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天
摘要:本文從化學清洗工程的原材料選擇﹑清洗參數的選擇和施工現場的控制等幾個方面對傳統的控制方法進行了分析。傳統的控制方法僅僅是基于化學工程的角度,控制因素波動性很大,一些主要的控制指標實際上處于一種失控的狀態,雖然從化學工程的角度分析, 它是合格工程,但從質量工程的角度分析,是不合格工程。
關鍵詞:化學清洗;全面質量管理;質量信息反饋;質量控制
一、化學清洗的質量管理
化學清洗作為一門實用技術,在各行各業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設備除垢、化工廠開車前的除銹、中央空調的清洗等。應用最廣泛就是鍋爐的化學清洗,由于鍋爐是壓力容器,其水溶液循環量或蒸發量大,容易形成水垢,而且鍋爐的化學清洗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有關部門對其化學清洗的質量有嚴格的要求,其他的設備大部分是參考鍋爐的化學清洗質量標準而制訂的質量控制標準,因此本文所提出的質量控制方法和要求是以鍋爐的化學清洗為基礎的。傳統的鍋爐化學清洗工程質量管理方法是基于清洗工程的質量檢驗,就是在清洗工程結束后,進行檢驗和評估,強調事后的最終把關。檢驗人員的職責,無非是驗收工程是否達到了化學清洗的標準,它沒有研究檢驗費用和質量保證問題,對不合格工程出現的管理比較薄弱。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清洗公司,它更多的強調從化學工程方面解決質量問題,對過程的質量控制管理薄弱。
二、影響化學清洗工程質量的主要因素
(一)清洗主劑的選擇。鍋爐的化學清洗主劑是指酸洗的主劑,一般情況下,酸洗主劑的選擇主要用鹽酸,鹽酸的特點基本符合上面提到的清洗主劑選擇原則。也有一些特殊的換熱器,制造材料特殊需要用硝酸。鹽酸影響清洗質量主要是兩個方面:濃度的控制;其中的雜質 Fe3+ 離子的濃度。由于鹽酸在化學清洗中,劑量大,如果濃度控制不當和選擇的鹽酸中雜質 Fe3+ 離子的濃度太高,直接影響清洗質量,造成不合格工程出現。
(二)緩蝕劑的選擇。緩蝕劑能起到緩蝕作用的機理是緩蝕劑的分子吸附在金屬表面形成一種很薄的保護膜,使金屬和酸液互相隔絕,鐵的溶解受到妨礙,因此起到緩蝕的作用?;瘜W清洗時,首先在循環液中充分溶解緩蝕劑,然后注入清洗主劑,由于緩蝕劑的價格昂貴,使用劑量大,所以緩蝕劑的使用是否得當,對化學清洗工程的腐蝕率控制和工程成本有直接的影響。
(三)溫度的控制。鍋爐的化學清洗一般情況下,溫度越高,水垢的溶解效果會越好,但是溫度高會引起腐蝕的加劇,實驗表明,當溫度超過60℃時, 緩蝕劑的緩蝕作用已經沒有。由于溫度高,會造成清洗的臨時設施損壞。酸洗時,由于溶垢發生的化學反應是放熱反應,所以在化學清洗時,一定要對溫度實行嚴格的控制。如果發生了事故,對設備和人員都會造成傷害。
(四)清洗工藝的設計。在化學清洗之前,一定要對鍋爐的運行狀況有深入的了解,包括鍋爐的運行溫度,水質成分,以前是否發生過事故等。結合溶垢實驗的結果和鍋爐的水流程進行設計清洗工藝。設計工藝結束后,和顧客進行充分的溝通,調查它的可行性。改變傳統的設計思想,成立項目部時必須有質量工程師參加,并進行最后的審核。
三、清洗工程現場施工的質量控制
通過對 H+ 的濃度的測定,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以下信息:
(一)酸洗反應的程度。酸洗過程就是加入的清洗主劑即強酸和污垢發生化學反應的過程,通過測定 H+ 的濃度的下降速率,就可以判斷反應的速度,根據速度的快慢,我們可以了解清洗工藝設計是否合理。
(二)判斷除垢率。通過測定 H+ 的濃度,我們可以計算清洗主劑的消耗量,根據主劑的消耗判斷污垢的反應量,繼而給施工人員提供有關除垢率的基本信息。
