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要:在“大班幼兒自主閱讀支持性策略研究”的課題研究中,我們對教師進行了跟蹤觀察,我們發現教師在大班自主閱讀過程中,語言的運用以指令性語言、重復性語言、解釋性語言、肯定性語言為主。大班幼兒自主閱讀能力,如反思、預期、質疑的策略預備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讀懂繪本,明確重點,并采用恰當的指導語,如:推測性語言、了解性語言、設疑性語言和總結性語言,如此才能有效引發幼兒對閱讀內容的反思、推測、質疑,才有利于幼兒在今后的自主閱讀中快速、深入、正確地理解閱讀內容。
關鍵詞:大班幼兒自主閱讀;教師;指導語;運用
語言指導是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最常用的一種指導形式。如果在實踐活動中,教師的指導語運用恰當,能夠有效保證活動目標的達成,能夠有效激發并保持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引發幼兒的想象和猜測。周兢老師在《早期閱讀的關鍵》一文中,關于自主閱讀能力的解釋是“成為流暢閱讀者的策略預備能力,其中包含反思、預期、質疑的策略預備能力”,上述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采用恰當的指導語去引發幼兒對閱讀內容的反思、推測、質疑,只有具備這些能力才有利于幼兒在今后的自主閱讀中快速、深入、正確地理解閱讀內容。
一、自主閱讀中教師指導語運用現狀
在開展“大班幼兒自主閱讀支持性策略研究”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對大班教師進行了跟蹤觀察,我們發現部分青年教師在大班自主閱讀活動中,語言的運用以指令性語言、重復性語言、解釋性語言、肯定性語言為主。如:“你說得真好!你看得真仔細。”或者重復幼兒的回答“哦,她們在堆雪人。”再或者就是用指令性語言,直接告訴幼兒該怎么做,“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小小的表情和動作就知道他在干什么了?!苯處熤笇дZ單一,運用不恰當,指導語指向不準確等現象,不僅降低了活動目標的達成度,更忽視了對大班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同時也反映出教師對教材的核心價值、重難點解讀不夠準確、深入。
二、解讀教材,明確重點
在大班幼兒自主閱讀活動中,我們主要選擇了繪本作為閱讀材料,每一個繪本有著不同的核心價值,每一個繪本有著不一樣的結構和表現方式,所以,對于指導語言的運用,讀懂繪本,發現繪本的核心價值,明確閱讀重點就顯得非常重要。
1.讀封面和封底
封面和封底是一本繪本的核心。通過閱讀封面和封底,一方面可以了解繪本的故事核心內容;另一方面可以了解作者的信息。我們可以通過閱讀作者的信息了解作者的思想和作品風格。
2.讀環襯
一本精彩的繪本,環襯有的是一張白紙,有的是有顏色,有的是圖案,而這些環襯的表現內容都是作者對故事內容、情節等的一種提示,都是與故事有聯系的,多觀察閱讀環襯,有利于幼兒讀懂故事。
3.讀文字和圖畫
繪本是運用文字和圖畫來講述故事的。有的圖畫書是用圖畫來講述故事;有的圖畫書是用文字來講述故事的;有的圖畫書是用圖畫和文字來共同講述故事,圖畫和文字相互補充,只有圖文結合閱讀才能讀懂繪本。
4.讀懂排版背后的意義
每一個繪本都有著不同的排版,有的是兩頁打開是一個完整的畫面;有的畫面采用上下布局;有的采用左右布局;有的左邊是文字,右邊是圖案……。每一個排版包含了作者的設計意圖,只有引導幼兒對這些奇怪的地方進行閱讀、提問,才能幫助幼兒讀懂畫面。
5.反復閱讀。
一本圖畫書,看似簡單,但卻包含了很多細節,需要教師認真閱讀這些細節,然后帶著幼兒去尋找、去發現、去觀察、前后對比。對于幼兒而言,細讀一本繪本,就是一次美妙的閱讀體驗,有利于幼兒積累閱讀經驗。
只有教師讀懂了繪本,發現繪本閱讀中有趣的畫面、有閱讀困難的畫面和繪本的核心價值,才能設計出適宜、恰當的指導語,引導幼兒讀懂繪本,并在閱讀圖書的過程中體驗閱讀的快樂,積累閱讀的經驗,建構閱讀的能力,才能在今后的自主閱讀中快速、深入、正確地閱讀理解故事內容和情節。
三、圍繞重點,巧妙運用
1.推測性語言
推測性語言就是引導幼兒學習觀察閱讀封面、封底、畫面前后對比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的方法,猜測故事的內容、情節的發展,既可以幫助幼兒讀懂故事內容和情節,又可以激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如繪本《搬過來,搬過去》,講述了鱷魚和長頸鹿相愛后,長頸鹿搬到鱷魚家,鱷魚搬到長頸鹿家分別遇到的麻煩,到最后他們重新改造家的有趣的故事。為了培養幼兒自主閱讀、自主發現的能力,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封面和長頸鹿搬到鱷魚家,鱷魚搬到長頸鹿家的畫面,并設計了一些推測性語言,如:“猜一猜長頸鹿住到鱷魚家會有什么麻煩?”、“鱷魚搬到長頸鹿家又會遇到什么麻煩?”“他們會用什么辦法來解決這些麻煩呢?”等等,通過推測性語言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和自主閱讀去尋找和發現,自主找到答案。這既體現了幼兒的自主學習過程,又在自主閱讀中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建構了自主閱讀的策略。
2.了解性語言
在大班自主閱讀活動前,需要教師通過一些語言了解幼兒的興趣需求和閱讀困難,既可以讓幼兒帶著問題去閱讀,學習閱讀策略,又便于教師在自主閱讀過程中開展針對性的指導。如:“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最喜歡繪本的哪一頁,哪一頁你看不懂?”
3.設疑性語言
繪本《金老爺買鐘》講述了金老爺家有四座鐘,分別放在門廳、閣樓、廚房、臥室,時間都不一樣。在幼兒自主閱讀時,教師可以運用設疑性語言,抓住繪本細節,引發幼兒閱讀,也可以根據幼兒思路進行設疑,以教促思,引導幼兒重新思考,發現問題。如:“有的小朋友說金老爺家的每一個時鐘都很準,為什么?”、“可有的小朋友說金老爺家的鐘不準,為什么?”、“到底金老爺家的鐘準不準,請小朋友自己到書中去尋找答案吧!”
4.總結性語言
幼兒在完成自主閱讀后,通常會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回答問題。幼兒因為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回答比較零散。這就需要教師善用總結性的語言有效回應,幫助幼兒梳理問題和提升自主閱讀的經驗。如:“哦,原來可以通過前后閱讀,對比觀察的方法讀懂故事的內容?!?、“哦,我們還可以通過觀察人物的表情和動作知道他的心情,猜測他做了什么事情。”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教育部印發2001年7月2日
[2]周兢.早期閱讀教育的關鍵--幼兒自主閱讀[J].早期教育(教師版),2002,(第5期).