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峰
摘 要:數形結合其實就是通過數量關系、空間形式之間的恰當轉化、相互作用來解決問題,是一種有效的思想方法。從實質層面來講,就是有機整合抽象數學語言和直觀圖形,進而更形象化、直觀化地呈現復雜且抽象的數學概念與數量關系。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組織中應給予充分重視,加強其應用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形結合模式;應用探究
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怎樣結合素質教育理念提出的各項要求,將學生培養成高素質且具有良好創新思維的人才,也是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一直關注、探究的焦點問題。數形結合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科學運用,不論是對學生數學綜合學習、應用能力,還是創新能力的培養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以數畫形
對于活潑好動的小學生來說,相比于枯燥、單一的理論講解,對于直觀、具體的事物呈現,其往往更容易認知和理解。對此,在實際授課中教師應準確把握學生這一特點,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具體內容,將原本抽象的數字巧妙轉換成直觀圖形,以此來不斷提升小學生對數學的認知能力[1]。
一方面,教師應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實踐操作的機會,積極鼓勵其用筆將數學中的一系列問題畫出來。另一方面,對于各種教學工具的科學運用也要給予足夠重視,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圖形模型等來引導學生通過直觀觀察來妥善解決各類數字問題。比如,教師在講解“一群羊和一群獵犬同行,其中有18個頭,48條腿,請問分別有幾只羊和幾只獵犬?”這一問題時,就可以指導學生通過由數畫形的方式來快速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運用圓形來表示羊的頭,用正方形來表示獵犬的頭,然后用三角形來表示獵犬、羊的腿,引導其在不斷猜想、推理中,多次畫圖、反復計算,最后使得這一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通過數形結合思想方法的科學引用,不僅能夠全面鍛煉、拓展學生的動腦與動手能力,也可以將其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促進其數學學習興趣與效果的不斷增強。
二、形中辨數
小學數學教材中已經初步融入了一些直線、角度測量,以及圖形面積公式等具體的幾何圖形知識,而要想對這些知識產生透徹、準確理解,就必須要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力,也只有這樣,才能為其今后的數學學習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比如:在進行周長概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講解時,就可以通過數形結合思想方法的恰當融入來提升授課效果與效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運用文具盒等學生比較熟悉的日常生活用品作為教具,讓學生對周長的概念有更透徹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親自動手將實物的周長測量、計算出來。在實際測量中,有些學生可能會用繩子將物品纏繞一圈,然后將繩子的長度測量出來,而其他同學可能會測量每一個邊的長度,之后再將四個邊相加起來,在此過程中,不僅能夠實現圖形向數量的轉換,也能夠進一步加深對圖形周長計算的認知。而教師則可以將其視為導入,進行正方形、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講解。通過開展這樣的教學活動,既可以將數形結合思想方法的優勢特點充分發揮出來,也能夠促進課堂教學效率,以及學生學習積極性、動手操作能力的不斷提升[2]。
三、數形聯誼
小學數學教學的不斷優化,既有助于小學生思維能力的開拓,也能夠為其整體素質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以此來真正促進其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在實際授課中,要積極鼓勵小學生參與到各種數學難點、問題的探究中,讓其在實踐探索、應用解決問題中,真正認識到學習掌握數學知識的價值,充分體會到數學學習過程的樂趣。為此,在實際授課中,要注重直觀圖形輔助作用的突出,通過動手操作活動的組織,以及合理情境的創設來引導更多學生全身心投入到練習、探究中,使其能夠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更多畫圖方法,充分感受到數形結合的積極作用,逐漸懂得通過畫圖來思考、解決各類數學問題,以此來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不斷提升[3]。
比如,在應用題講解中,教師就可以科學引用數形結合思想方法,對線段圖、示意圖,以及平面圖等來進行數量關系的表示,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更透徹、準確地理解應用題內容,也能夠將各個條件,以及條件與問題間的關系做出形象表達,真正做到用數來引形,用形來恰當地表示數,這樣不僅可以使得擁有復雜條件的各類應用題得到輕松解決,也能夠幫助學生發現、掌握數學問題背后存在的內在聯系與規律。
綜上所述,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組織各項教學活動過程中應正確認識到,加強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探究,對優化課堂教學環節與成果、全面激活學生數學思維、拓展數學綜合素養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在教學實踐中,其教師應結合實際授課內容與方法,運用數形結合模式構建更生動、高效的數學課堂,促進教學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曉英.試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形結合模式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7(23):133-134.
[2]王美珍.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實施策略[J].新課程(上),2017(6):238.
[3]連作鵬.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教學模式初探[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