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梅
摘要:作業與教育活動的其他各個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它既是教師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又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布置作業對教師來說是一項重要的技能。因此,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而細致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其中尤為重要的一個部分是作業形式的設計及其評價。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
作業設計包括作業內容、作業的形式、 作業的評價三個方面。它與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小學語文教學體系,是對課堂教學的鞏固和運用, 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下面,我就如何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談談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依托興趣,通過作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實踐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我們語文作業的設計首先要從學生興趣出發,針對學生的教學實踐,在設計作業時,就應該靈活新穎、富有情趣,吸引學生。如教學《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后,為了鞏固對詩的理解,設計這樣的練習:擅長繪畫的人,請根據詩的意境畫一幅圖;擅長習作的人,請把詩改寫成文,或者根據“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展開想像寫一段話,并用上這一句詩等。無論是繪畫、改寫、造段,都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同時也在“活動”中理解。另外每個月,在規定學生完成一篇讀書筆記的前提下,也是鼓勵學生嘗試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書籍,不需要人云亦云。
二、激活潛能,設計活動式作業
活動式作業突破傳統作業的形式,徹底消除簡單重復的弊端,由單調、枯燥、乏味變得生動、活潑、有趣。讓作業從寫的單調形式中走出來,聽、說、讀、寫全面開花,寫、唱、畫、游戲、制作、參觀、訪問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巧妙結合,把知識、技能的訓練、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智能的開發與活動聯系起來,讓作業更豐富多彩,更具吸引力。
1、查一查,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自查資料的好習慣。例如:學了《麋鹿》后,布置作業是讓學生查找麋鹿是怎樣生存的,記錄下來,并在課堂上交流。這樣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能在交流中鞏固所學的知識。
2、找一找,讓學生處處留心,語文作業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讓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用”的樂趣。找店名、街名、路名、廣告牌匾及宣傳橫幅中是否有錯別字、病句。然后在班上開設錯別字醫院,請學生來當“大夫”會診。
3、畫一畫,注重學科間的橫向聯系。如學了古詩后,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課文,畫一幅圖畫,用形象直觀的畫面再現詩的意境。
4、錄一錄,讓學生欣賞到、聽到自己的聲音。利用錄音讓學生自己自己復述課文、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講述小故事等。課外活動時在班上播放,評出“金話筒”獎。以激發其興趣,滿足其表現欲。從而充分調動其對作業的積極性。
5、做一做,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如辦手抄報、墻報,為學校廣播室寫廣播稿等。
6、問一問,拓寬知識面。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到田野,到公園、到展覽館,向菜農、向花匠、向長輩詢問、了解有關知識。用“觸摸、感受”的方式完成作業。
7、演一演,讓學生融入到角色中去,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涵。課本中有許多故事性很強的課文,如《牧童和狼》、《負荊請罪》等,這些課文的作業就是自導自演課本劇。
三、放飛個性,設計個性化作業
新課程強調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關注以學生自我體驗和個性張揚的形式來完成知識的內在生成。因此我們應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布置“個性化”作業。
如學了《草原》一課后,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我是這樣布置作業的:“讀懂了這篇課文,為自己設計一個能充分展示自己才藝特長的作業并完成它。”3天后,我收到了各種各樣的作業,有的在作業本上用漂亮的鋼筆字認真抄寫了課文中的優美詞句;有的用水彩筆繪出了美麗的內蒙古大草原;有的交了一盤自己錄制的情感深厚的朗誦磁帶;有的把課文中的蒙古族人民熱情待客編成了故事……這些作業設計融音樂、繪畫、創作、朗誦等為一體,閃爍著創造和智慧的火花。
教育有心,學者得益。實踐使我們體會到開放性語文作業的實施能較好的適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效地激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作業的開放,提供了“活”的更廣闊的求知空間,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自主學習、自由探索、施展才華、放飛個性的機會,是每一個學生得到一個能自我超越、超越自我的平臺,為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作業的批改及講評
作業的有效性不僅體現在作業的布置上,更體現在作業的批改反饋上,只有進行有效的批改反饋才能實現作業布置的價值,才能為一下次的布置奠定基礎和設立方向。
作業批改分三種情況:教師批、學生批、集體訂正。
1、教師批。這里指的是教師只批不改,而且盡量做到面批。對于《課堂作業本》教師必須全批,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了解每一個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從而調整課堂教學,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和練習。而補充作業也需要教師全批,以了解采取措施后學生是否有進步或對新知是否能達到舉一反三。
2、學生批或集體訂正。采用這兩種形式批的作業一般是家庭作業或課后常規訓練。這些作業屬于鞏固作業,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批或集體訂正。另外,學生錯題改正后也可以采用學生批的形式。負責批作業的學生要經過教師培訓。如:教師給小助手面批,講清批改要求和每題的做法,如果有錯,還要幫助分析錯誤原因。
講評作業是檢驗教學效果,完善教學方法的重要手段。我們要摒棄只重作業結果不求作業實效,要運用各種手段,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發展、應用的過程,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作業的設計形式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敢于創新,用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充滿情趣的開放性作業拓寬語文學習途徑,使學生在廣闊的時空中學語文、用語文,在玩中學、在實踐中學、在生活中學,拓寬視野、豐富知識,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