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艷芬
摘 要:預習是語文課的重要環節,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切實提高課堂效率。預習對于小學生來說,更需要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性導向輔助學習,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能力,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關鍵詞:預習;導學;預習能力;養成習慣
目前在小學階段,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對待預習的態度是:不開展,認為小學開展預習言之過早,沒必要。預習處于無人進入區。一位老教師上完公開課很沮喪,懊惱學生配合度不夠,認為內容太多講不完。我向她提議,完全可以把基礎內容在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解決,課中檢查就省時多了。學生經過預習,對課文熟悉了,上課時師生的默契會更好。
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二十載,理性和經驗告訴我:小學語文課重要環節之一就是預習,預習是上好語文課的前提條件,課堂效率能否提高也要看師生雙方的預習是否充分。
預習,本身就是一種自學的行為,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在預習過程中,需要學生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去進行嘗試、重組、體驗、探究。這跟不親自駕駛汽車,就無法感受到駕駛樂趣和領略不到沿途美麗風景的道理一樣,不經過自學實踐,永遠提高不了自學能力,自主性學習、發展性學習只會成為空談。預習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也是實現“教是為了不須教”的教學夢想的重要方法。
多年的語文教學中,我一直重視學生的預習,預習對于小學生來說,更需要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性導向輔助學習(后文簡稱導學),導學相當講究方法和技巧,下面講講我在教學探究實踐中形成小學語文的預習導學的方法。
一、授人以漁,有方向地指導
“漁”是指方法,一個會游泳的人才懂得自救,一個掌握了預習方法的人才懂得在平時學習中自如運用,進而達到熟練,形成技能,最終養成習慣。當學生基本能自覺自然地在新授課前完成預習時,預習也就不需要再明確地在課前特別布置了。
1.讀
讀《導讀》:《單元導讀》通常包含著單元主題和學習方法兩大塊。學生通過閱讀完全能意會到,便于學生對單元編排的幾篇課文有個整體認知,預習時能清楚知道該重點預習些什么內容,明晰學習的指向。
讀課文:面對新課文,通過朗讀或默讀讀通全文,了解課文內容。
2.查
即查閱工具書。文中遇到不會讀、含義不明的詞語,查閱詞典解決;遇到文中涉及和聯系的課外資料,可查找課外書或上網查閱,運用工具書,自行解決淺層的問題。當然,使用工具書前提必須指導學生會運用工具書,查字(詞)典、查找資料等方法在學生二、三年級可觸及并授之。
3.畫
教學生運用不同符號在文中作標記,例如“1 2”標出自然段,“○”圈出主要人物和事件,“ ”劃出生詞,“ ”劃出重點句或優美句子,“△”標出重點詞語,不懂疑問之處用“?”。長期下去,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逐漸形成。
4.批
對課文的預習不能僅僅停留在讀、查、畫中,更多需要對文本進行個人深入思考、潛心解讀、用心感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指導學生在文章精彩之處、令人感動之處、含義深刻之處、有啟發之處、課后思考題處加上批注,可批關鍵詞,可談感受,可結合生活實際,可展開想象。思考與批注整合,必然促使學生預習有所得、有所收獲。
二、因文而異,有針對性地設計
語文,本身學科性很強,每篇課文均有自己的主題、體裁、語言、內容和訓練重難點,每一個學段也有每個學段的要求,每個單元都有不同的主題和單元訓練重點,教師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相同的預習題目,往一個模式上去套。可以結合文本特點、單元訓練點、課時教學目標來設計預習提綱,如訓練式預習、歸類式預習、開放式預習、探究式預習等,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
三、因人對待,有的放矢地落實
在預習中,設計預習題時我會充分考慮個體差異,布置預習時也會區別對待。我把預習分為三個階段:初階預習,中階預習,高階預習。每一階段預習的步驟和難度有所不同,內容要求、能力訓練點也不斷提升,要給每個學生找到相對適合他們戴的帽子,預習就更有效,為此,不同水平的學生布置預習時需達到的階段也不同。
四、一以貫之,有主見地堅持
任何一種能力,都需要長期訓練才能習得。教師應改變觀念,預習不是初中、高中生的事,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提出三年級開始學習預習課文,教師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預習導學,授之以漁,長期執行落實,還怕學生的預習能力培養不起來嗎?
五、重評調饋,有意識地調控
預習布置了下去,就應該有評價,老師要掌握學生預習的程度,從中修改教案。在課前、課中檢查評價預習,課中調控反饋,預習與教學相結合,才能發揮雙方最大效益。
總之,預習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失的環節。現在,教育界存在一種現象:小學教師埋怨中學教師不負責,我們辛辛苦苦讓孩子以優異成績送到中學,可學生一上中學大多成績直線下滑,看著好端端的優秀生變成學困生,我們難過啊!中學教師埋怨小學教師只是陪伴式牽引學習,導致學生一上中學自學能力低下,無法適應中學老師的講課時速。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清晰看到這點,在小學階段,應及早開展預習,在教學實踐中強化預習導學,不斷增強學生預習求知欲,自主性學習狀態才會生成,學生預習能力才能培養起來,良好預習習慣才能形成,學生才能更快、更順利邁向高一級的學習。作為一名負責任的小學語文教師,更應該在教學實踐中強化預習導學,這樣,才能給學生注入源源不斷的學習能量,增強學生的學習力,學生才能得以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諸靜.低年級語文預習能力培養探究[J].成才之路,2015.
[1]郝敏.高中數學有效性教學研究[J].學周刊(中旬),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