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 要:音樂教師作為器樂教學的主體,必須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比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何有效地學習豎笛演奏;如何在學習演奏技能的同時,加強學生的其他音樂能力;如何在學習過程中避免枯燥的重復練習,使學生在愉悅的音樂氛圍中學會豎笛演奏技能等等。這些問題只有在平時的實踐中才能找到答案。
關鍵詞:小學音樂;豎笛教學;教學策略
20世紀以來,器樂教學已經成為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重要音樂教學法之一,起源于歐洲的八孔豎笛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在中小學音樂課堂。豎笛不僅深受學生喜愛,還能提高學生的音樂知識技能。在豎笛教學過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教學策略有哪些?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并整理了一些有效的教學策略及方法。
一、以“體驗”為主的教學策略——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是指教師創(chuàng)設音樂學習情境,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體驗音樂,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感受、學習和創(chuàng)造音樂的活動。情景教學法中的情景創(chuàng)設就是教師的教法,而體驗就是學生的學法。在豎笛教學中,教師精選語言,利用現(xiàn)代化信息應用,使學生快速地融入情景,讓學生自主學習豎笛,實現(xiàn)以“體驗”為主的教學策略。
【教學實例1】《田野的呼喚》
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在那美麗的田野上,鮮花開放,鶯鶯綠草,有一群小朋友在歡快的玩耍,你們看!(教師出示關于田野的美麗圖片、視頻)
教師用豎笛演奏《田野的呼喚》為視頻配樂。
師:同學們,你也能用豎笛吹出田野對你們的呼喚嗎?
學生分組進行豎笛合奏。
設計意圖:教師首先利用圖片、視頻創(chuàng)設“田野”的情景,使學生身臨其境,再通過演奏要教授的樂曲,使學生在情景中自然而然地產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進而掌握豎笛演奏的技巧,可見情景教學法能使學生體驗音樂感受,伴隨豎笛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二、以“模仿”為主的教學策略——示范教學法
示范教學法是指教師通過示范,將演奏方法等直觀地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在模仿的過程中快速掌握演奏技巧的學習方法的教學方法。示范教學法要確保教師的示范準確、精練,富有實效性和啟發(fā)性,使學生在模仿中順利掌握方法,提高演奏能力,實現(xiàn)教學的高效性。
【教學實例2】《瑪麗有只小羊羔》
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為你們帶來了一支魔法棒,請你仔細看看它是什么樣的。
師:同學們,老師的魔法棒響起來了,你看!
教師進行示范演奏。
師:這支魔法棒的名字叫做豎笛。
剛才老師的演奏,你看清楚了嗎?讓我們一起演奏起來吧!
設計意圖:本節(jié)課是豎笛教學的第一節(jié)課,在這種情況下,直接的觀察更能使學生記憶深刻。學生在老師的引領和正確示范中,了解了豎笛的演奏方法,開啟了一扇豎笛學習的大門,走進了豎笛王國。
三、以“視奏”為主的教學策略——手勢教學法
手勢教學法是以約翰·柯爾文手勢音符教學法為基礎,使學生逐漸過渡到視奏書面樂譜的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視奏能力的教學方法。豎笛教學必須重視視奏能力的培養(yǎng)??聽栁氖謩菀云渲庇^性為優(yōu)勢,使每個音符都“活”了起來,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有利于學生學習,尤其在進行雙聲部教學的時候,柯爾文手勢更是必不可少。
【教學實例3】《春曉》雙聲部歌曲
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進行一個比賽,你想試試嗎?
說明比賽內容:將學生分為兩組,分別學習《春曉》的第一聲部和第二聲部。
師:同學們,你們兩組都不錯。下面請看我的手勢,我們一起進行合奏。
教師用柯爾文手勢引領兩組進行雙聲部合奏。
設計意圖:《春曉》是雙聲部歌曲,這節(jié)課的設計就是通過豎笛教學的練習,使學生能夠用豎笛合奏,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準性。利用柯爾文手勢,使學生用豎笛分別合奏每樂句,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以“創(chuàng)造”為主的教學策略——探討研究教學法
探討研究教學法是指通過同伴之間相互合作探討、研究和交流,運用豎笛即興創(chuàng)作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豎笛教學是“創(chuàng)造”領域教學的重要載體,讓學生在練一練、試一試、演一演等方法中體會學習的成就感和快樂。如節(jié)奏接龍、旋律接龍、旋律填空、旋律模進、改變音樂節(jié)奏等。這些創(chuàng)造性的演奏方法在教學中都有很強的使用價值。
【教學實例4】《小星星變奏曲》
師:現(xiàn)在我們玩一個游戲,當你聽到主題的變奏時,就請做出小星星的動作,數數一共出現(xiàn)了幾次?
師:變奏時怎樣進行?(師生討論)
師:這首樂曲分別從音區(qū)、旋律、節(jié)奏等音樂要素進行變奏。
師:如果你是作曲家,你會從哪些方面進行變奏呢?(學生分組討論,并用豎笛展示自己的變奏方法,教師對學生的變奏進行指導。)
設計意圖:本節(jié)課運用豎笛為主題進行變奏,學生在聽賞和討論后了解了變奏的方法,并通過和同學討論,運用豎笛創(chuàng)造出新的變奏的活動。豎笛作為固定音高的樂器,解決了音高音準的問題,學生運用這一優(yōu)勢,就可以在節(jié)奏、速度、節(jié)拍等方面的音樂要素上開展變奏活動,取得較好的活動效果。
小學階段的器樂啟蒙是學生步入音樂殿堂的起點,通過對豎笛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提高音樂教學課堂實效性,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喜愛,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讓笛聲陪伴學生度過金色童年。
參考文獻:
翟劍生.中小學課堂器樂教學新法初探[J].中國音樂教育,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