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旋
摘 要:如何使小學學困生的自信心得到樹立,消除學困生自卑、叛逆等心理障礙,在不傷害學困生自尊心的同時,激發學習興趣,緩解學困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使學困生能夠與同學們一起學習知識,健康成長,已經成為小學教師需要認真面對的教育問題,通過對小學學困生樹立自信心的路徑進行研究,幫助教師更好地對學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學困生;自信心;健康教育
一、小學學困生心理問題分析
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由于存在著生理上的個體差異,有的學生大腦發育得早一些,在學習中會積極運用邏輯思維,能夠對老師講解的知識快速地記憶和學習,并能夠主動地思考問題,積極回答老師的課堂提問;而有些學生由于大腦發育遲緩,邏輯思維相對不強,對一些知識不能夠在短時間內消化吸收,造成學習落后于其他學生。另外,還有一些學生好動、好玩,我行我素,逆反心理較為嚴重,在學習上不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問題,學習能力較低,也屬于學困生,這些學困生往往表現出缺乏學習的興趣,學習意志薄弱,知識結構差,思維方式、學習方式無法適應學習等。而這些只是表面現象,小學學困生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心理問題,尤其是沒有自信心,如果學困生自信心得不到樹立,不僅會使小學生教學出現兩極分化,而且還會使小學學困生有心理障礙,嚴重影響孩子們未來健康成長,可見,小學學困生由于學習不好,成績落后于其他同學,而產生心理自卑,甚至有的小學生自尊心強,還會產生逆反心理,試想這種不健康的心理必然會給小學生帶來不良影響。
二、助力小學學困生樹立自信心的路徑
助力學困生樹立自信心,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對學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放下心理包袱,情緒飽滿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并且能夠主動地去學習,去探究知識,得到身心健康發展。
(一)加強師生互動
教師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學困生的心理變化與動向,就要融入這些學困生中,成為他們信賴的朋友,去傾聽他們的想法,以及對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地調整教學策略,對癥下藥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學困生能夠逐步地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因此,必須加強師生互動,教師不僅在課堂教學上要積極主動地與學困生互動,而且還要在課余時間,與學困生進行互動交流,這樣既可以了解學困生課堂知識學習的掌握情況,還及時地對學生存疑的地方進行個別化指導,不僅幫助學困生學習和掌握了知識,而且還增進了與學困生的感情交流,有助于學困生自信心的樹立。
師生互動是多種多樣、不拘一格的,教師與學困生可以通過QQ加好友,可以借助微信朋友圈,進行師生的互動交流,小學高年級學生由于自尊心較強,有時不會與教師面對面地進行交流,這時就可以通過互聯網和移動設備來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破解學困生心理問題,幫助他們拋掉心理包袱,輕裝上陣,最重要的是教師要時刻給予學困生鼓勵,用“你最棒”“你一定能行”等來幫助學困生堅定學習的信心,特別是有些學困生不愿意在課堂上主動地提出疑問,那么教師就可以通過QQ群,再詳細地為學生答疑解惑,借此互動交流的機會,鼓勵學困生努力學習、積極進步,從而實現助力學困生的自信心樹立。
(二)多運用激勵性評價
前面已經提到了一些小學學困生自尊心較強,而且有逆反心理,這時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擅于觀察發現學困生的閃光點,并抓住這個閃光點,進行激勵性評價,這樣通過鼓勵使學困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增強學習的自信心,而且老師的表揚還大大減輕了學困生的心理壓力,如:教師在講授新課時,學困生互動舉手回答問題,不管這個問題回答的答案是否正確,首先教師就要對該學生主動舉手回答問題給予肯定的激勵性評價,尤其是在課堂上要進行表揚,這樣不僅能夠激發該學困生積極思考問題的興趣,而且還幫助他樹立起自信心。
總之,在小學學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助力學困生樹立自信心尤為重要。自信心的樹立能夠讓這些學困生走出心理陰影,放松心境,身心愉悅地健康成長,而且還有利于小學教學活動的更好開展。教師要重視對小學學困生自信心的樹立,融心理健康教育于教學活動中,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在互動中與學困生進行心靈的溝通,給予孩子們支持和鼓勵,這樣才能夠達到助力小學學困生樹立自信心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尤尚發.小學學困生自信心缺失及矯正措施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4(8).
[2]李兵兵.小學“學困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的培養[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5(8).
[3]張仁.激勵和關愛是小學學困生轉化的關鍵[J].學周刊,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