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潔
摘要:二十一世紀是人類迎接挑戰的世紀。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做好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有著重要作用。關注少年兒童,尤其是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在小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兒童的內在心理需要。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關注和關心小學生特別是鄉村小學生的健康成長等社會熱點問題,滿懷激情和熱情,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探索鄉村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并尋找合理途徑幫助其開展心理疏導,助其發展一臂之力。
關鍵詞:鄉村;小學生;心理咨詢;志愿服務
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健康的范疇在擴大,社會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不僅要求領導者有著健康的身體,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心理。心理素質將是二十一世紀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素質,心理健康將成為21世紀對人才選擇的重要條件。而中小學生正是心理發展、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做好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對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實施素質教育,培養新時代下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有著重要作用,所以關注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已成為社會的共識及注意的熱點。沈陽航空航天大學的五名同學組成了“太陽花”志愿團隊,在投身社會發揚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和鍛煉自我的同時,以期為鄉村中小學生快樂學習和健康成長作出綿薄之力。
針對以上問題,團隊成員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解決:
一、鄉村小學生心理咨詢志愿服務項目分析
促進心理素質提高,預防問題發生才是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個別生的需要,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課題,應成為我們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
為此,首先,帶著“播撒一粒希望種子,繁榮整片心靈之林”的目標口號,團隊確定了以公益創業為向導,志愿者深入鄉村小學進行宣傳推廣的經營策略,并針對兒童心理發展的需要而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旨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恰當地應付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如何進行情緒調節等,使學生更有效、積極地適應社會、適應自身的發展變化,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展。該項目研究計劃自2014年12月至今,開展了沈陽地區農村兒童心理健康調查、實施對兒童的面對面的心理疏導、后期材料整理,歸納,總結等。
二、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分析
通過對200名沈陽農村小學生(三~六年級各50名學生)的自擬心理健康現狀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品德習慣、勞動觀念、親子關系、交際心理、情緒情感主流較好。但少數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冷漠、羞怯、焦慮、交往障礙、意志品質不成熟等心理問題。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家長素質、學校教育、社區環境、大眾傳媒等。
調查統計表明農村小學生的學習心理、交際心理、情緒情感等方面的主流較好但有少數學習動機扭曲、成就需要低、冷漠孤僻、情感閉鎖。對統計結果進行簡單分析后發現:學習習慣、興趣方面,中段學生有40%,高段有27%的小學生學習動機扭曲; 焦慮方面,23%左右的學生情緒緊張,44%出現輕微焦慮,22%屬于過度焦慮;冷漠、孤僻:中段有38%,高段有34%;羞怯、膽怯、羞澀:家中來了陌生客人,不理睬,怯生的占38%左右,甚至躲起來的中段占13%,高段達29%;交往情感閉鎖:40%左右的學生與新朋友在一起時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顧自己玩,中段有23%,高段有26%的學生受了委屈時獨自生悶氣;15%的中段生,31%的高段學生心中的秘密誰也不說,表明他們的情感有一定的閉鎖性。;攻擊性強:13%~20%的學生會在別人踩了一腳時予以報復,9%~12%的學生捉弄小動物甚至以弄死為樂,流露了一定的虐待心態; 意志的心理品質不成熟,自覺性較差:32%~49%的學生不能自覺地認真完成,不夠果斷:中段35%,高段20%對左右為難的事果斷地選擇方法,堅韌性不夠:做事不成功時不再做或請別人幫助的占35%~40%,自制性不強:能自覺遵守學校紀律的僅占48%。檢驗表明,農村小學生高段比中段學生的自覺性和果斷性顯著增強,但從總體上,農村小學生意志的心理品質明顯不成熟。
三、對問題的思考
項目具有很好的可推廣性,我們的想法是是把這種公益性的理念推向社會更廣泛的層面,項目是非盈利的公益性質的。在項目發展初期,我們團隊在沈陽周邊農村地區展開小范圍初期運營,并在此過程中積累經驗。在中后期逐步向地區與全國范圍內推廣。
這個項目具有很大的實踐意義,針對兒童心理發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恰當地應付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如何進行情緒調節等,使學生更有效、積極地適應社會、適應自身的發展變化,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展。在國家提出創建和諧社會,加強人民精神文明建設的今天,小學生心理咨詢國內屬于新興行業,市場有待進一步開發。作為當代大學生,發揚志愿服務精神,服務社會需求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
參考文獻:
[1]張寧,李箕君,袁勇貴.對心理咨詢及咨詢師的期望與要求的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1,(4)
[2]張大均,馮正直,郭成,等.關于學生心理素質研究中的幾個問題[J].(03)
[3]蘇靜.要重視小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J].(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