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翻轉課堂是近年來較為流行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打破了傳統教學課堂上“一言堂”的模式,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不僅能為教師節省許多課堂時間,還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探究學習,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翻轉課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綜合能力素養作為教學的目標。由于小學生的意識形態處于尚待開發時期,需要教師正確引導,才能促使其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對小學生來說,小學語文閱讀正是幫助小學生感知許多人生哲理的重要通道,也是其接觸新世界的橋梁,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正確發揮翻轉課堂的作用,并將之與教學內容和安排有效融合起來,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一、加強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認識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引起越來越多教師的關注和應用,并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由于許多教師對翻轉課堂的認識不夠,與教學內容、教學安排等的銜接性不強,甚至僅是讓學生在課后自行利用這種模式學習,使得小學生的閱讀結構和水平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1]。因此,教師應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層面出發,將翻轉課堂與實際閱讀教學融合起來,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和情感表達能力,避免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僅停留于表面。比如,在教學《難忘的潑水節》時,教師需要向學生講解潑水節習俗的由來和寓意,并將準備好的有關潑水節的圖片和視頻在課堂上展示出來,隨后引導學生在課后自行查閱與潑水節有關的小故事等,進而逐漸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深入了解我國的民俗文化,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二、整合教學內容,增強資源利用率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點內容,學生的閱讀能力直接影響其寫作能力。在小學閱讀教學中,許多教師往往在強調課外閱讀的重要性的同時,將教學內容局限于課本知識,而未融入一些與課堂內容相關的課外知識點。同時缺乏對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有效指導,使得多數學生的課外閱讀水平無法提升。因此,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需重視教學內容的準備,不斷整合教學資源,如下載網絡上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微視頻或由教師針對教學重點制作微視頻,以提供給小學生在課前、課中和課上觀看與學習,進而豐富課堂內容,增強教學資源的利用率。此外,教師還需向學生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一些課外書籍,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在教學《稱象》一文時,教師需將文章和作者的背景以及其中涉及的人物如曹沖、曹操、孫權等相關的資料事先準備好,并在課堂上向學生詳細介紹,以使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三、結合多媒體技術,提升閱讀教學效率
現今,許多小學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在逐步完善,極大地促進了教學形式的改革和教學效率的提升。但在實際應用中,許多教師常由于自身能力、教學內容和進度等因素對多媒體技術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結合度較低,使得難以發揮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最大效用。對此,教師應事先合理安排教學任務,并利用網絡查找與課堂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等,進而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設備將之呈現在學生面前,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他們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并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逐漸提升閱讀教學效率。例如,在講解《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時,教師便可通過網絡將有關壁虎的動畫視頻在課堂上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將自信的重要性傳達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常常保持自信的良好狀態面對學習與生活。
四、巧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促使閱讀教學生動化
在傳統課堂上,許多教師為避免出現課堂混亂而影響教學進度的現象,常會采用“一言堂”的教學方式,使得課堂內容和氛圍枯燥無味,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課上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時,應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如利用游戲教學、創設教學情境、分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能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和參與欲望的方式,在促使閱讀教學更加生動化的同時,還可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水平。例如,在進行《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文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在課前通過網絡將雷鋒叔叔的相關事跡在課堂上與大家交流。隨后可將學生進行分組,由學生模仿表演雷鋒叔叔幫助他人的真實事跡,進而培養學生以雷鋒為榜樣、樂于助人的好習慣,這就使得閱讀教學的過程更加生動化、形象化。
總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彌補實際教學中的不足,要求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引導者的作用,積極更新教學理念,合理利用翻轉課堂模式并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及網絡技術的應用提高教學效率,促使學生在課前、課上、課后三個階段都能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而在優化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小學生知識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唐慧.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J].科教導刊(下旬),2017(1):146-147.
作者簡介:李颯(1974.5—),女,上海人,本科,小學高級,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德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