(三)清洗助劑的加入時機。在酸洗的后期,容易溶解的污垢已經反應的差不多,剩下的污垢是一些難溶解的,此時 H+ 的濃度下降很慢,為了使除垢率達標,必須加入清洗助劑。所以通過測定 H+ 濃度的消耗速率,施工人員可以選擇加入清洗助劑的時機,以保證除垢率達標。通過測定 Fe3+ 的濃度,現場施工人員可以分析和判斷酸洗的程度,因為在鍋爐的化學清洗中,污垢通常含有一定比例的 Fe 2 O 3 ,隨著工程的進度,Fe3+的濃度也會升高,同時裸露的設備表面積也會越來越大,此時如果 Fe3+ 的濃度得不到適當的控制,腐蝕反應就會發生。一方面,通過測定 Fe3+ 的濃度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清洗設備裸露的面積,也就是說,知道除垢率的大小;另一方面通過控制 Fe3+ 的濃度,可以保證腐蝕率達到顧客的要求。其他指標如溫度和液位的控制,都相對容易,需要采取一些簡單的物理措施,總鐵的測定主要是在化學清洗的后期,幫助判斷結束酸洗的時間,這里不再詳述。下面主要分析如何對 H+ 和 Fe 3+ 的濃度控制,保證酸洗反應的平穩,進而保證除垢率和腐蝕率達到顧客要求。
四、化學清洗工程的質量信息系統的建立
化學清洗工程的質量控制除了要樹立用戶至上,一切為用戶服務的基本觀念之外,在企業內部的實際管理中,還必須堅持以下三條原則:
(一)預防的原則?;瘜W清洗工程的質量管理中,要樹立和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要盡可能把偽劣工程消滅在發生之前,才能真正的減少企業和社會的損失。要貫徹預防的原則,首先要有預防的措施,而預防措施中最重要的是實行對服務過程的控制。預防的原則并不排斥終端把關,而是把關與控制相結合,他們是相輔相成的。只有貫徹以預防為主,預防與把關相結合, 才能有效地保證服務的質量。
(二)經濟的原則。全面質量管理強調用經濟的手段來保證和提高服務的質量。事實上,我們所說的質量保證也好,預防不合格工程也好,都不是沒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要講求經濟性。因為質量保證的水平和預防的深度是沒有止境的,其中應有合理的經濟界限,所以無論在服務過程的控制中,在質量設計或質量標準控制中,在質量檢驗方式的選擇中,都必須考慮到經濟效益的問題。
(三)協作的原則。協作是高級生產或服務組織水平上的一個重要管理工作,是專業化生產發展的必然要求。服務和管理工作分工越細,對協作的要求越高。只有全體人員懂得和保持良好的協作,企業才能管理成功。如果沒有良好的、主動的協作質量問題就無法解決,所以強調協作,是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的一個重要原則。
結語:
質量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生產水平、管理水平和文化水平,產品質量的提高,意味著經濟效益的提高?,F在,工業社會中提出一個響亮的口號——質量在挑戰。當今世界經濟的發展正經歷著由數量型向質量型增長的轉變,市場競爭也有價格競爭為主轉向質量競爭為主。各個國家都把提高質量作為工業發展中的一項重要的方針和戰略目標。對于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并擁有廣泛市場及 13 億人口的中國,已成為世界級的制造業市場。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想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只有靠強化質量管理,提高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別無它法。質量工程是質量和工程緊密相聯的技術。質量工程的有關方法、技術能有效地用于產品或服務的設計開發和生產制造以及服務工程的質量設計、質量評價、質量控制和質量改進。
參考文獻:
[1]山西省大同市清洗技術研究所,質量控制手冊,2000.2
[2]陳旭俊,工業清洗劑及清洗技術,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108~201
[3]劉光庭,質量管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6,1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