經典名著中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艷一紅.誦讀中國文化經典的教學操作[J].廣西教育,2003,7(11):9.
[2]彭雪卿.經典詩文誦讀策略研究與實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7,8(3):97-98.
[3]張雨海.對舊蒙學教材中精華與糟粕的梳理及有關思考[J].長春大學學報,1999,7(9):41-43.
[4]顧之川.中國語文中的古典教育[J].中學語文,2005,86(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